藏马镇:“康养+旅游”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2年1月28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镇佳诺华国际医养健康小镇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冒着严寒,马不停蹄地忙碌着,焊接声、切割声、锤打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医养小镇项目建设的“冲锋号”。佳诺华国际医养健康小镇项目是藏马镇康养产业发展的重要拼图。藏马镇抢抓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建设和藏马山旅游度假区机遇,坚持走康养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子,推动形成生态建设与社会建设融合、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的发展格局。

2021年12月,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公布了第二批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藏马镇名列其中,是青岛市首个获此称号的乡镇。同时,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示,藏马镇荣获“第三批省级医养结合示范镇”称号。


强基础

打造服务综合体,构建全域化康养版图

“这个项目占地7万平方米,预计2022年3月投入运营。正式运营后,可以为附近居民提供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健康养护等服务,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做到让老人有病治病,无病疗养。”青岛佳诺华健康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营销经理尹巍告诉记者。

为保障康养产业加速推进,藏马镇完善政策体系,成立藏马镇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整合民政、卫生、社会治理、宣传等多部门力量,强化要素保障;建立政府投入机制,连续三年将相关项目列入镇办实事工程,针对藏马镇1个一级甲等镇卫生院和31个社区卫生室,总计投入700多万元,开展就医环境提升、医疗器材升级、基本医疗住院二次报销等工作,打造设施设备一流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场所。

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先后引进中康爱邻里、融创颐养、佳诺华医养等多家品牌企业,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4处、驿站11处,高端颐养社区1处,在建医养结合社区1处,带动就业近300人,预期可实现1000人规模的就业群体;高视点构建全域化布局、全时段开放的康养新格局,创造性提出“康养+”模式,推动康养产业与旅游、就业、农业融合发展。


优服务

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全覆盖康养体系

“我九十多岁了,因为腿脚不方便,不常出门。多亏了养老服务中心的年轻人,他们不仅定点给我送饭,还经常来帮我收拾屋子、打扫卫生、陪我聊天,日子过得很舒心。”家住藏马山居的张启新老人笑着对记者说。

为提升服务质量,藏马镇出台《养老机构运营补助发放办法》,将服务质量、安全生产等纳入日常考核中。坚持以满足老年人就餐为切入点,延伸提供陪同送医、上门保洁等服务。创新“党员+养老”服务模式,由骨干党员牵头成立“藏马紫荆医防融合服务队”,定期为辖区居民进行健康义诊,开展健康讲座。

在服务机构选择上,藏马镇重点打造普惠型、融合型样板。其中,普惠型服务机构主要服务藏马山旅游度假区游客和阿朵小镇居民,通过投资500余万元打造集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慢病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藏马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辐射服务景区和周边10余个村庄;融合型服务机构主要定位为高端养老项目,通过引进融创“融爱家”项目,全力配合打造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为一体,为老年人提供一系列康复护理服务的北方标志性康养新型社区。


拓路径

盘活闲置资源,探索“康养+”发展模式

在大马家疃网格村1号乡村会客厅,青岛尚阳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在举办公司团建。“大家辛苦了一年,来这个乡村院子开展团建活动,休闲放松一下,挺好!”尚阳文化产业集团乡村振兴部部长胡大镛介绍。藏马镇通过盘活闲置农房打造具有乡土特色的“乡村会客厅”,发展融旅游、休闲、养老、养生于一体的“康养+”模式,吸引城市居民和投资单位来农村居住康养或租赁经营。在此基础上,积极实践房屋“所有权(户主)、使用权(合作社)、经营权(专业公司)”的“三权分置”,保障村民和投资单位双方合法权益。“2020年,大马家疃网格村成立了房屋合作社,以闲置房屋使用权入股的村民,每处入社闲置房屋每年可实现租赁收入3000—5000元。”大马家疃网格村党支部书记肖长法说。

“我们深入摸排村庄闲置资源,引导唐家庄、茉旺、河崖、刘卜疃村四个村,利用闲置网点房和民宅改造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惠及百余名老人,每个服务中心可实现年均增收5万元。”藏马镇民政办主任逄增果告诉记者。此外,藏马镇还将专门对老年人营业的助老大食堂改为康养旅游相结合的旅游大食堂,向游客开放,就餐人数由每天70人左右提升到150人左右,企业年度增收50万元。

藏马镇将紧紧围绕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关于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的总体部署,持续放大藏马山水生态效益和文旅品牌效益,加快引进发展一批高端康养项目,推动佳诺华国际医养健康小镇等康养重点项目早日建成运营,全力打造形成面向青岛、辐射全国的生态康养基地,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