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刚刚结束的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给出的“关键词”,而大会重点提出的“十大创新”中,科技研发创新位列第一位。五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上下始终把创新前置为一切领域发展的“必选项”,让科技创新渗入、滋养经济社会各大领域。
作为上一个五年的收官,2021年西海岸新区的科技强区建设行动硕果累累:成立起科技创新委员会,集聚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69家,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超过38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突破11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882家;7个项目(占全市近六成)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1个项目(占全市1/3)获得省科学技术奖……
厚积薄发,西海岸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突出项目支撑 深度赋能产业发展
鱼有多少、重量如何?进食的情况怎样、长势是否可观?活动轨迹是什么?……
最近,坐落于西海岸新区的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正与中国船舶集团716研究所的研究团队一起,就如何提高“鱼类福利”绞尽脑汁。他们研发的“生物量监测系统”是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深蓝二号”智能网箱的核心系统。这里潜藏的不仅有这个团队放牧深远海的雄心,更有西海岸聚焦聚力科技兴海、产业强海、开放通海的蓝图。
近几年,新区大力引进涉海新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研究院、涉海高校,汇聚经略海洋智力底气,引领科技与海洋经济相互融合发展,拓宽海洋经济开放合作之路。
数字最具说服力。“十三五”期间,西海岸新区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4%,占青岛市海洋经济总量的40%、占山东省海洋经济总量的10%、占全国海洋经济总量的1.75%,众多大国重器从这里挺进深蓝、走向世界。
在西海岸新区,远不止海洋产业从科技创新中汲取着磅礴力量:
在船舶海工产业,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32.5万吨超大型矿砂船等一批国际、国内首制高端船舶海工产品成功交付;
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正大制药与管华诗院士团队合作打造“蓝色药库”,抗结肠癌新药完成临床申报。华大基因联合发起设立全国首个基因科技产业发展共同体,全球最大通量基因测序仪项目投产;
在芯屏产业,富士康半导体高端封测项目成功投产,海信视像信芯微公司研发国内首颗8K超高清画质芯片顺利完成验证测试,京东方全球最大移动显示模组单体工厂落地新区,芯屏产业链条快速成势;
在汽车产业,美锦氢能科技园新能源商用车整车制造中心、氢能核心装备制造中心、科创孵化中心“三大中心”建设加快推进;
在新经济产业,推进科大讯飞、商汤科技等190多个新经济重点项目,成立新经济产业联合会,集聚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新动能;
……
结合“链长制”工作,西海岸新区聚焦“四新”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等,精准引进培育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链主”企业,引领全产业链整体跃升,构建起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雁阵”。
数据显示,2021年,新区推进总投资224.21亿元的30个亿元以上新签约注册科技项目加快落地;抓实亿元以上开工在建科技类项目,推动绿色智能矿车等总投资975.32亿元的71个产业类项目、联东U谷等总投资287.06亿元的14个载体类项目、城市云脑等总投资16.82亿元的5个基础设施类项目加快建设。
牵手高校院所 提升科创策源能级
最近,古镇口科教创新区又传来了好消息: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一期建设项目陆续封顶,将于今年秋季迎来首个开学季和7000名在校生。
而这之前,在西海岸新区已经有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船海洋装备研究院等一批“中字头”“国字号”大院大所投入运营;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等国内知名高校学府“开学迎新”。
在新区的科技创新体系中,高校院所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原始创新的策源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组成力量。深谙此道的西海岸新区,5年来不遗余力实施高校科研院所招引计划,强化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合作,20所高等院校和一大批科研院所如雨后春笋般在西海岸新区盎然生长。
以坐落于古镇口科教创新区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为例,经过4年多建设,这所高校于2021年9月迎来首批学生,并带动包括295名研究生导师、203名教授、92名副教授在内的高水平科教融合师资队伍入驻。与此同时,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直属二级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同样也是一个产学研创一体化平台——依托海洋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等院内11家涉海单位优势资源,通过深度科教融合及国际化发展,可以为海洋科技创新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
院所、高校投身新区,既是对新区战略定位优势、特殊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优势、良好生态优势的认同,也是对这里创新创业的政策吸引力、服务吸引力的认可。
面对怀抱愿景而来的院所、高校,如何实现双向赋能,推动城市创新策源能力提升?西海岸新区以五年的发展实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聚焦国家战略和新区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培育创新创业共同体,释放高校科创潜能,畅通成果转化渠道,实现校城融合发展。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把培育一批“政产学研才、金服用奖赛”创新创业共同体,作为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支持产业链发展、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的重要抓手,瞄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采取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方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一系列高校科研成果实现高效、就地转化。
仅2021年,新区整合20所驻区高校科研、人才等优势资源,就达成了150余项校企合作项目,在“校企通”成果转化平台上汇聚268项科研成果、139项技术需求,并成功引进培育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68人、新增各类人才6万人,全区人才总量突破72万人。
饱和要素支撑 双创生态持续优化
2021年,新区针对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制定出台“高校校长基金”、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项目直接股权投资、股权激励十条等政策办法;针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的企业项目,出台了重大科技创新专项管理暂行办法,设立1亿元重大科技专项予以支持;针对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起草了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政策等文件,补齐现有政策短板,初步构建体系化科技政策支撑。2021年,区财政科技支出达9.8亿元,争取上级科技资金6.9亿元。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五年来,西海岸新区坚持以战略眼光引进人才,以市场化方式配置人才,以保姆式机制服务人才。目前,全区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及高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总量达到72万人,其中院士70人。
这还远远不够,新区仍在加速对人才的发掘与培育:鼓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等大工科院校加速“下海”,布局海洋能源与信息工程、海洋技术与装备等近20个一级学科和重点学科,定向培养新区急需紧缺人才;组织开展“智融西海岸”高层次人才来新区挂职工作,先后选拔四批共180余名专家来到新区,精准服务新区发展……
2021年,西海岸新区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储备思普润1家企业交易所排队,文达通、美泰科技等6家企业辅导备案,中科航星、国信科技等11家企业纳入青岛高企上市培育库;新增备案基金产品71支,新增基金认缴规模达488亿元,新区私募股权类基金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科技企业约70亿元;开展“科技金融纾困企业专项行动”,6家单位获得“投保贷联动”贴息支持,完成融资金额约3100万元;唐岛湾金融科创区成功举办中欧气候投融资暨ESG国际合作会议,积极争创中欧绿色投融资示范区。
未来,新区还将继续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海洋经济科技创新为特色,着力抓好创新主体培育、增强科创动力、提高成果转化效能、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引育创新人才等重点任务,集聚创新要素,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营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努力打造创新型城市标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王雪 李宛遥 滕以庆)
责任编辑:刘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