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2022年2月18日特刊3
打造开放包容公平幸福之城
——访李沧区委书记张友玉
区(市)委书记访谈
视频摄制: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金璐
李沧积蓄着一股“劲”。
自1994年5月成立李沧区后,李沧区一直少有安逸时刻——加快“主城”建设脚步,弥合城乡差距,补城市功能、都市文化之短板;加速“腾笼换鸟”,完成重工业导出,补新兴产业导入和经济总量提升之短板。可以说,这些年,李沧区一直以奔跑的姿态,让自己成为合格的“主城区”。时下,李沧区城市功能日臻完善、都市文化日趋成熟,不再有人质疑其主城区的品质。
然而,产业“空心化”是困扰李沧的“阿喀琉斯之踵”。补齐产业短板,为区域探寻出一条高质量发展路径,从而担起青岛发展重要一极的使命,成为李沧区新一届领导班子和全区上下的新考题。
这就需要李沧上下求索,加速“奔跑”,奋力赶超。振兴产业、提升区域显示度,实现与主城区区位优势相匹配的双向奔赴。
李沧区委书记张友玉。
记者感受到李沧区的“加速度”,首先是和李沧区委书记张友玉进行访谈时的细节——9点访谈正式开始,彼此简单介绍后,张友玉便以“李沧的问题、李沧的比较优势、李沧的打法”三个主题,开启了本次访谈。
虽是新任李沧区委书记,但对于2018年12月起出任李沧区代区长、2019年1月当选李沧区长的张友玉来说,工作的连贯性,让他对这片土地尤为熟稔。这也让访谈少了些“程式”和客套。经济总量不大、产业方向和城区定位需进一步明确……访谈开始后,张友玉首先抛出的,不是李沧的成绩,而是其发展过程中显现的问题。不遮不掩谈问题,可见其清醒与勇毅。
“有几次,我在枣山路上观察车的流向,基本是早晨向南去,晚上又回来了。而这些人,大多是年轻人。”访谈中,张友玉和记者谈及如是细节。在他看来,发展年轻人向往的产业,留住这些流动的人群,是李沧区的“潜力”之所在。同样被张友玉列为李沧区发展比较优势的,还有前几年建设的300万平方米的载体,这将在“双招双引”中释放强大吸引力。
漫漫征途,不畏难、不退缩,亦不妄自菲薄,方能看到彩虹。时下,李沧区列出了在“双招双引”、城市更新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新打法”——这是其弯道超车的动力之所在。
“市委要求我们发挥好‘白菜心’的区位优势,扛起打造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的职责使命。我们将锚定这一目标,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营商环境、城区品质上作示范,让‘动能强劲、活力迸发、高效便捷、美丽宜居’成为李沧的鲜明特征,让‘开放、包容、公平、幸福’成为李沧的新名片,为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李沧贡献。”展望未来五年,张友玉如是说。
做大“蛋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提升区域吸引力
张友玉直言,当下的李沧,还存有产业空心化、产业方向不明晰等短板。今后五年,振兴产业是李沧工作的重中之重。
“做大‘蛋糕’是前提、是基础,分好‘蛋糕’是目的、是动力。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产业发展作为工作重点,聚精会神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把‘蛋糕’做大做好。”张友玉表示,之所以要如此强调产业,是因为这是发展之本、强区之基、富民之源。
李沧将全力推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齐头并进、富民产业与创税产业共同发展,构建“3+2+4”现代产业体系。通过五年的努力,区域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创新是李沧区的新名片之一。今后五年,李沧区将在科技成果转化上下功夫,培育和壮大四大新兴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核心领域,培育一批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快培育中子能,塑成氢能发展新优势。生物医药产业全面培育上市许可持有人等产业链条,推动医药与康养融合发展。智能制造产业重点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加快构建现代都市工业体系。
为此,李沧区将聚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区域吸引力。“我们要强化招商队伍专业化建设,锻造一支懂产业、通政策、擅谈判的‘招商劲旅’,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优秀上市企业和龙头企业,每年引进过百亿元项目2个以上、过30亿元项目5个以上,过亿元项目70个以上。”张友玉表示,要激发“以商招商”的积极性,出台政策鼓励区域内企业招引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链条。
城市尤其是主城区,土地资源“金贵”。由此看来,李沧区已建成的300万平方米载体和在建的200余万平方米载体,今后五年将成为李沧区的重要招商载体。“我们将全力用足用好,吸引一批高质量团队和项目,让李沧区的产业业态更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动能更强。”张友玉说。
提升能级,让居民在李沧“安居”亦“乐业”
高楼林立的李沧东部、婀娜多姿的李村河以及烟火气升腾的李村商圈……近年来,通过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李沧区城市形象日益提升,李沧常因美好生活环境“出圈”。
“城市运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产业、城市建设、人才引进等各个层面形成合力。”张友玉说,除了上述产业层面外,李沧区还将坚决抓住用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这一重大机遇,完善城区功能、塑造城区气质、提升城区能级。
李沧区将重点加快低效片区开发再利用。优化片区控规,完善服务功能,导入新兴业态,打造一批区域增长极。其中,打造交通商务增长极,充分发挥火车北站“对外1小时、对内30分”的畅达优势,积极推进TOD综合开发,聚集央企和跨国公司总部,打造胶东半岛企业总部基地;积极推进国棉六厂升级保护,建设历史文化街区和公共文化设施;加快永平路、海信慧湾等重点片区建设,以高水平规划吸引高质量投资、引领高质量发展。打造创新创业增长极,楼山片区加快推进青钢片区、碱厂片区等产城融合项目,建设高效集约、职住平衡的胶州湾科创新城。打造城市更新增长极,世博园片区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招引有实力的国企央企,打造有内涵、有影响力的城市生态主题公园和旅游集散地。
同时,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开展新一轮城中村改造攻坚,坚持先易后难、成熟一个改造一个的原则,让城中村旧貌换新颜,让居民生活的更加舒适舒心。加快打通唐山路等主次干道,全力保障地铁2号线、7号线、15号线建设,让群众出门更顺畅、更便捷。系统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积极开展既有建筑加装电梯工作,切实改善居住环境。
如今,位于主城区、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的李沧,已成为市民和外地来青人士的首选居住地之一。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李沧区常住人口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约22.5万人,增长43.89%。张友玉对此倍感珍惜。然而,新增的人口,相当一部分只是“家在李沧”。如何让“流量”转变为“留量”?张友玉介绍,下一步,李沧区将以更为精准的大数据测算和政策支持,提供更加有吸引力的岗位,让更多的人才选择李沧、与李沧共成长。
“未来五年,我们将在民生领域系统实施‘六大质量提升工程’,着力提升就业工作、教育供给、医疗健康、文旅惠民、社会保障和文明建设质量。”张友玉介绍,李沧区将积极推动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建设,吸引更多青年创新创业;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高水平建设6处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八医东院区建设。
狠抓作风,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发展的节奏拉上来”
“我们有一支敢打敢拼的干部队伍。”在谈及李沧区的比较优势时,“干部队伍”被张友玉列为重要一条。
区域发展,“关键少数”是领头雁。在新的发展征程上,提振精气神、进一步提升干部专业化水平,李沧将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抓铁有痕的决心、久久为功的韧劲,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李沧区将今年定为‘作风改进年’。在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我们召开了‘作风改进年’动员大会,部署开展‘正风聚力’行动,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深入动员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心、强力攻坚,为打造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提供坚强作风保障。”张友玉如是说。
在作风建设过程中,将着力提升四种能力。一是钻研业务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增强党员干部的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努力做到掌握上情把准方向、摸清区情明确任务、吃透内情明晰路径,努力成为行家里手。二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到一线去调查研究,全面掌握真实情况,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决策在一线落实、矛盾在一线化解。三是攻坚克难的能力,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力量,焕发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意识,主动担当、迎难而上,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落下的任务补起来、把发展的节奏拉上来。四是团结协作的能力,“我们将在全区大兴团结协作之风,首先我们四大班子率先示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完善议事决策程序。同时,科学分工、明确责任、推动合作,任务涉及多个部门的,按照‘谁主办谁牵头、谁排名靠前谁牵头’的原则办理。”张友玉介绍。
同时,完善精准督查、写实考核、公开监督和结果评价四项制度。尤其对于结果评价制度,张友玉表示,要把评判权更多的交给服务对象和群众。“比如,对经济部门的评价,要把民营企业和市场主体的意见作为重中之重;对社会管理部门的评价,要有针对性的倾听受众群体的意见;对窗口服务部门的评价,要随时收集每一名办事群众的意见。同时,注重评价结果运用,把评价结果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相挂钩,与干部选拔任用相挂钩,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推动中间的目的”。(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责任编辑: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