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市: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引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2月18日讯 时已“雨水”,但仍春寒料峭。青岛幸福老家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确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菠菜、西红柿、芹菜、辣椒等蔬菜郁郁葱葱,长势喜人,陆续进入成熟期。菜农们根据每日订单进行采摘,源源不断的向各大市场输送,成为市场上抢手的“香饽饽”。

伴随着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特色种植发展势头强劲,种植理念也随之转变。追求自然品质为先的需求导向引领生产的标准化、清洁化,农药化肥减量化、有机化,农产品生产已经从数量“多多益善”转向品质“天天向上”。

近年来,莱西市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严格监管标准、塑造特色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赋能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涵养好生态,天然出品质

推广水肥一体化2.5万余亩、深耕深松20万亩,增施有机肥面积10万余亩,测土配方施肥达到90%以上,秸秆还田技术利用率达到95.7%,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41%……在全市营造一个安全、无污染的优良种植环境,为孕育高品质的农产品夯实了基础。

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天然的土壤……造就的绿色有机农产品让人们眼前一亮,优质生态产品让市民在餐桌上品尝到小时候的味道。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王仁杰表示,“近年来,我市积极转变农业生产理念,推行绿色生产方式,锚定投入品减量增效、绿色防控等技术应用,坚持把绿色发展导向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持续净化农业产地环境。”通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实践转换,致力打造舌尖上的“莱西名片”。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优质绿色农产品在莱西大地层出不穷,以高品质赢得了市场的青睐。以马连庄甜瓜、东大寨苹果、瓦庄大梨为代表的绿色有机水果,香脆多汁、口感纯正、浓浓儿时味满足了人们对健康营养、安全放心的需求;以莱西大花生、幸福老家有机蔬菜、店埠胡萝卜为代表,实现了农产品从种植到加工全过程的纯天然、高品质、无污染;以莱西湖大银鱼、大鳙鱼为代表的淡水产品成为群众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别样美味……

严格抓监管,成就高质量

“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为筑牢监管防线,莱西市建立健全基层‘四建二追’体系,把全市410家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798家农药持证经营单位、7家兽药生产企业、17家饲料生产企业全部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实现了农业投入品有据可查、有源可溯。”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道。

市农业农村局以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为抓手,坚持从生产监管两端发力,抓检测、强培训、控源头、促普及,全面推行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承诺达标合格证管理和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制度,为群众放心消费、安全食用提供了重要保障。

谈起农产品品质提升行动,作为常年韭菜种植户赵新德深有感触“以前种韭菜都是想怎么种就怎么种,想用什么药就用什么,没人管,现在可不能这么干,通过参与培训,学习了很多生产用药技术,坚持有机化生产,让市民吃得更健康、更放心,才能获得高收益。”

2021年,通过对全市750家种养殖生产主体实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累计开具合格证6.37万张,附证上市农产品54.29万吨;对重点时段、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开展农产品质量抽检和农兽药残留监测,完成兽药检测19批次、农药定性定量检测700批次,合格率达100%,实现了产业链全程可追溯,全方位把好农产品上市最后一道关口。

勾画新脸谱,打造好品牌

伴随着绿色农业发展大势,产芝花饽饽、王家庄油桃、北辛庄大板栗、姜格庄草莓等一批浓缩莱西地域文化符号的知名农产品品牌越做越响,让“藏在深闺无人识”的莱西农产品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熟知。

近年来,莱西市不断加大对农业品牌工作扶持力度,坚持农产品品牌脸谱化打造,建立独特品牌连接,改变农产品“千品一面”现象,最大化减少传播阻力,拓展产业链增值空间,为提升全市农业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把农业品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对重点企业和品牌产品的定向培育及扶持力度,鼓励知名品牌利用品牌资源进行扩张和延伸,念好致富‘品牌’经。”市场配置促进科负责人表示,将建立统一的农产品品牌创建发布平台,完善、规范和强化对农业品牌的推介、评选、推优等活动,鼓励农产品企业做好质量、做大品牌,实现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

目前,全市已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06个,其中无公害产品158个、绿色农产品7个、有机农产品32个、地理标志产品9个,认证数量居青岛首位。通过品牌带动,实现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打造了强力引擎。(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德银 通讯员 程强)

责任编辑:刘锟锋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