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快评 | 从“管人”到“管文”,把好治网暴第一关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评论员 王学义


“网暴”已成为互联网社会所必须直面的问题。很长时间以来,我国治理网暴一直停留在“管人”阶段,平台作用被虚置,最近这一情形有了可喜变化。日前,抖音宣布全面升级平台预防网暴能力,为用户提供了8项功能,全方位管理评论和私信。其中,针对不当私信,新上线“风险提醒”和“负向内容过滤”等功能;针对已发送的不当评论,即将上线国内首个“发文警示”功能,进行拦截。这意味着,治理“网暴”开始从“管人”进入“管文”阶段。


什么是“网暴”?其实,网络暴力并非法律概念,国际通常称为网络欺凌。人们说的网络暴力,一般是指以网络为媒介,通过捏造事实或无端谩骂等方式,发布言论、图片、视频等对他人的名誉、精神等造成损害的行为。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各类社交平台兴起,网络暴力问题愈加凸显,造成的后果也越来越严重。与那些公开进行的“网暴”相比,发私信等“网暴”方式指向更明确,杀伤力更大,且具有私密性,取证难度大,责任认定更难。


治理网暴,平台把好“第一关”至关重要。1月24日,年仅15岁的河北男孩刘某州留下遗书,在三亚海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此前,刘某州曾在网上发布寻亲视频并认亲成功,但他在网上公开自己被生母拉黑的截图后,被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网暴”。据报道,在刘某州的微博私信中,截至1月18日就有2000多条私信涉及“网暴”言论。此后,微博曾表示暂停千余名用户私信功能。但此时,危害已经造成,悲剧已经发生。抖音此次在私信渠道新增“用户风险提醒”和“负向内容过滤”两种功能,就是在“第一关”下了功夫。当平台发现用户刚接收的私信存在风险时,会推送弹窗提示“是否认识该用户”。如果选择“不认识”,系统会再次弹窗,提示可进行“拉黑、举报、移除粉丝”等操作,确保自身安全。当平台判定用户收到的私信为“谩骂或骚扰”时,该消息会被直接放入“陌生人盒子-垃圾信息”中。这是在引导用户自主管理社交对象,减少负面信息,将“网暴”消灭于萌芽状态。




治理网暴,平台要努力实现管理的精细化。用户使用社交平台,其本意在于社交,平台在守护安全的同时,也要充分保障社交功能。抖音此次在评论端上线的“评论权限分层管理”“关键词屏蔽”“评论精选”等功能,用户能自主选取哪些人群可以对自己发布的内容进行评论。这样既能让用户保持互动,也能避免被“网暴”所伤。平台对于不当评论进行“发文预警”,不仅可以起到拦截不良信息的作用,也是对广大网民的一种提醒和引导,从思想上绷紧网络文明这根弦。


从“管人”到“管文”,为用户提供多场景下的预防网暴能力,抖音开了一个好头,显然值得更多平台借鉴学习。事实上,这也符合我国互联网治理一直以来的思路。各网络平台应该及时跟上,给用户提供更多保障,通过智能干预或者人工干预,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的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网络社会,截至去年7月,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83亿。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拿出治“网暴”的良药来。


当然,也要看到,治理“网暴”根本仍然在于法治。网络暴力本质上是一种侵权行为,涵盖多种违法行为,包括网络诽谤、人肉搜索、网络骚扰等。目前,受害者的维权的方式包括:向网络平台和网信办等部门投诉反映;报警;向法院提起民事侵权诉讼或者刑事自诉。我国对于网络暴力的惩治,已经有民事、行政、刑事等方面的立法,但仍较为零散,不够集中,执行起来有一定难度,受害人维权也有一定难度,监管有所不便。随着条件逐步成熟,应考虑进一步针对网络暴力集中立法,为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责任编辑/王学义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