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青岛定下“小目标”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25日讯 我市近日出台《关于推动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动纺织服装服饰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家具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娱乐用品制造业等7个传统产业向现代制造转变。目标到2022年,7大传统产业基本实现生产制造向智能化个性化转变、产品供给向品牌化高端化转变、产业生态向特色化时尚化转变,引领产业在5大方面取得提升:

产业规模。要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新增5家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培育3个产值100亿元以上的特色产业基地。

创新能力。新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个,新建公共科技创新平台6个,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5家,新增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10家。

品牌影响力。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区域名牌,新增全国单项冠军企业5家,新培育“青岛金花”品牌20个。

生产效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均完成工业互联网转型升级,劳动生产率比2019年平均提高20%。

集约水平。新培育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3个,新认定市级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1个,各产业形成配套比较完善的产业链。

青岛将从5大方面重点推进:

推动全产业链工业互联网赋能。培育传统产业工业互联网生态,借助海尔卡奥斯跨行业跨领域国际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我市传统产业企业与全国工业互联网知名平台、服务商加强对接合作,支持3000家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赋能应用,打造针织、服装、家纺、家具、制鞋、制帽、体育器械、食品、酒及饮料等一批传统产业的AI深度应用场景,推动600家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和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建设。

强化企业创新研发能力。加大技术创新体系及平台建设,推动传统产业向技术、设计、时尚、品牌转型。加快建设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创建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创新创业共同体等创新载体;提升传统产品工业设计水平,推动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建设,鼓励企业与工业设计机构合作,促进我市传统产品升级换代,特别是老酒、假发制品、贝雕、海洋食品等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的企业,分别给予500万元、50万元奖励。

提升企业市场营销能力。深化“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深入开展“品牌之都•工匠之城”宣传活动,打造“青岛金花”新族群;培育凤凰印染、柏兰、聚大洋、英吉多、品品好、前丰帽艺、白雪、众地家纺等新兴品牌迅速成长,鼓励小微企业注册商标、创建品牌,打造更多传统产业名品。引导企业创新营销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帮助企业拓宽营销渠道;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重要产业展会,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争取订单,在列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年度市场开拓计划项目的展会上,全市性制造业行业协会组织开展的产品展销、供需对接等开拓市场活动,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给予单项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补助;对参展制造业企业按参加展会实际发生的展位费、特装费的50%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补助。

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加强平台建设,为传统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抓好重点项目落地落实,围绕7个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强总投资100亿元的20个重点项目的谋划、实施和调度;加大“双招双引”力度

高效配置要素资源。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整合土地资源支持7个传统产业优质企业发展,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现有工业项目提高利用率和新建工业项目建筑容积率超过国家、省、市规定容积率部分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创新产融对接服务,鼓励银行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提高授信审批效率,对重点传统产业中的中小微企业转贷引导基金使用期限,确有需要的,单笔业务可延长至15天;中小微企业转贷引导基金转贷费率不高于每日0.05%;加强人才支持服务。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发挥领军企业在产业链协同创新中的头雁效应,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鼓励中小微企业“依大靠强”进入龙头企业产业链。(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孙欣)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