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区市书记定调,青岛各区域未来几年将发展这些重点产业

近期,青岛十区市分别召开了党代会,《青岛日报》推出了各区市书记专访。从这十篇访谈中,我们看到了各区市“一把手”对未来几年自己所在区域的总体谋划,也明确了各区市产业发展的重点。

微信图片_20220222151749


市南区委书记王锋:样板区的活力之源

在王锋看来,市南区首先要当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市南区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六大主导产业,创新政策供给,加强创新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充分释放创新、产业、市场活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和‘四新’经济聚集地。”

金融是市南区的支柱型产业,金融一盘棋活,全盘皆活。“我们要瞄准国际、国内金融发展的大趋势做增量。”王锋表示,青岛市是国家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在大力推动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老百姓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也会越来越旺盛,市南要瞄准这一需求,做大财富金融。其次,现代金融的科创元素越来越鲜明,也须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因此市南将重点发力科创金融。

具体而言,未来五年,市南将完善支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巩固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等优势行业,汇集服务共同富裕的专业化金融资源,加速财富管理培育,发展财富管理新业态,积极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推动意才证券等外资金融项目落地,每年新增金融机构和企业100家以上,到2026年总数突破1200家,新增上市企业10家以上,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培育引进证券市场私募股权基金等各种基金,管理基金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支持科创金融创新发展,设立金融科技研究院,构建风险投资、孵化贷、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等科技金融产品供给体系,金融科技企业突破100家。

创新发展数字经济。互联网、软件信息等数字产业年均增长20%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5%、实现倍增。提速软件园、动漫园等园区数字化改造和“腾笼换鸟”,打造5座数字专业楼宇;集聚发展高端商务。聚焦科技服务、高端咨询、人力资源、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行业持续用力,打造服务半岛乃至北方的专业服务中心;繁荣发展时尚消费。推动浮山湾商圈高端化升级、中山路商圈快速起势、金茂湾商圈扩容提质,加快海信广场三期等项目建设,盘活百丽广场等闲置商业载体,高端消费年均增长10%,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城区。

优化发展航运物流。建成航运科技大厦、“E+航运科技服务产业园区”,建设航运物流综合平台。充分用好山东港资源,支持驻区企业发展海铁联运、跨境电商物流、无车承运、第四方物流等业态,招引培育一批批发贸易主体。突破发展文化旅游;整合“山海湾城”优质资源,打响“世界最美海湾”文旅品牌。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推出“海上看青岛”等旅游线路,加快海逸贵都时尚中心等旅游项目建设,支持青啤文旅时尚板块等企业做大,提质闽江路等一批夜间经济消费街区,让游客有看头、有惊喜、能消费。

市北区委书记高健:腾笼换“金鸟”

对于市北区来说,“腾笼换鸟”是其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命题。虽然任务重、难度大,但高健思路清晰。“老城区土地寸土寸金,既然没有拿出大地块发展大项目的相对优势,就必须要错位发展,强化亩均效益,瞄准‘四新经济’优选引进项目。”

“我们有个目标,叫腾笼换‘金鸟’。什么是‘金鸟’?就是符合市北区情的现代服务业和高附加值产业链。”高健介绍,市北区2021年生产总值过千亿,服务业占比超80%。以此来看,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仍是市北区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

在这一逻辑下,市北区确定了以总部经济、数字经济为引领,航运贸易、商务商贸、现代金融、都市工业、医养健康、文化创意为重点的“2+6”特色产业体系。发展路径已然明晰——

大力引进世界500强、央企国企、优质民企等区域性总部,做强总部经济集聚高地;加速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未来五年,航运贸易领域,引育航运服务、现代物流、大宗商品交易等,实现贸易总额五年翻一番;商务商贸领域,做强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传统商贸提档升级、新零售创新发展,批发和零售业占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20%左右;现代金融领域,重点发力供应链金融、创新保险等,打造青岛新金融中心,5年内新增金融业机构100家以上;都市工业领域,推动工业“回城”、制造“上楼”,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6%;医养健康领域,催化提升新医养产业,打造智产结合的国际化大健康湾区;文化创意领域,培育壮大文化新业态,做强MCN、短视频等新媒体产业,打造国家级文化创新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加快新动能蓄势崛起。

老四方工业区是全市10个重点低效片区(园区)之一。对于“老四方”,高健最熟悉不过,这里曾是工业聚集地和职工居住地,后海片区、铁路沿线分布着诸多企业。但随着青岛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工作的推进,这一片区的区域功能减退,如何腾笼换鸟,使之既能满足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又能提升城市品质?

“一方面要持续推动大健康产业园、欢乐滨海城、中车四方智汇港等5000余亩土地的开发建设,充分盘活低效用地;另一方面则要发挥中车、百洋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提前布局招商工作,做大做强做优产业链,注入新动能、实现新发展。”对于这个“新空间”,高健坦言,“这些项目建设周期长,虽然我们要提前介入,但也不能急功近利,要耐心给产业留出发展培育期。”

李沧区委书记张友玉:构建“3+2+4”现代产业体系

张友玉直言,当下的李沧,还存有产业空心化、产业方向不明晰等短板。今后五年,振兴产业是李沧工作的重中之重。

“做大‘蛋糕’是前提、是基础,分好‘蛋糕’是目的、是动力。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产业发展作为工作重点,聚精会神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把‘蛋糕’做大做好。”张友玉表示,李沧将全力推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齐头并进、富民产业与创税产业共同发展,构建“3+2+4”现代产业体系。

创新是李沧区的新名片之一。今后五年,李沧区将在科技成果转化上下功夫,培育和壮大四大新兴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核心领域,培育一批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快培育中子能,塑成氢能发展新优势。生物医药产业全面培育上市许可持有人等产业链条,推动医药与康养融合发展。智能制造产业重点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加快构建现代都市工业体系。

为此,李沧区将聚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区域吸引力。“我们要强化招商队伍专业化建设,锻造一支懂产业、通政策、擅谈判的‘招商劲旅’,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优秀上市企业和龙头企业,每年引进过百亿元项目2个以上、过30亿元项目5个以上,过亿元项目70个以上。”张友玉表示,要激发“以商招商”的积极性,出台政策鼓励区域内企业招引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链条。

城市尤其是主城区,土地资源“金贵”。由此看来,李沧区已建成的300万平方米载体和在建的200余万平方米载体,今后五年将成为李沧区的重要招商载体。“我们将全力用足用好,吸引一批高质量团队和项目,让李沧区的产业业态更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动能更强。”张友玉说。

崂山区委书记张元升:塑造发展新优势

“必须坚持高端引领、创新驱动、集群发展,走好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崂山区已明确,加快盘活株洲路、张村河等片区低效用地的同时,同步导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高端新兴产业,确保拆出一片新空间、发展一片新产业,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

以株洲路片区为例,在这片总面积约10.34平方公里的区域里,崂山区计划重点发展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打造千亿级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根据规划,今年,虚拟现实产业园等项目将实现开工建设,海尔智家定制超前研发中心等项目将正式竣工。未来三年,崂山区将在株洲路片区推动总投资150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的14个项目开工建设;推动总投资170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的20个项目建成投用,均为“四新”产业项目。

通过聚焦做大做强现代金融、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医药健康四大主导产业,崂山区将塑造发展新优势。

以高水平打造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核心区为契机,力争在财富管理金融机构集聚和金融改革创新上实现突破,在数字金融创新、金融生态优化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未来五年,将新增金融机构和类金融企业500家,新建金融及配套楼宇600万平方米,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300亿元,打造国际知名的新兴财富金融中心。

以加快打造“四新”经济集聚区为契机,依托株洲路、松岭路等创新走廊链接高校、院所、企业和人才,健全“源头创新-成果转化-产业生成”的完整创新链,未来五年将建成50个高能级科创平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8%以上,打造链接世界的科技创新基地。

“作为主导产业之一,崂山文化旅游产业一直缺乏头部企业带动,未来五年,我们将培育爱设计文创产业互联基地等10个特色文创产业集聚区,做强山海度假、乡村休闲、研学教育、节事会展等文旅新业态,高标准打造仰口至垭口海岸线,加快推进崂山风景区旅游大项目建设,推动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打造山海特色的世界旅游度假目的地。”张元升说。

此外,崂山区还要在医药健康领域谋求破题。加快推进健康城大北海等重点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统筹抓好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国际康复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布局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养健康等细分产业。

市委常委,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黄岛区委书记孙永红: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围绕‘一核引领、三点布局、智变融合、陆海统筹’产业发展规划,未来五年,西海岸新区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将有重大凸显。”孙永红信心满满地表示。董家口循环经济区壮大航运贸易、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灵山湾文化区重点发展影视文化、智慧科技、医养健康、时尚旅游等产业……在他的描述中,各个功能区标签鲜明、气质各异,共同汇聚成新区发展的大潮。这幅未来画像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而鲜活。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西海岸新区全面提质’,为我们做好今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孙永红介绍,全面提质,重点是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升级、改革开放提质赋能、城乡建设提质转型、公共服务提质惠民、党的建设提质引领,与新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宜居幸福新典范的目标定位一脉相承、一一对应。

今年,西海岸新区将实施全面提质“1+9”行动,“1”是“三大提升、四大突破”头雁行动,“9”是九大提质行动。

“三大提升”的区域可谓精挑细选,都是新区重要的城市功能节点,也是支撑新区“一核引领、三点布局、智变融合、陆海统筹”产业规划的重点区域。其中,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要聚焦招大引强、招群引链,年内高新视频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唐岛湾金融科创区力争引进保险、基金、融资租赁及金融科技服务等新兴机构10家以上,税收实现翻番;海洋高新区要引进落地哈工大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项目30个以上,对内精准服务好存量企业。

“四大突破”则是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直接关系新区未来的产业竞争力。其中,数字经济要聚焦5G高新视频、芯屏、跨境电商等本土重点产业,2022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增长20%以上;“芯屏经济”要加快推进京东方等重大项目,靶向引进产业链项目10个以上,全年实现产值420亿元;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要探索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市场化运作新模式,推广好“德育银行”乡村治理模式,打响新区乡村治理品牌;海洋经济要锚定海洋生产总值增长15%的目标,聚焦船舶海工、海洋生物医药、深远海养殖等重点产业一鼓作气、持续攻坚,加快推进100个左右海洋经济重点项目建设。

“建立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关键是抓好重点产业。新区将抓好芯屏、智能家电、高端化工新材料三条千亿级产业链。”孙永红介绍,芯屏产业是能代表青岛、代表山东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一条产业链,对新区发展至关重要。新区将精准谋划好今年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摸清增长点和不利因素,科学提出应对措施,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化制造业体系。

城阳区委书记吕鹏:奋力打造湾区都市活力城阳

“奋力打造湾区都市活力城阳”,围绕这个总目标,城阳将建设“四区一园”。即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创新创意引领区、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先行区、胶东经济圈消费中心区和人文生态幸福家园。

轨道交通产业是中国速度的象征,是中国创新的骄傲,是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出去”的国家名片。当前,城阳汇集了中车四方等三大主机企业及青岛地铁等上千家全产业链企业集群。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100亿元,获评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始终把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四新’经济作为经济工作中心,科学合理配置资源要素,努力在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上蹚新路、开新局。”吕鹏表示,城阳将狠抓产业集群培育,聚焦轨道交通、特种食品、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方向,发挥领军企业引领作用,拓展上下游配套,推动全链条聚合、集群化扩张,新打造汽车模具、半导体等产业集群10个以上。狠抓高科技、高增长企业、特别是领军科技企业的招引培育,强化以商招商、基金招商,从源头上推进产业结构调优、调高、调新。狠抓企业上市,支持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

狠抓产业空间布局优化,重点解决产业不聚焦、空间不集聚等突出问题,编制全区“产业地图”,引导各街道聚焦主业、错位发展;突出重点产业精准化招商,制定产业链图谱,增强招商实效。狠抓低效工业园区改造提升,坚持“与高手过招”,委托国内国际头部企业对低效工业园区改造提升,明确产业要求,一个园区一个细分产业,构建起良好产业生态,确保做一个成一个。狠抓产业金融支撑,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积极推进投贷联动,强化“政、银、企”合作,撬动银行资金和投行、基金等产业金融资本发展,降低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即墨区委书记韩世军:聚力六大产业

“即墨区将以当好海洋经济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区域协调发展‘三个排头兵’为发展方向,以‘陆海统筹、两翼齐飞、中轴联动’为支撑,以项目建设、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和城市更新、改革创新、营商环境和群众满意度、督查考核联动‘五条战线’为抓手,聚力汽车、纺织服装、商贸物流、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生物医药六大产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城市能级提升,更好地服务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谈到今后五年的着力方向,韩世军表示。

“围绕发展海洋经济,下一步,即墨将坚持陆海统筹、全域皆蓝,发挥蓝谷桥头堡作用,构建‘5+4+3’海洋经济发展体系。”韩世军说,“5”就是锚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产业方向,“4”就是搭建国家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科技服务、海洋金融服务、海洋开放合作四大平台,“3”就是完善陆海统筹、“双招双引”、政策保障三大机制,集全区之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推动海洋经济实现井喷式发展,助力青岛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

“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也是即墨区的优势。”韩世军表示,城市经济实力要突出重围、增能起势、竞争领跑,关键看产业集群,根源在重点项目。前期,即墨区围绕汽车、纺织服装、商贸物流、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生物医药六大主导产业,建立起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相关区级领导牵头、主管部门总体抓”的工作推进机制,每个产业研究制定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思路打法、推进路径。

汽车产业加快向年产100万辆整车、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值“双千亿”的目标迈进、纺织服装产业力争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培育形成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今后,全区各级各部门将聚力突破六大主导产业,重点研究做好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文章。

在区域协调发展上,对外,即墨要加强与烟台莱阳、海阳的衔接,推动产业合作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加强与城阳、崂山、胶州、莱西的衔接,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上积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形成发展合力。对内,即墨要坚持“陆海统筹、两翼齐飞、中轴联动”区域空间布局,东中西区域联动、优势互补、齐头并进,促进区域发展更加平衡协调。

胶州市委书记张新竹:壮大临空经济

“2022年,我们将继续稳中求进,突出‘党建引领开放创新改革’这一主线,把各项战略举措谋实盯紧、抓实干成。”张新竹说,要努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我们将对标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国家战略,举全市之力当好上合示范区‘主攻手’。”张新竹表示,胶州将力促示范区“做实”“做好”“做美”“做响”,统筹推进“四个中心”、上合经贸学院、上合国家博览区建设等工作,以国际视野书写上合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除了上合示范区,胶州的另一个“金字招牌”就是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张新竹提到,胶州还必须要壮大临空经济,把创新摆在重要位置,以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为引领,示范带动全域创新。一是做强创新平台,把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作为培育新兴产业集群的主阵地,精准引进航空制造维修、现代物流等领域头部企业,推动临空产业迈向中高端。二是发力“四新”经济,实施“四新”经济培育壮大工程,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亩均投资强度大、孵化能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数字经济也是张新竹关注重点,他将其比喻为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动力。虎年伊始,张新竹便主持召开新年首个专题会议,就数字胶州建设进行部署,要求加快搭建数字底座,加快Handle全球根节点、“星火·链网”骨干节点等数字基建建设,探索RCEP+工业互联网,打通从智能制造端到贸易端的链条。着眼加速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集聚,带动更多人才选择胶州、扎根胶州。

“开放是在更大空间中优化配置资源,创新就是新元素和既有元素之间的重新组合,什么束缚了创新,改革就改什么。”张新竹重点提到,胶州必须要用好“关键一招”,深化集成改革,结合胶州发展实际,接下来要围绕深化流程再造、国企改革、工业园区改革及农业农村改革等四方面聚力攻坚。

平度市委书记谢兆村:加快建设青岛先进制造业基地

平度工业蝶变的密码是什么?谢兆村向记者揭开了谜底:平度开启“破与立”的探索,经过蛰伏与积淀,平度“四区八园”作用渐显,使产业在细胞层面产生裂变,让工业这头笨重的大象跳出轻盈的舞步。2021年,“四区八园”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35个,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798.5亿元,平度以专业化园区建设推动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建设青岛先进制造业基地。

谢兆村介绍,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平度用地需求强劲与发展空间有限之间的矛盾、老旧产业久积难退与新兴产业用地不足之间的困局日益突出。为此,平度坚持“腾笼换鸟”,拓展转型升级新空间,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向“优化配置”要“发展质量”,走出以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处置撬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2020年以来,累计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3062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9607亩,完成土地供应18097亩,有力保障了430余个项目加快落地。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个大项目就能带动一个大产业。今年是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的决战之年,而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就是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去年以来,平度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越来越多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

今年,平度将聚焦“十强”产业链,健全完善链长责任制,强力突破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群引链,全年新引进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3个,其中3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8个。聚焦传统产业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落实省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恒宁生物4万吨/年农用化学品原料药及中间体技改扩建项目等46个重点产业项目技术改造,年内完成投资22亿元。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用好“工业赋能”场景需求发布平台,年内打造3家以上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认定1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项目。

莱西市委书记周科:加速形成胶东半岛中心区域经济隆起带

今后五年,是莱西发展的关键时期。莱西的发展逻辑愈发清晰:立足建设胶东半岛次中心城市,大力实施“南强、中优、北美”战略,瞄准区域协同先行区、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绿色发展示范区、乡村振兴样板区、休闲旅游首选地和要素市场集聚中心六个发展定位,加速形成胶东半岛中心区域经济隆起带。

周科表示,一个城市发展后劲和潜力有多大,关键在产业和项目。“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莱西经济总量小、引领性大项目少的瓶颈尚未突破,‘四新’经济占比还不够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不充分。对莱西而言,高质量发展至少包含两方面要求:一是培育壮大‘四新’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二是努力保持相对高的增速,在总量上缩小与先进区市差距。因此,必须坚持工业立市、实业兴市、产业强市,加快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夯实实体经济底盘。”周科表示,在产业发展上,莱西将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石墨新材料、绿色建筑、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食品饮料产业重点发力,构建富有莱西特色和行业影响力的“6+1”产业体系。

精致的蓝图需要质优的画笔。为增强招商力量,莱西努力构建“市级领导领衔—部门镇街协同—专业团队主攻”的一体化招商机制。同时,还计划在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等重点区域,选派综合素质优、沟通能力强、有招商经验的优秀干部,组建驻外招商小分队,在市场的考验中长见识、增才干、出业绩。

虽然对项目招引十分渴求,但莱西杜绝“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将通过健全项目落地评审制度,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对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项目“说不”,坚决不做让莱西吃亏的事。

“聚焦让实干者得实惠,我们将制定科学、公平的项目考核激励机制,推行重点招商项目‘揭榜挂帅’制度,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干部,大胆打破条条框框,提拔重用、论功行赏,努力让实干实绩的干部脱颖而出,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周科说。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