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换乘成本高,部分停车场无人管……“地铁+小汽车”模式如何走得更远?

从2015年底地铁3号线北段开通至今,青岛已有6条地铁线路通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成网运行。与此同时,P+R(Park and Ride)交通模式受到了部分上班族的青睐。P指停车,R指换乘,是将私家车停在交通枢纽附近的停车场,转乘公共交通上班的出行方式,既提高出行效率,也有助于缓解交通拥堵。因为是新生事物,难免存在不足,需要不断完善。如何让P+R模式走得更远,市民和专家提出了期待和建议。

现状

停车换乘成本高 部分停车场无人管

“我以前在上海时,早上都是将车停在地铁站附近的P+R停车场,再乘地铁去上班。我觉得青岛也应该多设立可以优惠换乘的P+R停车场,鼓励人们绿色出行。”近日,市民朱女士致电本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朱女士的建议说出了许多上班族的心声。近日,记者对地铁线路周边的部分停车场进行了探访,发现可换乘的停车资源整体不足,而且有的停车场换乘成本较高,有的停车场存在管理空白。

在中心城区,相当部分的车主需要借助地铁站周边商业项目的停车场实现换乘。地铁青岛站是地铁1号线和3号线的换乘站,周边停车资源紧张,附近的益群停车场和青岛火车站西地下停车场按照二类停车场收费,小型车每半小时收费2元,全天最高收费20元。在旅游旺季,周边的其他停车场收费更高。

1号线薛家岛站出口附近的停车场归属于附近的商业项目,每小时收费4元,且全天没有收费上限。“换乘出行一般停车的时间会比较长,每天30多元的停车费加上地铁费,都高于我开车上下班的通勤成本了。”尝试过换乘出行的李先生算了这样一笔账。为了节省停车费,他经常会将车停在附近的小路上。

据了解,为了方便市民换乘,地铁11号线和13号线沿线建设了一批免费P+R停车场,其中部分停车场距离地铁站出站口较近,受到市民的欢迎。但是部分停车场因无人维护管理,环境较差,市民担心安全问题。

地铁11号线蓝色硅谷站附近换乘停车场内荒草丛生。

记者探访时看到,地铁13号线古镇口站出站口门前随意停放着数十辆车,影响了周边交通,而300米外的换乘停车场内环境脏乱,散落着垃圾;11号线蓝色硅谷站同样如此,出站口附近被乱停车辆占据,而不远处的换乘停车场却冷冷清清,最远处的停车位上长出近1米高的荒草。

“有的免费换乘停车场位置偏僻,而且没有路灯和监控设施,让人很难放心将车长时间停在那里。”车主毛先生有所顾虑。

青岛北站附近的青铁驻车北站1号停车场内有相当数量的泊车位闲置。

在记者探访的停车场中,青岛北站附近的青铁驻车北站1号停车场是唯一可享受优惠换乘停车的停车场。该停车场按政府定价的二类停车场标准收费,小型车半小时收费2元,每日封顶20元。当日使用青岛地铁App购票乘坐地铁任意线路的乘客,连续停放一日(含)以内的停车费五折,连续停放超过一日的,从第二日开始按七折收费。但记者发现,虽然有停车优惠,但它比一路之隔的火车北站西广场停车场要冷清许多,315个停车位的利用率并不高。前来换乘停车的司机表示,这个停车场没有明显的换乘停车标志,两个出入口的位置都比较偏,如果不是特意寻找很难发现。

探因

P+R停车场初具雏形 配套措施尚在完善

“早在2017年,我市已引入P+R停车换乘理念,有关部门结合地铁线网规划,启动了对P+R停车场的规划建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目前我市的换乘停车场布局已经初具雏形,但在优惠政策、维护管理、标志标识等方面还没有形成配套的管理措施。”

为换乘市民提供停车优惠,可以降低停车成本,吸引更多的人选择P+R绿色出行,但我市地铁站周边的大部分停车场对换乘市民来说不具有惠民性。目前,北京、上海等城市的P+R停车场基本上是按次收费。北京市规定,在规定时间段内停放于驻车换乘停车场的驻车换乘车辆,凭当天乘坐公共交通记录,按次收费2元。上海的P+R停车场每天每次收费为5元、10元、12元不等,这个价格远低于周边普通停车场。正因为如此,这些城市的P+R停车场往往使用率非常高。

其实,考虑到换乘需要,有关部门已在地铁11号线和13号线沿线进行了P+R停车场布局。其中,地铁11号线沿线配建了北九水站、浦里站等12处P+R停车场,13号线沿线配建了大珠山站、张家楼站、古镇口站等7处P+R停车场,目前共有1000余个停车位供换乘市民免费停车。

“在换乘停车场建设上,面临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地铁站周边很多停车场产权复杂,未纳入换乘停车优惠的范畴。目前免费的换乘停车场多是利用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下的闲置土地新建设的,在设施和管理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下一步会进行升级改造。”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介绍。

另外,没有设立统一的标志标识也是换乘停车场的“硬伤”。P+R停车场应该有统一的标志标识,方便车主分辨和寻找。而记者探访的多处P+R停车场都没有设置P+R标志标识。例如能够提供换乘停车优惠的青铁驻车北站1号停车场是为方便市民换乘地铁8号线前往胶东机场,换乘1号线、3号线前往中心城区而设立,因为没有明显标志被很多车主忽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设计统一的P+R换乘停车标志标识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

建议

标配建设P+R停车场 “转化”站点周边停车资源

“P+R换乘停车模式作为一种绿色出行方式,不仅能提升人们的出行效率,而且将私家车留在城市外围,可以缓解中心区交通压力,但其前提条件是相关部门加快地铁沿线、站点周边停车场的规划建设,为市民停车换乘提供配套服务,建议相关部门在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时,将P+R停车场作为一项‘标配’,并且坚持适度超前的规划原则,提前预留换乘停车空间,提供换乘停车场和地铁之间的接口,解决换乘停车资源不足和不够便捷的问题。”市政协委员包德勖说。

包德勖还建议,尽快制定统一的P+R停车场标志,对现有的换乘停车资源进行整合和升级改造,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换乘停车专向补贴等方式,将地铁站附近的普通停车场转化为P+R停车场,尽快制定并发布青岛P+R停车场电子地图,引导有需要的市民更方便快捷地找到P+R停车场。

目前,P+R停车场的规划与建设在青岛已然起步,不少市民享受到了P+R出行带来的便利,这种绿色出行方式正悄然改变着市民的出行习惯。“在P+R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方面,我市具有后发优势,一方面可以借鉴北京、上海等轨道交通先进城市十多年的建设和管理经验,制定青岛市P+R停车场优惠收费标准,鼓励市民停车换乘公共交通,在提升出行效率的同时增加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部分城市已经出现的建设用地困难、停车场经营入不敷出等问题,研究方案,避免走弯路。”市政协委员何文青建议,可以引入市场化机制,推进P+R领域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的良性循环。

记者从青岛地铁集团了解到,结合青岛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三期建设开展情况,青岛地铁将深入推进TOD战略,实施站城一体化统筹开发地上地下空间,力争到2024年底实现21个TOD项目落地。何文青建议,通过智能停车、立体停车等科技手段,在青岛地铁TOD项目中搭载更多P+R换乘停车资源,积极推动“地铁+小汽车”连接体系,着重完善外围区域小汽车和地铁的有效换乘,引导公共交通绿色出行。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