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日前出台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对种业发展作出新部署,青岛旋即发文跟进。
2月24日下午,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关于加快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进行解读。这是青岛市在全省率先出台的现代种业发展实施意见,亦是青岛市“十四五”时期种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意见》重点围绕“保、育、测、繁、推”等关键环节, 加快实施现代种业提升五大工程, 突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强化育种科研创新, 全面提升青岛种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
目标是到2025年,培育育繁推一体化企业3家以上,上市种业企业3家以上,产值过亿种业企业5家以上,建成现代种业科研平台15处以上,建成国家、省级区域性作物良种繁育基地30万亩以上,全市种业产值达到80亿元,农民种养殖效益显著提高。
财政支持政策贯彻全篇,真金白银,力度很大。其中,为支持做强种业企业发展,最高给予300万元一次性奖励;为支持锻造种业核心区发展,对新认定的种业类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给予3000万元奖补……
《实施意见》主要内容如下——
01
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程
1.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加大对农作物、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和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的财政支持力度,持续做好调查、收集和保护工作。加强生物安全建设,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推进珍稀、濒危、特有资源与地方特色品种资源收集保护工作,支持对青岛特有的地方种质资源实行活体保护或基因库集中保存。鼓励企业、社会组织承担种质资源保护任务,承担保种任务的畜禽、水产类种质资源库(场、原种场),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保种单位的,每年分别给予不超过50万元、40万元、30万元的补助。
2.加强种质资源管理与利用。建设地方品种遗传资源鉴定评价体系,开展性状智能测定、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优异基因的遗传与育种效应等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发掘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关键功能基因,创制一批遗传稳定、目标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新种质和育种材料。鼓励种业企业开展种质资源鉴定和利用,参与地方特色品种开发,实现以用促保,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产业优势。
02
育种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3.完善育种攻关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融合、育繁推一体的育种创新协同机制,鼓励采取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开展成果转移转化和共享利用,促进种质资源、数据信息、人才技术交流共享,充分发挥企业在育种研发和成果应用中的主导作用。开展主要粮食作物、重要经济特色作物和畜禽水产育种联合攻关,推进重点育种项目研发应用一体化。围绕优质粮油果蔬、耐盐碱作物、专用砧木、特色畜禽水产及专业微生物等我市优势特色品种,每年选定1—2个种业示范项目重点攻关,按照科技惠民政策,每个项目给予不超过200万元支持。
4.加快研发平台建设。推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种业企业合作,支持企业建立创新联合体,牵头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攻关任务,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有条件的种业龙头企业申报国家、省有关科技计划和重点项目,创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各类种业研发平台。鼓励种业企业参与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等评定,并按照相关政策予以奖补。
5.加强品种研发创新。坚持常规育种和生物育种有机结合,引导鼓励种业企业综合运用全基因组选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编辑和分子设计、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常规育种手段开展品种研发。对主导或自主选育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省级审定并取得植物新品种权的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主导或自主选育的花生、白菜、黄瓜、辣椒、番茄、西瓜、葡萄等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获得国家登记并取得植物新品种权的企业,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主导或自主选育的畜禽、水产新品种(配套系),通过国家审定的企业,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
03
种业管理服务提升工程
6.提升种业质量监管水平。建立市级种子质量检测中心,提高基层种子质量快速检测技术水平。创新种子质量监管手段,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建设覆盖生产、加工、流通的质量可追溯体系,实现种子质量全链条监管。健全种畜禽、水产苗种监管制度和技术标准,强化部门联动。推进全市种畜禽测定评价体系建设,利用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化测定装备,实现种畜禽场智能化测定、数据自动收集、平台存储和管理。健全渔业官方兽医、执业兽医和乡村兽医三支兽医队伍,强化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和病害防治。健全各级种业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服务机构,强化种子管理服务职能,保障工作经费和人员配备,增强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能力。
7.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力度,健全知识产权监管机制,激励和保护原始创新,落实好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加强种业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未审先推、无证生产、抢购套购、套牌侵权和制售假劣种子、种苗等违法行为,加大侵权案件查处力度,维护种子生产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不断优化种业发展营商环境。
04
良种繁育推广建设工程
8.加强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以区域功能定位为导向、以当地资源禀赋为基础、以产业优势为依托,分层次创建主导功能各异、特色明显的良种繁育基地,支持种业基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和专业服务。推进市级综合性展示示范基地和农作物品种试验站建设,加强品种试验展示示范和品种风险评估工作,健全品种示范评价体系。完善种畜禽、水产良种繁育和生物安全防护设施条件,推进良种繁育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建设。对经国家新认定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和新认定为国家级水产良种场的种业企业,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
05
现代种业企业扶优工程
9.加大企业培育引进力度。加快引进一批育种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经营规模大、产业链条长的现代种业企业,重点招引国内外头部种业企业总部落户青岛、设立研发中心。加大种业企业扶优力度,支持企业通过内引、外联、重组、兼并、股份合作、股权激励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外竞争优势、区域优势或专业优势的领军型种业企业。对我市在全国种业细分领域排名前3名或经中国种业领域协会信用评价3A级及以上,具有育种原创性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连续两年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领军型现代种业企业,给予300万元一次性奖励。
10.加快现代种业园区建设。鼓励支持种业企业抱团发展,整合保种、育种、扩繁、栽培、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挥龙头骨干企业“链主”作用,建设具有特色优势、产业集聚的现代种业产业园。加强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建设,对核心区内落地重点项目的种业企业,可视情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给予支持。加快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岛水产种苗研发中试基地等重点区域建设,推进一批种子、种苗、水产、种畜禽等各具特色的现代育种创新园区建设。支持以种业为主导的产业园申报和创建国家、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对新认定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参照省有关政策,给予3000万元奖补。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