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6个小时出海赶潮施工,山东LNG项目三期码头工程今年首次沉箱安装

沉箱安装,提前6个小时出海赶潮施工

山东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三期码头建设提速,主体工程年底将完成总量的60%

从董家口港区入口向西南方向行驶约5公里,就来到了董家口嘴作业区。春寒料峭中,举目望去,山东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三期工程码头建设现场一派繁忙,火热的施工场景彰显着港区澎湃激昂的发展活力。

位于这里的中国石化青岛LNG接收站,是中国石化建设的第一个海上进口液化天然气项目,也是山东省目前唯一投入运营的LNG接收站。山东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三期工程是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关于完善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重点督办项目,也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新能源产业重点项目。三期工程将在一期、二期基础上,对青岛LNG接收站和码头泊位进行扩建,新增一座靠泊26.6万立方米LNG船舶的专用泊位,一座27万立方米LNG储罐及配套附属设施,这是目前国内计划建造的容积最大LNG储罐。项目由中国石化青岛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中交一航局二公司承建码头主体工程。

建码头,沉箱是基础。码头采用重力墩式结构,根据码头各部位不同的使用要求及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直径及高度的沉箱基础,共需预制5种型号的沉箱26个,其中圆形沉箱21个,矩形沉箱5个。2021年11月,首个沉箱安装完成,码头主体工程开工建设。截至2021年底,共安装完成4个沉箱。

春节过后,项目迅速复工。穿上救生衣、戴上安全帽……2月18日凌晨1点,城市中的人们还在熟睡,中交一航局二公司“90后”技术骨干、项目负责人王正超就跟同事们一起乘坐交通船,经过十几分钟的海上航行来到驳载码头,这里是沉箱安装施工现场。根据潮汐预报,当天项目所处海域在6:22迎来高潮,这一时间段内的海上平流最适合施工。“这是今年首个沉箱,我们提前来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为今年码头建设开好头、起好步。”王正超说。

LNG三期码头今年首个沉箱安装现场。

6个多小时后,天空渐渐放亮,最佳施工时间点如约而至。“平潮马上就到了,所有人员、船机做好沉箱出坞准备。”站在指挥船上,迎着跌至冰点的气温,王正超拿起对讲机,一声令下。3200匹拖轮“交工55”“交工77”立即备车准备,“起重11”“半潜驳7”密切配合,高23.6米、重约3700吨的D1沉箱有序出坞开始安装。经过6个多小时的紧张作业,D1沉箱顺利下沉到位,码头上部结构浇筑旋即展开。此时,彻夜未眠的王正超长长舒了一口气。

2013年,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王正超加入中交一航局二公司。9年来,他参建过地铁13号线、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董家口港区原油码头二期等工程,积累了丰富的施工建设管理经验。LNG项目启动后,王正超负责该项目的施工组织管理。与参建的其他码头工程相比,LNG码头的施工环境更加复杂:工程临近LNG一期运营码头,所有分部分项工程都需在不影响一期码头正常运营的前提下作业,即在一期码头空船期进行施工。码头邻接外海,风浪较大,当出现过大的流速和大风天气时船舶无法施工,整个码头修建的可利用时间较短;水下基床部分由于抛石厚度及面积较大,抛石和夯实无法一次成型到位,为保证基床质量,采用分段分层抛填、夯实作业方法,基床施工时间相对较长,工期压力较大……多个影响工期的不利因素叠加,让王正超感到压力的同时,更激发了攻坚克难事争一流的干劲。

白天参加沉箱出运协调会,晚上参与沉箱出运计划的编排、出运通道的水深划分,组织各项前期策划、技术策划……码头开工以来的3个多月,王正超把家搬到了工地,每个月只能抽出一天时间回趟城阳,与正在上幼儿园的儿子和家人短暂团聚后,急匆匆地赶回项目部。

继D1沉箱完成后,2月21日,D2沉箱也顺利完成安装。月底前,还将再完成两个沉箱的安装任务。按照计划目标,到6月底,26个沉箱将全部完成安装,为码头上部结构施工提供基础条件。到年底,码头工程将完成总量的60%,到2023年6月将建成。王正超说,依托公司强大的资源和技术创新优势,通过科学组织管理,优化施工流程,项目建设团队有信心有能力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工期,将LNG项目建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码头工程。

目前,中国石化青岛LNG接收站供气量占山东省全年天然气消费总量近一半、占华北地区天然气消费总量四分之一,供气范围已覆盖山东全境并延伸至天津、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对缓解长江以北地区清洁能源紧张局面,保障华北、华东地区天然气安全供应发挥着重要作用。2021年,青岛LNG接收站接卸量首次突破700万吨。作为全站提升接卸能力的核心,三期项目码头工程建成后将新增LNG接卸能力530万吨/年。据了解,包括后方罐区工程等在内的整个三期工程计划2023年12月建成投产。(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文/图)

责任编辑:管佳宇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