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评论员 王学义
草木萌动,万物生长。城市再次焕发生机,即便是曾经因岁月更替而黯淡的部分,也在更新之中重启梦想与荣光。
1
在青岛市民心里,老城区是这个城市的根之所在。关于老城变动的消息,总是牵动着青岛人的记忆与心弦。如今,在青岛开启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新语境下,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作为八大主攻方向的第一项,备受瞩目。未来三年,青岛将加快推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打造时尚活力的历史街区。以保护、保留、利用、提升为主导,重塑产业与空间关系,重聚历史城区人气,让历史城区成为建筑可阅读、街道可漫步、城市可记忆的“文化客厅”。
城市的保护与更新是当前的一个世界性问题。粗暴建设行为是一种“短视”,究竟该如何更新,考验管理者的智慧。政府部门应该多一些文化情怀,除此之外也要有可持续发展的办法。在青岛老城复兴中,通过“绣花”老建筑打通历史未来,以及“焕新+换芯”促进产业迭代升级,不失为很好的探索。比如,位于海泊路43号的洛川家美术馆,是四方路街区第一个启动运营的商户,其一楼是咖啡馆,二楼是美术馆。洛川家美术馆的办馆思路是依托里院氛围,为城市立小传,为岁月凝记忆。不久前,这里刚刚举行了青岛摄影家任锡海先生的摄影展,展出的40张照片均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这种“小而美”的文化企业,是老城区产业转型的一个方向。这些企业是从老街、老建筑中生长起来的,因为别具生命力。
老城复兴需要政府部门与民间的良性互动。在这种互动之下,优秀的历史建筑被有效盘活,不仅能重新焕发生机,还可以满足广大市民和游客的文化需求。重塑后的老城文化,让人们重新看见青岛特有的城市肌理,也激活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密码。在这里历史不再陌生,一些老建筑也不再是仅供保护的“负担”,而是又活了过来,成为一张张会呼吸的名片,这是广大岛城市民和游客都乐于见到的。
2
菜贩、海鲜摊上挂的二维收款码还能继续用,3月1日后也不用升级为商户码了。2月22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微信支付、支付宝分别发布公告,用户可自由选择个人付款码和商户码进行收款。这给很多做小生意的市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去年10月13日,央行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要求“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征”的用户通过收款服务机构(如微信、支付宝等)申请转为商用收款码,也就是说,个人收款码将不能用于“经营性收款”。
通知的本意自然是好的,但如果“一刀切”让个人收款码都升级成商户码,则可能会给本小利微的经营者带来不小的麻烦。比如,对于很多小微经营者来说,什么是“经营活动”很难完全厘请。他们进货、收钱、消费、朋友间转账,往往都用同一个手机,很难区分收款性质。此外,可能会给部分群体增加不必要的税费负担。比如,那些只是出售自种农产品等的农户。所以,在筑牢支付安全底线的同时,把商户码和个人收款码的选择权留给市场主体,是决策方面的一种进步。只有多一点良性互动,才能把好事办好。
3
近日,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82岁老人走失10小时,家属报警后,又向城运控股公交李沧公司求助。该公司各线路驾驶员充当“眼线”,于当晚7时许发现走失老人并将其送交家属。这位走失的老人姓隋,今年82岁,当天上午与老伴一起外出遛弯意外走失。老人家属第一时间报警,但直至当天下午5时仍未找到。随着夜幕降临,气温逐渐下降,老人的女儿隋女士向公交求助。于是,消息通过微信群以及智能调度系统,在城运控股公交李沧公司驾驶员之间传开。一时间,各线路上驾驶员纷纷参与找人。晚7时12分,27路驾驶员江选世驾车行驶至沧台南路附近时,发现路边一名老人与线索描述相符,最终将老人安全送回。
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成为日常工作中的利器。但网络和数据最终依靠的仍然是人,“徒技术无以自行”,依然需要热心、爱心和耐心。公交系统利用自有网络,探索“适老化”服务,是企业与社会以及职能部门的良性互动,这绝非“好人好事”那么简单,而是主动尽责,主动对接社会需求,这在老龄化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也值得更多行业借鉴学习。
责任编辑/王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