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报融视点 | 减税降费的“运算法则”

文/王学义

虎年开局,政策再加码。在去年1.1万亿元的基础上,财政部近日明确,今年将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除去“力度更大”之外,此次还强调精准发力、协同施策,助力市场主体迸发出更大发展活力。

减税降费是我国助企纾困的关键性举措。这几年,持续、深入、有力的减税降费政策,宛如春雨润苗,对于广大企业有效应对疫情冲击,维持供应链稳定,保持市场活力,度过经济难关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负责人表示,要从六个方面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其中“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排在了第一位。与往年相比,今年强调聚焦重点,精细“滴灌”,围绕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实施更大力度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也确定,对餐饮业、零售业、旅游业、公路水路铁路运输业、民航业五个行业出台针对性措施。措施包括加大普惠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为小微个体户减免6个月房租、引导外卖等平台下调商户服务费等。这一系列举措,既是过去纾困政策的延续,也是疫情之下的精准之举。

分类施策,精准帮扶,有利于更好释放政策红利。当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疫情对经济发展依然存在结构性影响,经济恢复也呈非对称性趋势。有研究显示,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负面冲击较大。具体到行业,则表现为社会服务、零售业、交通运输等行业整体恢复较慢。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些行业吸纳就业人员较多,身后链接着千千万万个家庭,其景气与否,直接影响居民的就业、收入和消费。对这些行业、企业进行结构性帮扶,不仅可以更好发挥政策效能,帮市场主体恢复元气,爬坡过坎,同时,还有利于拓展就业空间,进一步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和能力。

协同施策,打好减税降费组合拳。减税降费的“运算法则”是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因此,减税降费表面看来是财政收入在减少,但换取的是经济增长和后续财政收入的增加。要使减税降费发挥更大效能,需要与其他财政、货币、产业等政策协同联动,形成纾困发展合力。比如,综合运用融资担保、贷款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持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等,为企业降低用人成本,帮助企业破解招工难、引才难等问题。近日,青岛市青年人才“云上招聘会”全面启动,230多家企业提供了5000多个优质岗位。这是政府部门进行企业用工和人才求职供需精准对接的一个案例。

企业兴则经济兴。力度更大、更精准的惠企举措,将为我国经济夯实“稳”的基础,强化“进”的支撑。各级部门要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快享,落实落地,沐浴着政策春风雨露的广大企业,才能开枝散叶,焕发出蓬勃生机。

责任编辑/王学义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