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岛科技大学马翠萍教授团队传来好消息,团队最新研发的手持式核酸一体化快检系统已完成原理机开发,产品有望3月底面世,届时,从加样到报告结果,就可以在“掌上”一机完成。
疫情面前,不少驻青高校、科技企业发挥人才、学科、产业优势,为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注入科技力量。
“掌上一机”完成核酸快检
在研发手持式核酸一体化快检系统之前,马翠萍教授已经在核酸检测领域有了10多年的科研积累,她长期专注于核酸检测中的信号识别和信号放大等关键问题的研究,开展了核酸快速及高灵敏性检测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探究。她带领团队创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酸扩增平台,实现半小时核酸靶标扩增,让核酸检测更加省时、灵敏,判读方式更加直观。团队开发的快速一体化检测产品及配套快检设备,可以实现40分钟以内全程核酸检测,该系列产品和设备已成功应用于新冠病毒快速检测并销往赞比亚、阿联酋、南苏丹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青科大马翠萍团队开展实验。
如今,马翠萍教授团队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研发出手持式核酸一体化快检系统,该产品从加样至报告结果可以实现“掌上”一机完成,操作更简单便捷,20分钟左右即可出结果,灵敏性特异性高,用户通过蓝牙就能在手机上查看结果。据了解,这种“掌上一体机”有望在3月底面世,其应用可以覆盖呼吸道感染、胃病检测、肿瘤基因检测等领域,更适用于社区、基层医疗、家庭等应用场景。
给口罩“织”上超密防护网
目前,市面上有一种口罩用到了纳米纤维膜技术,而这种技术由青岛大学生态纺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与愉悦家纺有限公司联合研发而成。这种口罩薄薄一片,不但更舒适透气,而且有着远超传统熔喷布口罩的防护效果。青岛大学生态纺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房宽峻告诉记者,传统熔喷布口罩主要是利用静电吸附原理来吸附病毒,随着静电的衰减,口罩对病毒的阻隔效率不断降低,因此这种口罩都是一次性、临时性的;纳米纤维膜口罩则是“织”上了一层超级细密的防护网,可以充分阻隔各种微小颗粒、细菌、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只要口罩不损坏,其防护效果便是长久的,可长期使用。据了解,这种“高科技”口罩的单只售价在七八元以上,虽然比熔喷布口罩贵很多,但是由于透气舒适、防护效果好、“寿命”长,在民用高端市场还是有一定销量。
青岛大学与愉悦家纺共同研发的纳米纤维膜用于口罩。
据愉悦家访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还利用纳米纤维膜技术开发了KN95和医用外科口罩,并通过了相关权威检测,口罩呼吸阻力远远小于标准要求,大大提高了透气性,能够更好地服务医护人员等特殊需求人群。除了应用于口罩,纳米纤维膜还可作为空气过滤滤材,利用其“高效低阻”的特点,在医学防护、环境治理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借助“光照”杀灭病毒
除了检测病毒、拦截病毒,还有一些技术可以杀灭病毒。前不久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杨东江教授团队与山东旭晟东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可见光催化模块,用于抗病毒(人冠状病毒等)、抗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黄曲霉菌等真菌)和分解VOC(甲醛、苯系物等)。该研究突破了传统光催化模块仅在紫外光条件下响应的限制,在普通的可见光环境下便可发挥功效。经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测试,该模块的抗病毒率高达92.5%,杀菌率可达99.9%,并兼具高效分解甲醛(去除率93.0%)、苯系物(去除率96.0%)的性质,远优于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功效。与此同时,该技术具有绿色环保的优势,不会对人体和环境带来伤害和二次污染,有望在阻击新冠疫情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青大杨东江教授团队的朱玉坤博士开展实验。
据了解,早在2003年“非典”流行时,光催化技术作为灭菌技术就有应用,采用紫外光照射,光催化剂对“非典”病毒具有高灭活率。在有些国家,光催化剂被喷涂在手术室地板及墙面,配合紫外线进行杀菌消毒,其对病菌的杀灭效果远优于传统的灭菌消毒技术。从原理上来说,光催化剂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类似光合作用的光催化反应,产生出氧化能力极强的自由氢氧基和活性氧,具有很强的氧化还原功能,可氧化分解各种有机化合物和部分无机物,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和固化病毒的蛋白质载体,因而具有极强的杀菌、除臭、防霉、防污自洁、净化空气等功能。不过,传统光催化材料仅在紫外光条件下才能起到氧化分解作用,而杨东江教授团队所研发的光催化剂,在普通的可见光环境下即可发挥功效。目前,利用该技术所生产的产品在医用、民用领域皆有应用。(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沐源)
责任编辑:刘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