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是驻守讲台的“大先生”,刚毅厚重的“土木人”,科研创新的“排头兵”!

她们是实验室里玩转精密仪器的科研先锋队,为海底隧道“滴水不漏”保驾护航;她们是课堂上讲透原理与应用的好老师,潜心育人点燃学生心头的火种……在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有一支由全国教学名师王燕教授领衔的敬业爱生、矢志科研报国的女教授团队。多年来,这支20余人的团队围绕钢结构设计、工程地质学、高性能防腐涂层新技术等问题集中攻坚,把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引入课堂。作为科研工作者,她们以攻克重大科研项目为己任;作为教师,他们带领学生打开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的大门。

女教授团队参加青岛市女干部专题文艺晚会演出

齐做大道同行的“同路人”

团队领军人物——全国教学名师王燕教授是青岛理工大学首批工民建本科专业毕业生,1983年毕业留校任教后,王燕把对母校的真情和对土木工程行业的热爱,倾注在了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用女性特有的坚韧与细致助推学校和行业的发展。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建筑行业从不被重视的传统小行业,突然飞跃发展成为社会高度重视的大行业,作为高校科研工作者,王燕紧紧抓住“钢结构建筑的春天”,一边研究国内外行业规范,一边把规范和实际案例揉进课堂教学。在互联网尚未兴起的时代,知识查询和学习只能通过去书店、图书馆借阅、抄写完成,王燕教授利用假期跑遍了建筑专业书店,密密麻麻地写下了15本图文并茂的手写注解,研究成果先后纳入《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17)、《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 82-2011)等3部国家标准。

“高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作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我们更应该主动站在立德树人第一线,把‘爱’融进‘土敦木华 ’的院训。”王燕说。

“我想像王燕老师那样,把我的个人奋斗融入学校的蓬勃发展,融入行业的美好前景。”1994年,工民建专业优秀毕业生田砾推掉了10余家单位伸来的橄榄枝,毅然留校任教,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宝钢优秀教师、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多项成果获国家级、省级科技进步奖。“田老师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极具人格魅力。”青岛理工大学2013级土木工程专业学子王君昌这样评价田砾。“我永远不会忘记田老师在开学典礼上说过的话,要把大学当作人生的加油站,心怀明晰的理想,用好大学的学习资源,主动攫取知识,学会质疑和判断。”

为了这份幸福的责任,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个团队,山东省教学名师吕平、时伟,博士生导师万小梅,香江学者、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郭思瑶等一大批女教授,接续传承爱和立德树人初心。

王燕(右二)与万小梅(左二)参加土木工程学院2022年新年团拜会

勇做驻守讲台的“大先生”

团队成员高度重视教书育人,敬畏课堂,不负三尺讲台,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团队成员万小梅教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重视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万小梅的课堂上,总是人声鼎沸,“天坛回音壁的秘密是这样的......”“我知道水泥标准稠度测定仪的使用方法……”万小梅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采用讨论式、参与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打造沉浸式教学课堂,将传统作业与专题讨论、开放式作业、研究型专题作业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责任心,把学生引向土木建筑领域的壮美天地。

万小梅注重将科研成果和先进的技术理论融入到教学中,使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专业发展方向和动态,以自身的科研工作为平台,积极指导本科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导本科生组队获得第三届全国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知识大赛二等奖。

女教授团队参加土木工程学院2022年新年团拜会,前排左二为田砾教授

愿做教学相长的“知心姐姐”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女教授团队陪伴学生迈过学习、生活、情感上的人生关卡。

为了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刚升入学院的新生了解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发展历史和办学特色,由田砾教授牵头主编的《嗨,同学你好——给未来的土木工程师》一书,把三尺讲台延伸到了油墨喷香的指尖。书中精选了历届优秀毕业生及辅导员、任课教师、学院书记、院长的共计80余篇精彩文章,从不同侧面讲述了“土木人”的所思所想所得。该书作为入学礼物成为新生录取通知书的一部分,一经推出,广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2021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孙洪武:“我还没有入学,就想象到了未来的样子,我想赶紧开学,学我爱的专业,见我想见的老师。”

有学生家长评价道:“老师们用一本书凝聚了每个土木学子的心。”

在2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田砾教授时刻不忘的就是“爱”这个字,她心里满满的都是学生。刚参加工作时,一位学生患肝炎入院,田砾跑前忙后地帮忙,垫资住院,没课的时候日夜陪护,为了替学生减轻经济负担,让这位学生的“姐姐”住在了自己的宿舍。2017年,一名已毕业三年的学生在QQ上联系到了田砾老师,通过交流,她敏锐地捕捉到了该同学言语间的消极情绪,经过彻夜交流,田砾将处于感情挫折中想走极端的该同学劝下……只要学生有需求,田砾都会立刻放下其他事,为他们排忧解难。在紧张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余,田砾多年来一直兼任班主任,为班级每个同学记录了详细的成长档案,记录下学生的考试成绩、班级特色活动、学生思想波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等,被学生亲切的称为“知心姐姐”。

敢做科研创新的“排头兵”

香江学者、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优青”——团队青年学者郭思瑶教授,在香港求学期间与青岛理工大学结缘,通过几次与学校的深度学术交流,被理工人文关怀和“博学砺志,土敦木华”的土木工程学院院训吸引,毅然放弃了香港优渥的工作、生活环境,来到了青岛理工大学。郭思瑶领衔团队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该团队研发的装配式绿色轻质墙板体系,与传统的ALC板相比具有免蒸压和蒸养的节能优势,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响应了国家碳达峰政策的号召,推进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促进了建筑业经济的发展。

2019年6月24日,正值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入夏高温时节,郭思瑶跟随“百名专家进乡村进企业”团队,进驻企业一线,变身成果转化“科技特派员”,进厂房、下车间,与一线工人在一起,沉浸式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临沂优优木业股份有限公司李非说:“真的要感谢郭思瑶教授,把石墨烯新材料带给了我们,给我们企业注入了高科技含量。接下来,我们会在无醛、防水、绝缘、难燃、抑菌、自发热地板等多个方向做突破。”

在郭思瑶挂职青岛西海岸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期间,实现了自主研发的系列新型纳米轻质建材成功在青岛鑫隆集团得以应用并转产,年营业额将在1亿元左右。“挂职能充分发挥专业所长,走进企业一线,了解行业所需所盼,把高校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郭思瑶说。

土木工程学院2022年新年团拜会

从青藏铁路到港珠澳大桥,从500m大跨度射电望远镜“天眼”钢塔架到500m以上超高层钢结构建筑,再到装配式建筑、新基建,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女教授团队收集整理了大量生动案例,既注重前沿理论又强调思想浸润,融入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传授,详细展示和传播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中的新成就新成果,深入挖掘和提炼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增强学生“科技报国”使命担当和爱国情怀,激励和培养学生为建设强大国家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

精美的建筑、静默的传承,带给青岛理工大学的还有静穆的精神力量。工作时秉承“百折不挠、刚毅厚重、勇承重载”理工精神,生活中热爱“诗、酒、茶、花”的生活美学艺术,这支女教授团队刚柔并济,注重传承、创新,用无悔的青春、接续的奋斗培养着一代代的“土木人”。(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杨海涛 通讯员 王妍)

责任编辑:杨海涛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