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2022年3月10日1版
青岛日报2022年3月10日4、5版
青岛:朝着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阔步迈进
“山、海、岛、城”融为一体,塑造了独特的城市气质;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叠加,汇聚起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发展优势……青岛,正在不断把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美好事业推向前进,在更高水平上“搞活一座城”。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考察。12日上午,总书记来到位于青岛蓝谷的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总书记强调,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他勉励大家,再接再厉,创造辉煌。随后,总书记来到李沧区上流佳苑社区。总书记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要多打造市民休闲观光、健身活动的地点,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丰富多彩。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更好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春潮澎湃起,正是扬帆时。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青岛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上下勠力同心、勇毅前行。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科研人员不断加强自主研发,奋力开辟科研工作新局面,以科技创新助力海洋强国建设;在上流佳苑社区,干部群众正为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奋斗,让社区居民的日子迈上新台阶……青岛正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更高水平上“搞活一座城”,勇当龙头走在前,争先进位谱新篇,城市更加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
深情似海厚望如山,激荡“搞活一座城”的豪迈
向海图强,写就逐梦深蓝的绚丽诗篇
2018年6月1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了解实验室研究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系统布局和自主研发海洋高端装备、推进海洋军民融合等情况。总书记强调,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对黄海之滨的青岛来说,海洋是最大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底气所在。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考察时强调,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他勉励大家,再接再厉,创造辉煌。
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青岛向海图强、乘势而上,奋力把总书记擘画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面向“十四五”,青岛开启了经略海洋的新征程,正加快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努力写就逐梦深蓝的绚丽诗篇。
经略海洋,“大国重器”加速集聚
崂山脚下、鳌山湾畔,正铺展开一幅向海图强春潮涌动的美丽画卷。
从青岛市区向北驱车40余分钟,便来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门口的16个大字,醒目地记录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
来到实验室大厅,包括全球排水量最大的静音科考船“东方红3”号在内的十余艘科考船的模型展现在记者眼前,而这仅是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深远海科学考察船共享平台的缩影。平台承担实验室科学考察船队共享航次的组织搭载工作、大型海洋调查设备的开放共享工作等,已建成由32艘科考船组成的深远海科学考察船队。船队坚持“开放共享、公管共用、专业运行”的原则,最大程度提高海洋科考装备使用率,为科学家提供协同创新平台和空间。
进入展厅,创新海洋药物研发,打造中国蓝色药库,构建全球首个海洋药用生物资源库和信息库……一项项最新成果的展示回应着总书记的嘱托。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就像一面旗帜,指明了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的发展方向,为实验室的建设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王栽毅说,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勇担科技创新使命,以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组织“透明海洋”“海底发现”“蓝色生命”“健康海洋”“海洋高端装备”等战略任务协同攻关,近年来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紧扣“大平台、大交叉、大协同、大系统”海洋科学研究的特点,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不断延伸海洋创新链条,汇聚全国优势力量。聚焦国家长远目标和重大需求,以开展基础前沿研究为目标,以不断突破世界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为牵引,重点汇聚青岛优势单元力量组建8个功能实验室。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海洋战略性前沿技术体系构建与自主装备研制及产业化为目标,汇聚国内优势力量,已建成5个联合实验室,3个联合实验室正在建设中。
成果不断涌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研发的 “海燕-X”水下滑翔机开展了连续5天的综合调查,共获得观测剖面45个,其中万米级剖面3个,分别下潜至10245米、10347米和10619米,标志着我国在万米级水下滑翔机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集成超算资源优势和海洋生物领域研究成果,构建“深蓝生命大脑”耦合智能计算平台,有望带动海洋生物医药千亿级产业链发展。设计了世界第一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并开工建造,有效拓展了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助推建成国内最大远洋渔业捕捞加工船“深蓝”号,对开发南大洋等远洋渔业资源、保障食品安全和维护海洋权益具有重大意义。将海洋腐蚀防护与修复技术应用于上海洋山深水港码头、大连港码头等10项工程,年度估算节约成本约15亿元。
逐梦深蓝,海洋科研超算能力百倍提升
在透明西太平洋—印度洋—中国海(两洋一海)观测系统的大屏幕前,工作人员介绍,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已经建成了目前全球最大的区域潜标观测网,国际上将这个系统评价为中国的“第二次郑和下西洋”。
“总书记视察实验室时,对构建海洋综合立体观测网络很关心。现在‘透明海洋’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3年多前,对于深远海关键海区所知不多,如今已经实现了‘现场直播’式实时观测。”在一次执行西北太平洋科考任务前,登上“东方红3”号的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功能实验室科学家陈朝晖说,“我们自主研发的西太平洋中纬度大型浮标系统,它的成本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1/3,但观测功能一点儿都不差,而且稳定性更好。”
来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这是全球海洋科研领域最快的超算中心。三年多前,在超算仿真大厅,总书记认真察看高性能科学计算和系统仿真平台运行情况,并向科研人员详细询问构建超级计算机互联网、研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系统 “深蓝大脑”、打造国家一流海洋系统模拟器的最新进展。得知超级计算机解决了海洋数据“碎片化”问题,大大提高了海洋观测和预测能力,总书记十分高兴。
“总书记与我们亲切握手,很温暖、很厚重!总书记的讲话铿锵有力,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鼓舞!”2月28日临近中午时分,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副主任贾东宁刚结束了一个有效发挥我国自主装备计算能力,助力“透明海洋”观测的技术研讨会。急匆匆赶来的他,回想起三年多以前总书记考察时的场景,依旧心潮澎湃,“总书记的鼓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念,我一直鞭策自己,用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做好每件事。”
“三年多来,以实验室为代表的海洋科研领域的算力已经有了上百倍的提升,应用能力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传统的海洋科研拓展到数字孪生在地球、装备、城市等方面的应用,使得数字世界推动现实世界快速发展。超算平台正立足青岛、辐射全省,为海洋强省、海洋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贾东宁介绍。
成果还有很多:在海洋模式预报领域,已经把计算精度从10公里提升到3公里,进而是亚公里精度。预报时长也从原来的15天逐渐向30天提升。500年甚至千年超大尺度的海洋水文气象预测预报数据已向全球公开发布,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在海洋药物方面,通过一系列模式计算产生的可能成药化合物已经有部分筛选完成,正进行下一步药理病理实验。在海工装备、矿产勘探和生态治理等方面,都有一系列成果产生。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还携手世界、深化合作,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写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切实推进党建和科研深度融合,发挥战略科技平台作用,着力破解海洋系统认知这一瓶颈问题和世界难题,引领经略海洋能力的提升,带动海洋科研力量优化布局,支撑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整体跃升,为建设海洋强国和科技强国作出新贡献。”王栽毅表示。
扛牢“国之重任”,推动重大战略落地落实
春潮涌动,千帆竞发。
勇当海洋强省、海洋强国建设的先锋,青岛目前共有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国字号”涉海科研机构约30家,约占全国五分之一;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30家,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全职在青涉海院士约占全国三分之一。这三项指标均排名全国第一。2021世界海洋科技大会开幕式上发布的海洋科技指数显示,青岛蝉联中国大陆海洋科技指数第一名,在全球海洋科技指数中以93.195分继续保持第二位。
除了经略海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合示范区建设、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建设、乡村振兴……这一项又一项国家战略,都饱含着总书记、党中央对青岛的殷殷嘱托。
依托国家级开放平台,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扎实推进制度创新、“双招双引”、项目落地,抢时间、赶进度,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处处可见,高质量发展的宏大画面和生动场景跃然而出。根据青岛“十四五”规划纲要,青岛要把上合示范区打造成为上合组织国家相关地方间双向投资贸易制度创新的试验区、企业创业兴业的聚集区、“一带一路”地方经贸合作的先行区。要把自贸片区打造成为国家对外开放新高地,沿黄流域创新策源地,现代海洋、国际贸易等产业融合发展主阵地,凝聚战略合力,释放叠加效应,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青岛印发实施胶东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加快建设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等重点片区;率先谋划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向着加快打造RCEP经贸合作示范城市的目标奋勇前行;农业 “新六产”发展指数持续位居全省第一,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先行区……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青岛正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人民至上,描绘温暖厚重的“共享画卷”
2018年6月1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李沧区上流佳苑社区考察。总书记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要多打造市民休闲观光、健身活动的地点,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丰富多彩。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更好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初春时节,走在李沧区世园街道上流佳苑社区回迁安置区——金水源小区里,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漂亮的居民楼、平整宽阔的小区道路、设施齐全的广场以及碧波荡漾的景观湖,居民们或是休闲聊天,或是跳舞健身,一派宁静祥和。
2018年6月12日上午,社区迎来了最大的喜事——正在山东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与老百姓亲切握手交谈,详细了解社区实施旧城改造、加强基层党建以及居民生活变化情况。知心话暖人心,现场不时传来热烈掌声和欢笑声,总书记对人民的关怀之情,人民对总书记的爱戴之情,都包含在这掌声和欢声笑语里。
上流佳苑社区前身为李家上流社区,是个有着600多年历史、因李村河而得名的古老村庄。乘着总书记到社区考察的东风,上流佳苑正在铺开一张温暖厚重的民生画卷。
李沧区世园街道上流佳苑社区。图源:李沧区文明办
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
“总书记来到社区,我们非常激动,感到无比光荣,也深受鼓舞,到现在还沉浸在巨大的幸福当中。”2月25日,在社区市民中心内,讲起和总书记见面的场景,上流佳苑社区党委书记李存业仍然激动不已:“在社区考察期间,总书记最关心的就是民生,最牵挂的就是群众。总书记来到社区之后,先来到市民中心大厅,观看了社区专题宣传片,看了活动室和幸福堂(村史馆)。总书记边看边仔细询问关于基层党建、社区发展、民生福利等情况,我都一一向总书记作了汇报。总书记非常了解基层工作,叮嘱我们要把社区工作做实做好。”
三年多时间里,社区上下一直把总书记的嘱托作为一种强大动力,扎扎实实把工作做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三年多来,社区最大的变化就是党员群众的精气神更足、幸福感更强了。”李存业说,社区抢抓发展机遇,探索出一条以商务产业集群租赁与服务为核心,集房地产业、装配式建筑、投资、商砼、物资、教育、物业和餐饮等多产业于一体的综合型集体经济发展道路,实现了集体经济的多领域共建、多元素发展。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由2018年的5500万元提高到2021年的10398万元,将近翻了一番;集体经济投入民生保障的资金由2018年的3000余万元提高到2021年的6200万元,四年间资金总额达到了2.13亿元。
“发展成果由居民创造,也要由居民共享。社区还注重人文关怀和特色补助发放,比如老年人重阳福利、就餐福利、生日福利,此外还有社保补助福利、物业费补助福利和垃圾分类合格奖励等。”李存业说,社区从2004年开始每月为股民发放生活补贴,由最初的300元逐年递增,总书记考察社区后增长到1600元,目前已提高至2500元。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实现了民政救助、卫生健康、老龄服务等6大类、50余项便民服务事项代办,让群众办事真正实现 “零跑腿”。定期举办端午节包粽子大赛、趣味运动会等一系列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精准化、精细化水平从“1.0”升级到“2.0”
上流佳苑社区打造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高标准建设了上流便民服务社,与社区便民服务大厅、智慧社区、便民大食堂深度融合,使服务治理精准化、精细化水平从“1.0普通版”升级到“2.0加强版”。
“叔,听说便民服务社今天上新品了,小孙女想吃虾,一块去逛逛?”
“好,你在楼下稍等我。”……
上午,60岁的居民李建民来到78岁的居民李尚亮楼下,通过单元门口的视频对讲进行了通话,不一会儿,住在6楼的李尚亮就坐着电梯下楼了。
上流佳苑社区居民生活的精细化从中可见一二。单元门口的视频对讲是智慧社区的一部分,由社区投资400余万元打造,推行“互联网+”社会治理。“通过AI识别,如果小区发生高空抛物现象,物体落到地面后,系统即可生成轨迹图;小区内的垃圾分类,也可通过系统回溯是哪位居民、在什么时间段、投送了什么类别的垃圾。”上流佳苑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李仁杰说。
社区的多层住宅楼加装了电梯。金水源小区是上流佳苑社区的旧村改造回迁安置小区,于2011年正式回迁,共有19栋楼,其中多层11栋,共有居民482户,三分之一是老年人,居住楼层偏高的老年人出行非常不便,居民加装电梯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了解到居民需求后,社区党委闻“需”而动。
“争取全体居民的支持是必过的一个‘坎’儿。社区充分发挥‘党员精准联户’的制度优势,全覆盖走访482户居民,先后两次发放问卷进行民意调查,组织居民召开民主议事会,听民声、汇民意、集民智。最终,482户居民一致通过,实现民意调查覆盖率100%、居民表决同意率100%、缴费率100%。”李存业说,加装电梯工程仅用时90天,按照工程成本预算,每部电梯加装总成本约为50万元,为了减轻居民负担,由政府补贴、集体经济承担每部电梯成本的81%,居民只需承担加装电梯19%的费用。
“我住在多层6楼,以前爬一层楼得歇两歇,现在装上电梯,十几秒就上下楼了,真是一件顺民意的大好事。”李尚亮说。
社区新开了便民服务社,为居民提供每人每年3000元的购物补贴。记者在上流便民服务社看到,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商品在这里都能买到,而且物美价廉。比如,大头菜这里卖2.29元一斤,市场上得2.5元一斤。“品种有3500多种,根据居民需求更新,平均每天客流五六百人。”店长李云飞说。
临近中午时分,服务社旁的便民大食堂饭菜飘香,这天的菜品有西红柿炒鸡蛋、炒山药、土豆丝、豆腐干、烧茄子和红烧肉等。刚购完物的李尚亮和李建民又来到大食堂,选了几样爱吃的菜。“现在大食堂的饭菜花样不断更新,每月自己交90元,就可以吃300元的饭,太实惠了。”李尚亮说,“我社保一个月4500元,便民大食堂吃饭有补助,服务社也有补助,还有股份分红。现在大孙女考上大学了,小孙女考上高中了,好日子真是比蜜还甜。”
“社区党委一定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基层党建与集体经济发展深入融合,一如既往地把为居民谋幸福放在各项工作首位,真正完成‘问题清单’到‘满意清单’的转变,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社区发展带来的成果。”李存业说。
让城市更加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流佳苑是一个缩影。青岛围绕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保持“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工作状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1年,青岛跻身“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和“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青岛持续深化“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工作理念,聚焦群众出行更加顺心、居住更加暖心、生活更加舒心,启动实施了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制定明确的目标任务和项目清单,着力解决“堵”的问题,持续整治“乱”的现象,扎实做好“美”的文章,共建共享更加宜居的城市。开展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旧城旧村改造建设、市政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地铁建设及地铁沿线开发建设、停车设施建设、公园城市建设八大行动。例如,计划三年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共1108个、30万户,启动改造城中村81个、5.5万户。推进“12131”系统工程,构建1个城市绿道网络、整治200个公园绿地、建设100条林荫廊道、推进300处立体绿化、实施1项生态绿化工程等。
蓝图已经绘就,方向无比明确,一场不停歇的城市进化之路,正在让青岛更加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伟 锡复春/文)
责任编辑:刘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