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周厚健相继卸任,下一个海尔海信在哪里?

悄无声息中,一个时代就这样落幕了。

3月12日,周厚健卸任,离开了执掌整整30年的海信。而就在不到半年前,张瑞敏辞去了海尔集团董事会主席职务,正式交棒给周云杰。

张瑞敏和周厚健,是改革开放后青岛第一代企业家中最杰出的两位。在他们手中,诞生了海尔和海信两家千亿级企业集团,在中国家电史乃至整个中国企业史上书写了独有的“青岛现象”。

回溯两位大佬掌舵企业的历史,他们的经历是那样的相似。他们在同样年轻的年纪踏入了风起云涌的改革开放大时代中。1984年,临危受命就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的张瑞敏正好35岁。而周厚健1992年出任青岛电视机厂厂长时也正是35岁。两位年纪轻轻的掌门人,两位那个时代的“85后”,带领两家同城家电企业从黄海之滨几乎同时出发,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大冒险”航程。

他们的经历又是那样的不同。虽然来自同城同行业,但绝没有一个人会将张瑞敏和周厚健混淆。不论是个人风格还是企业经营理念,他们都是截然不同的。

张瑞敏对管理孜孜以求,围绕企业和人的关系,在商业模式变革上一路狂飚突进,退休之际,他一手创制、推进的人单合一模式已经让海尔转型成为一家独特的生态企业。2021年,海尔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327亿元。

相较屡屡在聚光灯下阐释自己管理哲学的张瑞敏,周厚健则是一个低调的技术派。与白电相比,黑电的竞争要更加惨烈。带领海信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厮杀过来的周厚健,始终坚信技术、质量才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在他认为海信应该布局的重点领域,他是近乎“偏执”的——20年间历经曲折但仍咬牙坚持做芯片,从立项开发之初就饱受质疑的激光电视一干就是十几年,在他退休之前,这些业务均已步入正轨。

相同也罢、不同也罢,说到青岛的企业,人们总还是习惯性地将海尔海信并举。因为他们共同开创了一个灿烂的时代:都把一个不起眼的小厂,带到了行业的顶端,成为旗帜性的存在;都用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深刻塑造了企业的精神气质;都是全球化的坚定推动者,走最难的路、过最窄的门,让自主品牌成为受世人尊重的世界品牌;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改革开放以来新商业伦理的最积极的建构者,人是目的、诚信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些理念,不止让他们的企业赢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更成为受人尊重的企业……

如今,两位大佬相继“谢幕”离开前台,这样的特别时刻,其实将一个长久以来就盘旋在青岛企业界头上的问题,再一次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谁会是下一个海尔、海信?在未来几十年中谁能创造出新的青岛企业家传奇?

从企业规模上看,似乎没有合适的人选。翻看过去几年的青岛企业百强榜,海尔海信已经孤零零在千亿级企业一栏中多年,即便是收入超过500亿元企业,很多年来也只有青建一家,2020年新增一家跨越500亿元营收的企业为山东新希望六和。虽然被寄予厚望的“新金花”有不少,但真正的后继者并没有出现。

当然,时代的发展,产业的更迭,孕育着更多的可能性。尤其是新一代信息引发的各行各业的变革和重构,新模式、新业态、新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爆发——这是又一个大时代的起点。

站在当下回望过去,历史学家总喜欢用标志性的事件给时间分段。如果有一部青岛企业史,当下这个时刻,似乎是一个可以划句号的时间点。

翻过这一页,新的篇章又会由谁来书写呢?

责任编辑:管佳宇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