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丨国际聋人日:耳聋非小事 治疗不当或引发认知行为能力退化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27日讯  今天是 “国际聋人日”。据统计,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47.6%自觉有听力损失,通过仪器检查发现听力损失的为78.3%。老年性听力损失及耳聋,已成为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耳聋 不仅仅是听不到这么简单

75岁的张先生,近几年听力持续下降,由于没有系统的治疗,导致了现在双耳近乎失聪。因为身体还算硬朗,张先生也没对自己失聪后的生活重新进行规划。直到今年遇上了那场车祸,才使得张先生和家人不得不重视起耳聋的问题。 “今年临近春节,他去超市买东西,由于听不到汽车的鸣笛,结果过马路时被一辆私家车撞倒在地。 ”好在抢救及时,张先生现在痊愈了,但每每讲到这一段,张先生的老伴依然是心有余悸。

据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耳鼻喉科主任刘盛林介绍,临床上老年人的听力下降以及耳聋的发病率非常高,这一疾病的高发,不仅会影响到患者正常接收信息,长此以往还会导致患者因不能有效接受声音、言语的刺激,产生听觉言语中枢退化,进而可能导致老人认知行为能力的退化。当然,因耳聋导致生活中发生类似于张先生的这种危险,也不在少数。

耳聋隐匿性强管理好慢性病很重要

老年性耳聋是因为听觉系统衰老而引发的听觉功能障碍。根据听力学的研究,男性约从45岁开始出现听力衰退,女性则稍晚。但老年患者多不在意,由于早期的老年性耳聋不累及语频区,往往不易被发现,因此隐匿程度较高,但经过疾病的发展,多数患者会有听力下降的感觉,如经常性的感觉周围人说话声变小或者患者身边的亲朋发现其说话声音变大。这些“端倪”都在提示老年人的听力出现了问题。

由于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耳聋的药物。因此早发现、早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刘盛林介绍,除了年龄、遗传这些不可逆的原因,生活中,老年人做好基础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高脂血症等全身性疾病的治疗十分重要,因为这些疾病的存在会加重耳内缺血,进而导致听觉神经感受器的进一步退化。

想要“耳聪目明”做好日常保健

老年人想要预防耳聋的发生,生活中要注意远离噪音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愉悦的心情。此外,老年人用药也需谨慎对待,尽量不要使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奎宁等。空闲时间做些体育运动,或是按摩一下耳周,也会起到改善内耳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与此同行,专家也建议,6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当每年做一次听力检测,一旦出现听力下降,患者要及时佩戴助听设备,对于重度老年性听力下降或耳聋的患者来说,可以考虑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来解决听力的问题。(青报全媒体记者 沈健)

责任编辑:安娜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