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排查追踪密切接触者……青岛有群与病毒赛跑的“隐形人”

我们经常在疫情公告中看到“密切接触者”字样,这些密切接触者一般是紧随新冠病例而出现的,虽然只是几个数字,但背后却承载着疾控、公安、交通等部门无比艰辛的付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市疾控中心密接管理组是完全隐在幕后的人,他们不穿防护服,不面对面接触感染者,但他们是所有疫情防控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追踪到密接者,以最快的速度“拦截”病毒。

走进位于青岛市疾控中心二楼的疫情防控指挥部,可以看到全国各地的协查函如雪片般飞来,从祖国的最南端到最北端、从祖国的最西端一直到青岛海边,几乎覆盖到全国每个省份。密接人员排查的函件有时一天有数十件,处理的密接者文件一个一个清晰地归档,慢慢堆积成小山。密接管理组24小时运转,接连不断的信函和电话将青岛与外省外市紧密连接起来,此起彼伏的电话和信息让密接管理组与青岛各区市无缝衔接。

杨峰是青岛市疾控中心疫情防控指挥部密接管理组组长,他已经在这里拼搏了两年。两年的实战经验,让杨峰团队创立了“市区联动,分级排查”、“部门配合,分类排查”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他说:“全国各地的协查函只要发过来,不论白天黑夜,密接管理组就要立刻开展追踪。协查函就是命令。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第一时间发现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是赢得战斗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早一分钟发现、早一分钟隔离,就早一分钟掌握防控工作的主动权,可以让更多人免于受感染的威胁。”

找到密切接触者不是打个电话那么简单。密接管理组工作的第一步是根据流调结果追踪到每一个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收集确诊病例的经历之后,再筛选出其发病前后乘坐交通工具、到过的场所接触的人员,提请公安部门或机场、长途站、火车站等联动部门,通过大数据等方式尽可能查找到这些密切接触者的联系方式。根据联系方式,市区两级密接管理组开始打电话跟每一个人联系。电话追踪中,经常遇到不配合甚至抵触、谩骂的人,他们都会忍耐下来,一遍遍沟通。

杨峰说:“为了保证时效,需24小时对密切接触者开展排查和跟踪。虽如大海捞针般艰难,但绝不能放弃。漏过一个密接者,就可能造成新的传染源。”

密接管理组工作的第二步是联系到密接者后,分类汇总管理密接者信息,根据规范管理到位。对于已经去往外地的“密切接触者”,会发协查对象信息给密接人员所在市的疾控中心,进行后续的追踪管理。同样地,青岛也会收到其他省市区疾控中心的来函,为他们提供协查帮助,根据人员地址,逐一推送到各区市疾控中心,由各区市密接管理组排查落实管控。 虽然协查函只是一个名单,但是因为病例曾经坐过飞机或火车,他的密接者波及全国各地,往往会形成多达50页左右的排查名单和复函,工作量相当大。

负责报表的董晓玮被称为“表姐”。她每天要向不同部门报送不同表格。董晓玮说:“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是对数,然后晚上最后一件事也是对数,确定数字准确无误后,这一天的工作才画上句号。海量的数据要一一对照准确,有一个数出差错,就可能造成管控范围的扩大或缩小。”

持续的高强度工作,让所有人都疲惫不堪。但队员们累了,也只能趴在桌子上休息。杨峰说:“密接管理组的小伙伴们已经在这里拼命追踪了两年,两年作战经验,让我们这个管理组的所有队员充满信心再次跟病毒展开竞赛,病毒不息,追踪不止。”

两年来,青岛市疾控中心疫情防控指挥部一直是24小时运转,高效运转的背后是许多个殚精竭虑的不眠之夜。密切追踪过程所积累的疲惫与委屈,也在竭力找到每一名密接人员的信念中被渐渐抛诸脑后,也因密接得到有效管控、避免了疫情的扩大而欣喜宽慰。盼望疫情早日过去,一切恢复安好,是所有人更是疾控工作者的最大心愿。(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郭菁荔 通讯员 肖海青)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