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27日讯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研团队对南极磷虾大尺度时空变动提出新观点,认为南极磷虾在主要聚集区丰度减少,但通过新的避难所正呈现一定的恢复力。
南极磷虾。
南极磷虾支撑了南大洋特殊的食物网,同时又是商业捕捞的主要对象。南大洋的大西洋扇区是南极磷虾的主要聚集区,也是磷虾渔业的主要集中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西南极海域的快速变暖和海冰减少使得此区域磷虾丰度显著降低,为南大洋的保护敲响了警钟。
中科院孙松团队通过整合2013/2014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南极磷虾样品数据、KRILLBASE南极磷虾数据库(1926-2016)和南极磷虾稳定同位素元数据等多个大数据库,研究发现,在环境快速变化的大西洋扇区南极磷虾丰度减少,相对稳定的印度洋和太平洋扇区成为南极磷虾的避难所,能够比一个世纪之前容纳更多的磷虾种群。
南极磷虾种群的时空变动。
这项研究从更广的环南极尺度上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南极周边海洋保护区建设和磷虾渔业的合理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这项研究还提供了第一份环南极磷虾同位素基底值,对于开展南大洋食物网结构及模型研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此项工作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英国南极局、那不勒斯动物所和墨西拿大学的科学家共同完成,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权威学术期刊《湖沼学与海洋学》。(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责任编辑: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