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命运的石缝里绽放出生命之花!青岛市残疾人体育事业不断取得高质量发展

“赢了!铜牌是我们的!”2022年3月12日晚,在国家体育馆的北京冬残奥会冰球铜牌争夺战冰场上,残奥冰球运动员申翼风一骑绝尘,在比赛最后11秒杀进一球,将比分最终定格在4:0。比赛结束,全场沸腾,中国残奥冰球队队员们将球棍掷向天空,所有运动员紧紧拥抱在一起,队员们喜极而泣的镜头随着电视直播也感动了无数人。

从2017年在青岛组队正式成立中国冬残奥冰球队,到2022年北京冬残奥赛场上成功实现“冲出小组,勇夺奖牌”的赛前目标,很难想象,这支在冬残奥会赛场上赛绩亮眼的队伍,仅仅成立五年。而在3月4日的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中国残奥冰球队队员、青岛运动员汪之栋作为开幕式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意气风发地出现在国家体育场上,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残疾人运动员的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精神风貌。

伴随着五星红旗在领奖台前高扬,这一群从青岛走出的中国残疾人运动员的冰雪之梦照进现实。他们的自信、执着与无畏,就像是命运的石缝里绽放出的生命之花,惊艳呈现在世人面前。

自强不息,用竞技体育书写精彩人生

2017年,中国残奥冰球队——一支由下肢损伤的残疾人运动员组成的冰球队第一次出现在青岛国信体育馆。

这一支由中国残联、山东省残联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中国国家残奥冰球队,从成立之初,就有一个明确而又艰巨的使命:要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一步步拿到冬残奥会“入场券”,完成北京2022冬残奥会全面参赛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作为队伍共建方、具体组织实施的青岛不遗余力——从整合资源、顶格推进各项备战工作,到为国家残奥冰球队在国内集训、服务保障和外训比赛等方面提供全力支持和便利,青岛都全力以赴。因为残奥冰球运动小众,参与运动员屈指可数,青岛通过多次全国锦标赛、训练营,选拔高水平运动员。

中国残奥冰球队队长、来自青岛平度的残疾人运动员崔玉涛,就是一名“转项”选手。练过残疾人自行车、残疾人游泳等项目的他,在教练宋年春的大力推荐下,在年过30的年龄,选择“从零开始”。“我喜欢体育运动,尽管意外让我变成了一个残疾人,但我对体育的那份热忱始终没消。跟着宋年春教练训练残疾人自行车项目的时候,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但冰雪运动对我自己来说,感觉很陌生也很遥远,再加上那会儿自己已经31岁,很多运动员都选择退役,回家照顾家庭了,所以一开始我也有些犹豫。”但崔玉涛的顾虑,最终还是被青岛市残疾人冰球队教练“三顾茅庐”的诚意打动。

31岁、毫无冰球基础,崔玉涛开始训练残奥冰球项目后,面临着比别人更大的困难。为了重新找回最佳状态,崔玉涛主动承担了更多的训练量,每个训练日要坐在冰橇上持续滑行上百公里,有时会摔得鼻青脸肿,身上也是青一块紫一块。“都是从零开始一步一步跟着教练朝前走,一步一步去练,一步一步去掌握一些技术”,崔玉涛回忆道。

他的言语间轻描淡写,但攀登高峰的汗水与艰辛,只有这些下肢残缺的“战士们”才知道。从事冰球运动之后,崔玉涛的肩部、手关节、肋骨、脚踝都骨折过。有一年,他的父母来宿舍看望,一打开宿舍门,崔玉涛正因为比赛中右脚踝的粉碎性骨折要“爬着”去上厕所,母亲流着泪扶起儿子,说“咱不练了,咱们回家”,但崔玉涛像没事似的,反倒安慰起母亲来。“只有拼来的精彩,没有等来的辉煌,通往梦想的路即使遍布荆棘,我也不能选择逃避”。

在队员汪之栋看来,从事残奥冰球运动,让他感觉“自己有用,对社会有用”,找到了活出精彩的方式,并为之加倍努力。“虽然冰场很冷、训练很苦,但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在冰上急驰着向球门进球的时候,是我觉得最开心、最有成就感的瞬间。”汪之栋说。

来自市北区的于静,不仅是中国残奥冰球队唯一的女队员,也是本届北京冬残奥会7支残奥冰球队唯一的女队员,还是世界上第三个冬残奥会残奥冰球女队员。这个已经38岁的运动“老将”,2020年才正式转型冰球运动。作为队里唯一的女队员,她从来不会因为队里唯一的女队员而有任何懈怠,她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匹配男队员同等的重量和速度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跟队友们打好配合,比赛场上不会因为我是女生,竞争就会减弱。”于静表示。

正是队员们不屈的斗志,让残奥冰球项目虽然在中国发展时间短,但每一个台阶都上得迅捷稳健:2015年,我国首次举办残奥冰球训练营;2017年,首支国家级的集训队正式成立;2018年首次参加残奥冰球世界锦标赛(C组),2021年晋级A组,同时获得北京冬残奥会参赛权;2022年,在北京冬残奥会上摘得铜牌。

“由中国残联、青岛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残联共同组建的国家残奥冰球队,获得季军,实现历史性突破。”3月14日,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向青岛市委、市政府发来感谢信。信中表示,2017年起,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青岛市残联主动担当作为,协调各方,圆满完成国家残奥冰球队组建、备战训练保障服务任务。“所有这些,为代表团取得优异成绩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代表团向青岛市多年来对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全面开花,残疾人竞技体育舞台愈发宽广

冰雪赛场之外,青岛也在拓展参赛项目、扩大参与面,不断为青岛残疾人运动员创造更大更宽广的舞台,让青岛残疾人竞技体育事业在各个赛场和领域上全面开花。

2021年10月29日,在陕西西安落下帷幕的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奥会上,青岛承担着山东15个项目的集训任务,而青岛籍运动员更是取得了42.5金22.5银29铜共94枚奖牌的光荣战绩。在青岛集训的项目,更是斩获了48.5金、29.5银、33铜共111枚奖牌,金牌总数占全山东省的62%,为历史最多,其中7人次创造了新的全国记录,完美诠释了青岛市残疾人体育事业自强不息、超越自我的良好形象。

田径、游泳、乒乓球、射箭、自行车、举重、聋人足球、跆拳道、残奥冰球、马拉松、射击、硬地滚球、羽毛球、盲人柔道、特奥羽毛球、特奥滚球……在这次运动会上,青岛选派了130名运动员参加了16个项目的角逐,参赛人数、项目、奖牌总数均创历届残运会之最。

有着“中国版刀锋战士”美誉的李茂大,斩获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奥会男子T63级100米和200米两枚金牌,并创造了2个项目新的全国记录;聋奥会新科冠军辛顺获得了标枪和十项全能的冠军;首次参赛的小将伊善君也是一鸣惊人,一人独得T38级800米和1500米两项冠军并刷新了全国记录;上届残运会憾失金牌的三级跳运动员任民,在三级跳比赛中以28厘米的较大优势夺得了一枚久违的金牌。游泳名将张蒙获得了女子SM10级200米混合泳和SB9级100米蛙泳的双料冠军……

不仅如此,在越来越宽广的残疾人竞技体育赛事的世界级舞台上,也有越来越多的青岛运动员凭借精彩表现赢得荣耀与掌声。

2017年聋奥会,辛顺获得了田径标枪项目金牌,王哲获得乒乓球团体金牌;2019年残疾人跆拳道世锦赛、美国残奥跆拳道锦标赛、春川残奥跆拳道锦标赛,李羽洁均获得女子K44-58公斤级金牌;2019年残疾人自行车世锦赛,吴国庆获得团体竞速金牌;2019年世界羽联残疾人羽毛球土耳其公开赛(2020东京残奥会积分赛),张晶和徐婷获得女子双打冠军,张晶还获得2019年世界羽联残疾人羽毛球阿联酋公开赛女子单打冠军;2019年第六届法扎国际硬地滚球邀请积分赛,林细妹获BC4级单打冠军……

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青岛残疾人运动员先后夺得全国大赛金牌50余枚,在残奥会等国际重大赛事上斩获世界冠军15个,洲际冠军4个。去年开幕的2020年东京残奥会上,青岛派出7名运动员角逐6大项比赛,并最终斩获2银1铜,刷新了历届残奥会中参赛人数和参赛项目最多的一次,居山东省首位!

培养一位又一位优秀的残疾人体育运动员之外,青岛也先后肩负起国家残奥跆拳道队、残奥冰球队集训任务,努力将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运动项目做大做强。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奥会上,青岛成功斩获跆拳道比赛29个项目中的13枚金牌,遥遥领先,再一次捍卫了我市残疾人跆拳道项目在全国的霸主地位。而国家残奥冰球在刚刚落幕的北京冬残奥会赛场上,成功赢得铜牌,被国际冰球联盟评价称,中国残奥冰球队“在观众的欢呼声中创造了历史。”

融入日常,体育让残疾人生活更美好

赛场外,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朋友享受到了体育运动带来的酣畅与精彩。

依托基层公共服务设施,青岛加快建设“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这个集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康复训练、技能培训、文化体育等功能于一体,采用“平台+服务”形式的服务平台,不仅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常态化基本服务,也进一步改善、提高着残疾人生活质量,让更多的残疾人参与文体活动成为现实。目前“如康家园”已投入试运营5处,另有14处正在建设;

城阳区星空智程康复中心,残疾学生广泛参与学校组织的啦啦操、旱地冰壶等运动项目,菁菁校园更添欢笑与活力;

冰天雪地里,“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活动热火朝天,不仅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了解残疾人冰雪运动,也让越来越多残疾人朋友参与到冰雪运动项目中来……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可以促进残疾人勇敢走出家门,满足兴趣爱好,增加社会交往,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社会公众也可以通过残疾人在体育活动中的参与和展示,更加充分了解这个群体。”青岛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追梦路上,残疾人需要付出更多艰辛。帮助残疾人托举梦想的力量,来自全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作为折射社会温度与幸福度的镜子,青岛残疾人体育热背后,是残疾人生活环境的持续向好。以落实民生实事和建设试点工作为重点,青岛近年来积极探索创新扶残助残新模式,对残疾人的保障从单一的生活保障发展到就业、康复、教育、文化体育等全方位的支持,尊重、理解、关心残疾人的社会氛围也越发浓厚。

北京冬残奥会已落下帷幕,但残疾人的命运交响曲正步入高潮。迎着新时代的春风,广大残疾人将继续以梦为马,向着更美好的生活勇毅笃行。(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任晓萌)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