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17日讯 她叫王静静,是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检验科的一名医务人员,莱西疫情发生后,她主动请缨参加了青岛市检测平台支援莱西医疗团队,每天在一线对核酸采样检测分析,不分昼夜,不辞辛苦,只为早日战胜疫情。家中两位老人年事已高,孩子读高中面临毕业冲刺,小女儿还需要照顾,但她不叫苦、不畏难,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王静静是众多舍小家顾大家、积极支援莱西、坚守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中的一员。她写下的日记,记录了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更是无数“大白”们不舍昼夜、忘我奋战的生动缩影。(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德银)
王静静的抗疫日记:跟疫情赛跑,守战疫一线
3月13日,夜班。3月14日早晨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实验室。昨夜又是忙碌的,近一段时间里,科里同事皆是如此,身心俱疲。好了回家睡觉……
可就在此时得到消息:市里检验平台今天上午集结出发去莱西支援防疫,“我要去!”此时我已经满血复活。回家地铁上给老公打电话,想着回家后要带的东西,随时等待医疗队联系电话。等踏进家门的时候,看着年迈的母亲,天真可爱的小女儿,我哽咽了,不敢看她们一眼,不敢说我要去哪儿……老妈关心地叮嘱我吃早饭,小宝儿天真地跟我讲昨晚上班的时候,她自己练琴的时候发现新曲子不会弹,问我能不能帮她解决……我低头草草收拾,时间很紧张,还有就是不敢待得时间太长。我怕老人孩子会多问一句,走的时候亲一下可爱的女儿,跟老妈简单明了说了一句我要去莱西,接过老妈递过来的早饭,逃一样离开了。路上地铁里人很多,不停地接到电话,不敢多说话也让自己不多想,下车一路小跑到达集合地点已是满头大汗!
这里遇到的同行队员,大家有的是支援定点医院刚下班的,有的从烟台下了高铁直接赶来的,都是凌晨接到通知赶来的,大家都是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十多天了,这次去几天去哪里很多人都不了解情况,未来的工作环境更是不知道,就是去莱西是明确的,大家都很平静,同是检验人聊着相通的话题,等集结完毕,上了车才知道是先住在城阳,然后再去莱西抗疫,两地每天单程要一个多小时往返通勤。一路走着,窗外的春风拂面,丝丝暖意……到了酒店放行李吃饭上车又出发,上高速……向莱西出发!
不知辗转了多长时间,见前面吊车货车忙忙碌碌,鲜艳的党旗高高飘扬,鼓舞斗志的抗疫横幅映入眼帘。“到了”,司机大哥高喊。下车后集结交接,进入我们工作的地方。
接下来就是负责人强调了我们下一步如何开展工作和各种注意事项,大家都有之前市里检测平台丰富的检测经验,很快我和七位同志就开始穿隔离防护用品了,据说昨天昼夜赶工完成实验室的安装设备调试,下车后看到的工程人员,处处皆是建设材料,他们很辛苦啊!当我进到实验室里面,才算完全看懂,不算宽敞的空间里两面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十台超净工作台,中间的位置搭起架子上下两层核酸提取仪,对接上后,样本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里面,严格遵守消杀分发给每一个超净台,拿起加样枪的时候,每一名检验人都紧张起来,我说的紧张不是害怕而是担负起了责任,对手里的每一份标本精准检测,是职责也是目前的重要任务。加样,提取,点样,上机队友们配合天衣无缝,此时此刻舱内“枪响”此起彼伏,一管一管又一管,一板一板又一板,看着满满的样本箱,大家都知道任务很重,虽然是试运行调试阶段,还是感受到了压力,加油干!连续几个小时的工作,渐渐地汗水湿透了全身,耳朵也被口罩勒得酸麻,手套不停滑落,哈满气的护目镜阻挡了视线,一直不断加样的我,手指手臂僵硬起来,口渴喉咙干得难受,最关键的是负压环境让大家感觉缺氧和闷热。负责提取和统筹的老师,年龄是队里最大的,弯腰起身马不停蹄来回穿梭于狭窄的通道;年轻一点的战友主动负责接收标本担当起各种“苦力活”;老同志笑称自己“老当益壮”给年轻的队员加油打气,年轻一点的都成了“拼命三郎”比着赛着主动担当。就这样没有任何过渡完成了第一天的“战斗”。此时,天已黑。
忙碌的工作在夜色中结束,今天发现很多问题待完善,大家结束后讨论提出建议,领队和指挥部负责督导检查工作的同志更是对我们提出的意见问题马上协调解决!出来看看夜色中工地上灯火通明,吊车货车,工程人员还没有休息,夹杂着寒意的微风袭来,接替我们夜班的同行队员也陆续进舱……上车后疲惫的我默默地看着窗外,路上有人在发放物资,有的疲乏坐在路边,想着今天还会有多少人是不眠之夜!高速路口,交通、公安职守的工作人员非常认真仔细核查我们的车辆情况,听说是检测医疗队队员,放行前还对我们车辆进行了全面喷洒消杀……夜色中万家灯火,好像这里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的宁静。队员的电话响了起来,传来幼小的声音:“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是啊,我想这是多少个家庭的呼唤,多少抗疫一线人心中的美好愿望!我只是两点一线,看到的也只是这次抗疫的一个小小的片段,我们普通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为普通的人为自己的家筑起铜墙铁壁般的防线,夜色过去终将是黎明!回去的路上看到莱西新增病例报告已经连续几天在减少,窗外还是万家灯火,我们明天任务继续!
责任编辑: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