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书记叮嘱我们要当实干家,不做“客里空”——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

1991年5月15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来到福建师范大学,为1400多名师生作形势报告。习近平同志以丰富的事例、翔实的数据,将一幅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的壮美画卷徐徐展开,令人心驰神往。他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谆谆告诫同学们“社会最需要、最欢迎有实干精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而最不欢迎夸夸其谈、眼高手低的‘客里空’”,叮嘱同学们要当实干家,不做“客里空”。

采访对象:陈晓红,女,1969年4月生,福建永春人,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1987级本科生,现任福建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张爱民,男,1971年8月生,福建云霄人,福建师范大学物理系1989级本科生,现任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林鲁文,男,1968年8月生,山东荣成人,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1988级本科生,现任福建师范大学保卫处(武装部)处长。

采访组:陈志勇 石新明 程惠斌 乐华斌 余成威

采访日期:2020年8月27日

采访地点:福建师范大学行政楼710会议室

采访组:陈晓红、张爱民、林鲁文老师,你们好!1991年5月15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来到福建师范大学,为师生作形势报告。三位老师在现场聆听了这场报告,请回忆一下当时的场景。

陈晓红:当时,我是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四年级学生。时过近三十年,我仍然清晰地记得,习书记来校作报告是在一个星期三的下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师大就把每周三下午确定为政治学习时间,这个做法一直延续至今。

报告会的地点在省军区礼堂,来听报告的既有各系学生代表,也有教师骨干。师生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千人大礼堂坐得满满当当,就连后排过道和礼堂两侧出入口都站满了人。

张爱民:下午三点左右,习书记与校领导一同走进会场,师生们纷纷起立鼓掌。习书记个子很高,身姿挺拔,步履稳健。记得他当时穿着一件白色衬衫,一进入会场就频频向师生点头致意,没有一点儿官架子。

当时我在系里担任学生会干部,负责维持现场秩序,被安排坐在前排过道边的座位上,因此得以近距离一睹习书记的风采。年轻帅气、笑容温暖,是习书记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林鲁文:那时候我担任学校电台台长,主要负责宣传报道学校要闻。虽然听过多场形势报告,但至今记忆最清晰、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习书记为我们作的这场报告。当时很多福建人普通话讲得还不够标准和规范,乡音较重,习书记字正腔圆、富有磁性的普通话,一下子就把大家给吸引住了。

采访组:请问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会上都讲了哪些内容?

张爱民:习书记报告的题目是“福州九十年代展望”。他虽然准备了稿子,但在报告过程中基本是全程脱稿,不打官腔,不唱高调,用的都是我们青年人容易接受的语言,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报告多次被师生们热烈的掌声打断,现场笑声连连,气氛非常活跃。

习书记列举了大量事实和数据,重点讲述了福州的历史沿革、特色优势和发展潜力,详细阐述了在“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中福州发展的思路与构想。他对福州建设的各种数据如数家珍,对福州发展的各项举措了然于胸。

习书记与我们分享了他在陕北梁家河插队时的工作和生活。他说:“社会最需要、最欢迎有实干精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而最不欢迎夸夸其谈、眼高手低的‘客里空’。”我对习书记讲的“客里空”这个词印象特别深刻。

陈晓红:习书记作报告时声调不高,但富有感染力。展望福州发展,习书记将一幅现代化大都市的画卷徐徐展开,令人心驰神往,让在场的大学生们热血沸腾,对未来充满期盼,并暗暗铆足干劲。

1992年,习书记亲自主持和编制了被称为“3820”工程的《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科学谋划了福州3年、8年、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3820”工程是一个高瞻远瞩的宏大构想,为福州发展建设绘就蓝图,极大地推动了福州改革开放进程。

习书记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当代青年知识分子要成才,唯一正确的道路就是深入实际,结合工农,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这既是‘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主流,也是当代青年运动的方向,是青年一代成才的必由之路。”习书记勉励我们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并谈到福州市委已发过一个文件,要求各级部门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方便。

采访组:张老师,刚才您谈到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用了一个词——“客里空”,请问这个词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张爱民:当时我觉得“客里空”应该是爱说空话、不办实事的意思,但对其内涵并不是特别理解。报告会后,我还是从中文系同学那里得知,“客里空”是苏联作家科尔内楚克创作的话剧《前线》里的一个角色。剧中,作家用讽刺的笔法刻画了前线特派记者“客里空”,他在战地采访时不深入一线部队,整天待在总指挥部里,靠着捕风捉影和道听途说来胡编乱造“新闻”。后来,“客里空”被用于泛指作风浮夸、华而不实的人。

我对“客里空”一词印象非常深。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更加生动地为“客里空”画了像。他指出:“有的抓工作不讲实效,不下功夫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难以给领导留下印象的事不做,形不成多大影响的事不做,工作汇报或年终总结看上去不漂亮的事不做,仪式一场接着一场,总结一份接着一份,评奖一个接着一个,最后都是‘客里空’。”这段话一下就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近三十年前那个周三的下午,耳畔仿佛又回响起习书记的谆谆教诲——要当实干家,不做“客里空”。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会上对青年大学生提出了哪些希望?

陈晓红:习书记非常关注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整场报告会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他用了将近一半时间谈高校的人才培养问题。习书记说,要推动福州的改革开放,实现90年代福州经济社会的大发展,离不开高校力量的积极参与,离不开广大知识分子投身其中。因此,要充分发挥高校的智力和人才优势,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习书记特别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在谈到大学生的成长时,他说,知识分子尤其是当代大学生要明确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光有成才的愿望和条件不够,还必须深入实际,向实践学习,向工农学习,甘当小学生,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锻炼成长。习书记还提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

林鲁文:习书记说,历史的机遇对于90年代初的大学生来说是不寻常的。他希望我们一定要遵循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坚定不移地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习书记对青年人的关心、关切和关爱之情,从话语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他就像一位和蔼可亲的大教授,用丰富的人生阅历为我们传道解惑,以崇高的理想信念为我们增补了成长的“精神之钙”。

采访组:这次报告对你们和周围的同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林鲁文:报告会结束后,我就赶回校电台办公室,第一时间召集通联部、采编部的骨干们学习报告会精神。在交流组稿意见时,一位学生记者脱口而出:“习书记把形势报告讲得如此生动,我们就原话播送吧,同学们一定会爱听的。”大家纷纷表示赞同。经过分管领导同意,我们当天晚上就通过设置在教学区、宿舍楼和食堂的喇叭播送了这条要闻,第二天中午还重播了一遍。习书记的报告在全校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同学们都说“能把形势报告讲得如此生动,确实难得一见”。

学校还专门组织了两次学习交流会,我在会上谈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习书记说:“同学们要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锻炼成长。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本领,一定不能藏起来,不能闭门造车。要大胆地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磨一磨,不然就会生锈,就会落得‘纸上谈兵’的下场。”这段话令我终生难忘。

陈晓红: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听了习书记的报告,我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习书记叮嘱我们“要当实干家,不做‘客里空’”的教诲,让我们更明白了实干精神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毕业后,同学们陆续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按照习书记的嘱咐,大家面向实际,深入实践,真抓实干,不做“客里空”,脚踏实地在各条战线上努力,现已成为各个领域的行家里手。

张爱民:大家听了习书记的报告后,对福州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了。不少同学认为,福州发展确实大有可为,纷纷表示要留在福州工作,为福州的改革开放贡献力量。

习书记告诫我们“不做夸夸其谈、眼高手低的‘客里空’”的教诲,让我更加明白了实干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把钥匙。1993年7月,我从福建师大毕业,学校推荐我去省教委工作,但我思考再三,还是决定从基层做起,留在师大。那时,留在高校做行政工作并不吃香,反倒是一件“苦差事”。我的第一个岗位是在学生处负责毕业生就业派遣等工作。就业工作事关重大,牵涉面广,每一份就业报到证都需要手写、核对、盖章,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当时没有现在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为了不耽误毕业生离校,我常常需要通宵加班。七八月份正是福州最热的时候,通常写着写着就会满头大汗。为了保持材料的干净整洁,我只好准备一条干毛巾,写完一份擦一次汗。报到证全部写好时,干毛巾也就变成了湿毛巾,但我还是很开心地骑着自行车,把材料送到省教委去。这是我的本职工作,即便再苦再累,我都要认真负责地完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采访组:听说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曾多次到福建师范大学调研指导,为师生办了许多实事。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林鲁文:我讲一个习书记为我们师生“修桥”的故事吧。20世纪80年代,与福建师范大学仅一墙之隔的学生街逐渐成为福州闻名遐迩的美食街,人流量和车流量骤增,无论是居民出行还是师生上课都受到很大影响,经常出现师生过马路时被车辆擦伤、撞伤的事故,我在读书时就有几次险些被撞到。这件事一直都没能得到较好解决,也成为困扰广大师生和周围居民的一块心病。有一次,习书记来学校调研,主持召开了师生座谈会。其间一位老教师无意间提到这件事,引起习书记的关注。他要求立即对这条街进行整治,并第一时间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订解决方案。在习书记的亲自推动下,过街天桥很快就被纳入福州城市建设规划中。天桥建好后,广大师生和居民群众反响非常热烈,纷纷表达对习书记的感激之情。直到现在,还有很多老教授时常念叨“习书记为我们修过一座桥”。

张爱民:当时,福建师范大学是习书记的联系高校。习书记经常走进教室、实验室和活动室,深入师生听意见、解难题、办实事。如师大综合体育馆的建设,习书记就曾多次过问,并亲自指导推进工程建设。担任省领导后,他还到校召开座谈会,对体育馆建设作出重要批示。在习书记的关心帮助下,师大在省内率先建成功能齐全的综合体育馆。

习书记还非常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他说:“要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足以应付社会多样性的变化。素质包括德、智、体等,智商、情商都需要。情商指意志力、处理问题的态度等,这些都需要培养。学校要有意识地去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因此率先成立了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辅导等方面的服务。

习书记在福州工作时,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大力推行投资项目审批“一栋楼办公”的工作机制。我们福建师大认真落实“马上就办”的要求,把握学生需求,整合部门资源,建设学生办事大厅,实现“一站式”服务,以“一间办公室”有效解决了联系服务学生“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习书记的为民情怀和实干作风,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必须要沉下心思、弯下腰身、俯下耳朵,倾听学生的所盼所愿,关心学生的所思所想,解决学生的所需所求,做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和引路人。

采访组:陈老师,听说您后来还参与了一次对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的采访,请简要介绍一下当时的情景。

陈晓红:2000年年初,我在省青联秘书处工作。根据工作安排,我和团省委领导一起陪同《中华儿女》杂志社杨筱怀社长采访了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我的工作是协助记录。在省政府办公厅会议室,习省长一见到我们就亲切地说:“欢迎你们来。”采访中,无论杨社长提什么问题,习省长的回答都特别坦诚,像与我们拉家常一样。这次采访的整理稿发表在《中华儿女》杂志2000年第7期上,题目是《习近平:我是如何跨入政界的》。

习省长说,他的成长、进步应该说始于陕北的七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他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二是培养了他的自信心。在整理采访记录时我们发现,访谈的高频词是“人民”和“群众”。其中,习省长讲的一段话令我印象特别深刻:“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和政府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老百姓奔好日子,绝不能高高在上,鱼肉老百姓,这是我们共产党与那些反动统治者的根本区别。”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