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生产赶工期,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即墨区李沧区深入企业和项目现场送政策

靠前服务全速推进,促生产赶工期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即墨区李沧区深入企业和项目现场送政策

康复大学项目创新核进入装饰装修阶段

闪烁的电焊火花、不时响起的金属切割声、墙板安装的叮咚敲打声……如今,在康复大学项目建设现场,偌大的建筑工地内,各类施工车辆往来穿梭,数千名参建人员各司其职、全力以赴抢抓春季施工黄金期,用最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施工生产中。

早上6点,天色朦胧,电焊工黄传成和工友们便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手部消毒……在经过一系列日常防疫措施后,顺利进入施工区域。黄传成目前主要负责康复大学创新核部分的连廊外立面幕墙龙骨架焊接施工,他一手拿着电焊枪,一手举着护目镜,眼睛时不时在强光的照射下,眯成一条缝。 

康复大学项目创新核进入装饰装修阶段,图为工人正在施工。

不远处,几名工友将已经焊好的龙骨架抬到升降车上,随着升降车的升高,两名建筑工人相互配合着将龙骨架一一固定在墙体上,随后再将一块块墙板附着在表面。此外,在创新核部分还有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进行室内装修、机电安装以及市政道路的施工工作。

作为康复大学的地标性建筑,创新核部分形似汉字“天”,由三栋主体建筑和两条“飘带”状廊架桥组成,总建筑面积为18.78万平方米,投用后将囊括综合共享中心、公共教学实训中心、创新驱动中心等。据中建八局四公司康复大学项目经理陈斌介绍,近期,项目部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项目建设,克服疫情带来的多重困难,做到了疫情期间正常施工,现场工作有序快速推进。目前创新核部分土建工作已基本完成,安装装饰工作已全面展开,外立面幕墙全部封闭,校园相关市政道路正在全速推进。

不久前,在项目部会议室内,建筑工人们相隔一米而站排队进行核酸检测,这是此次疫情出现以来,康复大学项目部组织进行的第五轮全员核酸检测。“我们每天对现场工人进行全面排查,实行一看、一查、一亮码、一登记‘四个一’管理要求。与此同时,在生活区设置防疫隔离点,配备防疫物资仓库,并安排专人对现场进行无死角消杀工作,确保将疫情隔离在工地大门以外。” 陈斌告诉记者。

为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推动全市建设项目实现有序开复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组建疫情防控暨复工复产党员帮扶工作队,深入施工现场和项目一线,对建筑工地开展复工帮扶和新开工项目安全、防疫交底服务。与此同时,日前,市建筑业协会还面向全市建筑业发出倡议书,号召广大建筑业企业立即行动起来,统筹调度、科学安排,全力组织建设工地加快施工生产,坚决把因疫情影响带来的损失夺回来,确保顺利完成我市建筑业全年经济增长指标。与此同时,加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工程质量、建设工地扬尘治理,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实施最严格的自查自纠,克服一切困难,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畅通物流+线下推介为滞销蘑菇寻出路

眼看库存积压越来越多,金洪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厂长,咱每天的出菇量是三十万瓶,一天接近40吨的产量,咱又是连续化生产作业,生产周期是180天,在这个周期内,产量是固定的,也是无法改变的……”金洪的脑海里时不时地回想起生产经理单冷的一番话。

作为青岛丰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厂长,金洪很清楚如何拓宽销路,如何让企业生产提质增效,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还是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我们的产品三成靠出口,近七成销往青岛以外国内各大城市,受新一轮疫情影响,特别是餐饮行业订单骤降,企业最近一段时间销量减半,但却面临产量无法调整的尴尬。”金洪说。

无奈之下,企业只能硬着头皮生产,而除了越来越严重的库存积压,企业还在销售流通环节遇到了新的麻烦。据金洪介绍,因为各地的防疫政策不一样,对青岛物流车辆的管控更严格一些,导致公司的产品流通方面遭受很大阻力。

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即墨大信街道发挥“企业服务专员”作用,建立“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机制,派出项目服务专员与企业进行点对点沟通,帮助企业解决疫情防控、劳务用工、生产生活等各类问题。同时,街道还在辖区设立14个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核酸检测组,上门为5000余名员工进行核酸检测,确保人员应检尽检。

其间,街道工作人员得知丰科生物这一情况,在即墨区商务局的协助下,快速为企业办理了生活物资保障企业证明,并第一时间送到企业手中。有了这一证明,该公司在物流方面顿时畅通很多。

解除了物流上的后顾之忧,这几天公司积压的一些国内订单也陆续发出。紧接着,即墨区政府又同企业一起谋划,在扩大本地销路上做文章。“后续我们会在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餐饮单位对该公司的产品加大推介,保障生活必需品企业正常地生产经营。”即墨区商务局蔬菜副食品科负责人戴杰说。

最高奖励1000万元 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李沧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稳”“开门红”,李沧区出台《李沧区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的制造业产业体系。文件指出,对注册为企业独立法人并获准建设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设计研究院,在市奖励基础上,分别给予1000万元、500万元、200万元奖励。

提升企业发展能级。着力培育壮大企业规模、鼓励企业纳统升级,支持增量企业落地并加大存量企业支持。文件提出,对首次入选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山东省制造业企业1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山东民营企业100强的制造业企业,在市奖励基础上,分别给予1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50万元奖励。对新注册成立、实际发生固定资产投资额2000万元以上,并纳入统计部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库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库的先进制造业项目,给予一次性30万元奖励。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支持创新能力建设,对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工业设计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在市奖励基础上,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奖励。培育企业竞争优势,对新认定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青岛市“专精特新”企业,在市奖励基础上,分别给予100万元、15万元、5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山东省独角兽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在市奖励基础上,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

引领企业数字转型。培育发展数字产业、鼓励企业“两化”融合、加快发展软件产业、引导企业机器换人。文件提出,对新认定的青岛市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互联)工厂、数字化车间或自动化生产线,在市奖励基础上,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10万元奖励。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设立企业家素质提升专项资金,搭建企业家交流和培训平台,鼓励企业副总以上负责人脱产挂职政府部门副职,进一步增进理解、优化营商环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冰洁 王涛 张晋 通讯员 孙静秋 胡宝鑫)

青岛日报2022年3月26日2版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