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完成市办实事52件160项,青岛连续5年逾七成财政支出投向民生


累计完成市办实事52件160项,民生支出5000多亿元,民生保障凸显“更高质量”

青岛连续5年逾七成财政支出投向民生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青岛始终把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发展成果实实在在地落在人民群众心坎上,从低保、教育、医疗、就业等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民生实事着手,补短板、兜底线、出实招、见实效,切实为老百姓织密民生福祉的保障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年来,青岛累计民生支出达5000多亿元,每年民生领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均在七成及以上,为民生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支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7年的47176元增加到2021年的6023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19364元增加到2021年的26125元,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全市6万多贫困人口和200个省定贫困村、310个市定经济薄弱村、10个市定经济薄弱镇全部脱贫,脱贫攻坚任务高质量完成。

已经连续发布40年的市办实事是青岛倾力打造的重要民生平台。过去五年,为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市累计完成市办实事共52件160项,涵盖就业、居住、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民生。

就业是民生之本。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青岛累计新增城镇就业超过200万人,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低位运行。其中,2021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8.13万人,政策性扶持创业5.6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4%。

教育关乎千家万户,更关系着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未来。2017年以来,教育每年都被列入市办实事,不断提高城乡教育保障水平,推动教育扩优提质。五年来,累计开工新建或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逾500所。同时,我市深入推进联盟办园和集团化办学,优质园和薄弱普惠园联盟办园参与率达到100%,全市优质园占比达到60%,全市基础教育集团达到83个,成员校271所。

青岛是一座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七普”数据显示,青岛60岁以上人口占比20.28%,65岁以上老人占比14.20%。为积极应对老龄化,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我市全力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由专业养老机构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的城市,全市家庭养老床位数达到1.9万张。此外,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88家、机构养老床位4.2万张。

“底线”的刻度决定了一座城市的温度。过去五年中,青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持续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断提高。自2017年4月1日起,我市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6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90元。2021年,青岛“七区”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904元,“三市”城市低保同样提高到每人每月904元,农村低保标准则提高到每人每月680元。此外,我市在2021年还同步提高了特困救助保障标准、残疾人、困境儿童救助保障标准,有效保障9.6万名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惠及3.8万困难残疾人、9.1万重度残疾人和1800余名孤儿、困境儿童。

医疗保障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2021年,全市医疗保险参保911.88万人,其中,职工同比增长20.93万人,是历史上增长最多的一年。为全市7.5万大病患者报销42.8亿元;为8万名困难群众报销10.2亿元,个人仅负担4%左右。为进一步减轻群众负担,2021年青岛推出首个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琴岛e保”,首年全市参保211万人,半年“一站式”无感赔付1.94万人次,人均赔付4400多元。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仅体现在物质条件的改善和提高,还充分反映在越来越科学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中。2020年3月起,青岛发起“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主动倾听民意、化解民忧、汇集民智,进一步优化群众诉求受理、办理、反馈、监督工作机制,以解决实际问题密切联系群众、以互动对话增进社会和谐、以民主协商重构社会秩序,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擦亮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的“青岛名片”。2021年9月,按照省委改革办改革试点要求,“建立完善‘三我’民声倾听机制”被确定为青岛市6个“点菜单”式改革试点之一。试点开展以来,“三我”活动坚持门全开、单全收、事全解,仅2021年,通过“三我”民声倾听机制,共解决群众诉求250余万件,群众满意率达95.25%,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矛盾集中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离不开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自2018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青岛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紧扣三年为期目标,严惩了一批黑恶势力,深挖了一批“保护伞”,整治了一批涉黑涉恶突出问题,整体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截至2020年,共侦办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20起、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54起,侦破涉黑涉恶案件219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326人,扣押冻结资产13.48亿元,35名境内涉黑涉恶目标逃犯全部抓获。2021年,扫黑除恶斗争进入常态化推进阶段,一年来,我市共抓获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765人,扣押冻结涉案资产1.09亿元。

五年来,这座城市的硬实力越来越硬,软实力也越来越有力量,不仅是广大市民群众有切身感受,也在国内各类评选中得到充分认可。去年12月30日,2021中国幸福城市论坛举行,线上发布“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青岛光荣上榜。中国幸福城市论坛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瞭望智库共同主办,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15年。这并非青岛首次入围这一榜单,2020年同样榜上有名。同样在2021年,青岛还上榜“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十大向往之城”,该榜单所依据的《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联合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共同推出,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民生感受型调查。此外,青岛还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实现双拥模范城创建“九连冠”等。

道行致远,不忘初心。市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使城乡居民享有更高质量民生保障的目标,已经伴随着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变为现实。民生改善永无止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在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相信随着更多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推出,民生保障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会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薛华飞)

数说这五年

五年来,青岛累计民生支出达5000多亿元,每年民生领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均在七成及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7年的47176元增加到2021年的6023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19364元增加到2021年的26125元

全市6万多贫困人口和200个省定贫困村、310个市定经济薄弱村、10个市定经济薄弱镇全部脱贫

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超过200万人,累计开工新建或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逾500所,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88家、机构养老床位4.2万张

青岛日报2022年3月31日1版

责任编辑:王凤一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