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31日讯 入驻企业开工忙,工厂复工马达开动,建筑工程现场热火朝天,街边小店逐渐复苏……在城阳,恢复生产的好消息一个个传来,春日里的城阳正在苏醒。
“转变作风强能力,真抓实干促发展”,“作风能力提升年”冲锋号角吹响后,一张以硬作风展纸、以执行力挥毫的“作战图”绘就而成。连日来,城阳区围绕企业所盼所需精准落笔,创新服务方式,全力以赴推动企业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助力企业跑出复工复产“加速度”,助力城阳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靠前服务按下复工复产“快捷键”
位于红岛街道的中国铁建海语城项目,从解封到全面复工复产,仅用两天时间。高效背后,是作风转变,是主动作为,是城阳区靠前服务,深入项目工地现场,梳理化解项目复工难点痛点堵点的全面发力。针对项目工地物料进出、新入场人员备案登记、社区通行证办理等复工难题,红岛街道严格落实“排查筛查到位,规定动作到位,物资保障到位,监管服务到位”等保障措施,兼顾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
针对重点工程项目、重点企业,城阳区派领导带队,进行督导调研活动,积极宣传政策规定,精准解决复工复产难题。目前已服务重点项目53个,提出合理化建议50余条。截至目前,全区开工建设工地387个,全区建筑工地返岗人员4.6万余人。
“云端办”助力企业复工“加速度”
“云招聘”“云复工”……城阳区人社局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服务模式,为辖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多形式就业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中的“招工难”问题。依托区人力资源开发配置中心搭建的对接平台,积极组织开展直播带岗、广播带岗等形式多样的线上招聘活动,疫情期间组织直播活动2场,发布岗位需求1500余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200余人。
“云报建”“云审批”……城阳区行政审批局全力做好工程建设项目早验收早使用服务保障工作,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实施“云报建”,在建筑工程施工许可领域全面推行“零材料”申报,疫情期间所有审批事项延后收取纸质材料,项目方可全程网上申报并直接获取电子证照。全程“云审批”。将多个备案合并申报,实现四个审批事项在网上一次性办结。已线上审批办理包含各类工程建设审批事项42件,提供报建咨询服务100余次。
惠企政策为复工复产“春风送暖”
疫情发生以来,城阳区出台“暖企”政策为企业纾困解难,“真金白银”助企业复工复产。统一编写《惠企科技政策汇编(摘要)》,印制2000册发放到全区重点科技企业,让惠企科技政策家喻户晓。用“活”政策减负担,发放2022年青岛市科技计划(第一批)奖补,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补助和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企业研发投入奖励,兑现各类奖补5400余万元,惠及238家高新技术企业和9家上市培育库企业;发放人才奖励资金195万、科技计划立项奖励687万、研究院所支持资金1000万。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复杂,且逻辑关系前后环环相扣。通过日常沟通交流,我们及时汇总分析企业对政策不了解、不清楚的部分,通过主动服务,制定完整的政策导航协助企业,做好科研单位、科技企业、科研人员‘娘家人’。”据城阳区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城阳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突破1400家,数量均居全市首位,新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近四成,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与发展韧性。”
逆风前行,亦见风口。面对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双重考验,城阳区正奋笔疾书,以开局决战、起步冲刺的奋斗姿态以及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拼搏精神,锻造优良作风、锤炼过硬能力,以“作风能力提升年”为抓手,全力以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湾区都市活力城阳。(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伟 通讯员 刘艺璇)
责任编辑:刘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