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老城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青岛这样做!
这些文物建筑你去过吗?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青岛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遗产资源极其丰富,其中,老城区更是其核心内涵所在。据统计,在老城区6.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聚集着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5处,文物建筑近千栋,历史优秀建筑313处,名人故居50处,有八大关和小鱼山两处国家历史文化街区,还有不计其数的传统风貌建筑。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构成了青岛市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特色,也成为了我市开展申遗的最大财富。
▲扫描二维码查看青岛老城区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汇总。
青岛老城区申遗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上合组织峰会期间视察青岛时给予充分肯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我市将老城区申遗工作列入了“15个攻势”工作任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并正在积极争取列入“十四五”规划中。
记者7月21日从市政协开展的专题调研中了解到,当前,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正会同相关部门深入做好青岛老城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同时防止对城市的过度改造而造成的资源环境的破坏和人财物力的浪费。
近年来,以申遗为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真实保护,完整保护,永续利用”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原则,青岛市文旅局会同规划、住建等部门深度推进与申遗相关的基础研究和文物保护相关工作。
申遗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是价值主题的挖掘和阐释。2019年,市文旅局重点开展了老城区申遗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经过反复调研、论证,认为青岛老城区突出价值主题存在三种可能:一是以青岛多元风格建筑为主题;二是以青岛的20世纪新城规划的早期实践为主题;三是以港口要塞城市为主题。
目前,全市建立健全了老城区申遗工作领导协调机制,成立青岛老城区申遗领导小组,各部门通力协作,合力推进老城区申遗各项工作。我市已起草完成了《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青岛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等多部法律法规,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建立了13个历史文化街区,28平方公里的历史城区被划定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编制完成了《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保护规划》《青岛德国建筑文物保护规划》并获国家文物局批复通过。2020年,《青岛市文物保护条例》列入市人大立法调研项目。
“十三五”以来,我市共申请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亿余元,对青岛德国建筑、八大关近代建筑等老城区内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保护修缮。在此基础上,规划、住建部门也按照规划方案,将青岛历史城区内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优秀建筑和老旧楼院全部列入整治计划,整治街道43条,修缮、整治老建筑500余栋,增加街头公园绿地10余处,老城区的城市面貌不断得以改善,城市风貌不断得以优化。
与此同时,全市深入开展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工程,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利用胶澳海关旧址、青岛山炮台遗址、胶澳邮政局旧址等建设成为文博场馆;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水师饭店旧址建设成为文化旅游场馆;利用原国棉五厂、国棉六厂、刺绣厂等工业遗产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保护城市历史文脉的同时有效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配合国际时尚城建设,对八大关近代建筑等有效开发,建设了青岛地质之光展览馆、太平湾现代艺术展览馆、西班牙风情馆等时尚主题项目。合理开发里院建筑,保定路10号建成里院客栈,广兴里里院建筑群修缮工作已全部完成,目前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项目已落户于此并正式开园运营。
目前形势而言,尽管青岛市申遗工作起步较晚,但老城区的文化遗产体量、价值和特色优势明显,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未来可期。
为继续做好下一步老城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市文旅局继续会同相关部门,以进入国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为时间节点,采取申遗工作“两步走”的目标。
近期,青岛将继续做好基础研究工作,着手开展遗产地预备名录文本和管理规划编制工作,力争三年内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呈报国家文物局。做好老城区申遗范围内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修缮工作,将一批历史建筑申报为文物保护单位,提升老城区建筑的保护层级。加大宣传发动工作,形成社会共识,重点做好“丈量青岛——走近老建筑”网络直播、《新西游研学记——了不起的青岛》文旅研学综合节目拍摄活动。同时做好申遗配套法规体系建设,借鉴厦门市、开平市的有关经验做法,出台针对老城区重要文物建筑的专题地方性法规,健全区域的文物保护法制体系。
自进入申遗预备名录起,青岛市将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针对城市整体风貌、环境、文化景观等实施实质性的改造建设。大力开展申遗区域内城市风貌和环境整治工作,制定遗产风险防范有效措施和相关规划,排除文化遗产安全隐患,加强监测设施建设,保证申遗区域内不新增明显影响遗产真实性、完整性和环境景观的不协调建(构)筑物。做好迎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考察评估工作,争取尽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申遗成功以后,继续完善遗产展示系统,推动遗产地保护管理品质的进一步提升。(青报全媒体记者 蔺君妍)
责任编辑:王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