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这个展馆重新开放!跟随女性艺术家重新发现迟到的春天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4月13日讯 春天或许迟到,但一定不会缺席。今天,位于青岛东部海岸的青岛市雕塑馆正式恢复开放,原计划在三八妇女节当天开展的2022年“在水之湄·女艺术家邀请展暨在水一方·第12届女水彩画家小幅水彩展”,迟到月余,终于与观者相见。女性艺术家们以丰富多元的艺术语汇记录、描摹生活,呈现春意盎然的心之景致。似乎也在催促人们,跟随她们的脚步到海边去,聆听城市的呼吸,在艺术作品中重新发现迟到的春天。

面朝大海,穿行于雕塑园的青青草木中,周遭的雕塑群落静默闪烁,春的气息和着白色浪涌从海上扑面而来,雕塑馆门前吴为山创作的老子雕像依旧沧桑而谦恭,将我们引向艺术“圣殿”的大门。扫描一码通,测量过体温,一座名为《彷徨》的小雕塑已在大厅“静观”众人到来,瘦削的身姿楚楚可怜,孤独而迷茫的状态,映照疫情中人们普遍的情绪。

2022年“在水之湄·女艺术家邀请展暨在水一方·第12届女水彩画家小幅水彩展”,汇集了两场展览共计138位女艺术家,参展作品141件/组,涵盖水彩、油画、版画、雕塑、影像、装置等不同艺术形式,以女性的美学气质与精神追求,表达独特的艺术视角与思考。

孙小娥、崔琳、李雯雯共同创作的装置作品《梵》,用镜面铝板、枯树枝和沙土组合成一个似曾相识的自然景致,参观者的模糊影像反射于铝板上,犹如在沙地和枯树间穿梭,也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它让人们重新体验与审视人与自然如何共处的命题。

赵辉的《某地某民》,塑造了一组不同面目的雕塑,这些来自艺术家现实中“偶遇”的面孔,从清晰到模糊,或沉思,或纠结、或麻木、或惊诧,…也是创作者个人情绪与心态的融入与表达。

甄珍的《浪花里飞》《藏袖》,则以瓷为媒介,呈现了女性的细腻与温润。抽象的艺术造型中不乏可爱的童趣。

张亚楠用纸浆和铝丝网创造了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在较暗的光线环境中,犹如萤火虫聚集的萤光熠熠,在负一层绘画的斑斓围裹之中,独树“一枝”,脆弱而美丽。

李兰创作的《我的时间简史》,则将日用的化妆品的瓶瓶罐罐移至展厅,艺术家相隔10年的两张同角度特写照片,在标注了10年刻度的展台上,分置于一长串排列得满满当当的瓶罐的两端。每一个仔细审阅了两张照片的参观者都禁不住嘴角上扬,报之以心照不宣的窃笑……

自2015年开始,青岛市雕塑馆已连续7年举办“在水之湄·女艺术家邀请展”,作为其特色艺术品牌,展览通过艺术交流感悟女性世界的细腻温婉、匠心独具,也推动女性艺术创作的蓬勃发展,提升公共参与,为岛城的文艺生活平添靓丽色彩。

近两年才与“在水一湄”并展的“在水一方·女水彩画家作品展”,则延续了其本土化、生活化的题材走向,此次特别邀约16位国内著名女水彩画家,与80余位岛城女画家共同参展。

小幅水彩是此次参展作品的一个特色。而与本土化的题材相契合,这次参展作品特别分为三个版块,分别是建筑之美、山海之美和时尚生活之美。女艺术家们突出艺术家以细腻的感知,表达个人经验,或以关切之情抒发对城市的热爱,她们的作品中有自己身边的友人、动物和花朵,有城市的风物变迁,建筑的绮丽多姿,而恰恰是小画幅,呈现出更多个性和细节,让我们走进了女艺术家们最为熟悉的真切生活和真实城市,感知她们的感知。

执行馆长叶东炜还向记者透露,雕塑馆正在完善一个公共休闲空间,将把一楼展厅通往负一层的转角空间进一步利用起来,增加一个可以休闲交流和小憩的地方。目前这里有过往十年雕塑馆的展览画册,艺术家吴为山的个人文集,《雕塑》、《公共艺术》等艺术类杂志,参观者可在其间阅读、分享,而下一步,市雕塑馆也将相应增加艺术类相关图书及相关文创产品的售卖,咖啡等饮品的供给也将提上日程。雕塑馆的公共服务功能将进一步完善,并以此增加场馆的丰富性和纵深度。

另据悉,疫情期间,青岛市雕塑馆将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有关工作要求,严格执行接待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50%的限流标准,认真完成每日全馆消杀工作和工作人员的日常健康监测,为您提供安全、舒心的观展环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魏/文 王雷/图、视频)

附:疫情期间参观须知

1、观众须出示“山东电子健康通行码”绿码、14天行程码,并扫描"青岛一码通"二维码,做好信息登记后入馆。

2、入馆前须接受体温测量,如有体温异常(≥37.3℃),或有咳嗽、气促等异常身体现象的观众谢绝入馆,并配合工作人员进行临时留观隔离。

3、观众须全程佩戴口罩,排队和观展时请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人员聚集;当展馆超过50人时,我馆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控制入馆速度、分流等措施,敬请理解。

4、疫情防控期间,暂停团体接待、人工讲解、志愿服务和各类社教活动;建议观众参观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

责任编辑:李慧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