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杨丽萍+音乐剧”等于什么?云南大理杨丽萍大剧院正式开启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9月29日晚,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苍山洱海间,一座造型独特的建筑物遗世独立,与自然山水交融中开启。由杨丽萍和当地白族的村民们组成的舞蹈团队共同创排的首部民族音乐剧《阿鹏找金花》为杨丽萍大剧院揭幕。杨丽萍大剧院的落成,被看作是打造大理文化艺术高地,推动洱海沿岸文旅产业转型发展,赋能云南旅游品质提升的一次大事件。

作为大理的友好城市,青岛与成都、上海浦东、浙江台州等三地应邀出席揭幕仪式和首演,观海新闻记者随行观摩了这一盛事。

试水音乐剧:想把白族传统文化一网打尽

月亮如岩浆般融化流淌成河,茶树在苍山间如神树般轻灵歌唱,五彩缤纷的蝴蝶刹那间充斥整个舞台,晒麦、闹婚、斗三弦……每一场别出新裁的群舞都是一场视觉盛宴......当晚,《阿鹏找金花》为观众展现震撼的视听盛宴。故事本身似乎并不重要,观众更沉醉于白族歌舞的热烈酣畅之中,禁不住随节拍应和。

剧中,白族特有的乐器三弦,男女定情的荷包以及白族调等诸多歌舞类“非遗”项目悉数呈现,配合时尚现代的编舞,丰富的特色民族音乐和民俗,LED巨屏制造的独特舞美,以及现场灯光的应用,制造别开生面的舞台景观。

谈起这部民族音乐剧,在演出开场前的会见仪式中,身为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会长的杨丽萍再度强调了幸福二字,称其所表现的正是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历史和民族是大理的两座宝库,越往这片土地的深处去找寻,就越觉得骄傲与欣喜,祖辈们的智慧、审美和哲思放在今天依然毫不过时,我想要把它们都放到这部作品中一网打尽。”

几度哽咽:终于为家乡做了一点事

“大理+杨丽萍+音乐剧”等于什么?是大理得天独厚的文旅优势资源。首演之夜,杨丽萍作为导演在揭幕仪式上登台,几度哽咽。她说,作为一个白族人,几十年的舞台生涯,通过不断积累,终于回到家乡,水到渠成地为家乡人民做了一点事。

“其实这个剧院凝聚了方方面面的英才,我只是一个集合者,将大家凝聚在这里,特别是从本土村子里找到了阿鹏、小金花等等这些演员,我们第一次尝试做我们自己的音乐剧,其实所有这些非专业的演员们,他们都是最好的艺术家,他们能歌善舞、从小接触各种民族音乐舞蹈,这些在田埂上、婚宴上,生活中的文艺场景如今被他们搬到了舞台上,真实的情感是来自这片土地的气息。”

杨丽萍说《阿鹏找金花》就是她曾经亲历的生活,她曾经像这样晒麦子,插秧,那些音乐剧中的场景来源于生活。“故事的情节十分简单,就是一个单纯的爱情故事,但通过它,我们传达了白族人对爱情、对生活、对自然的真挚情感。

建筑家和表演艺术家完美合作“水印苍山”

作为云南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杨丽萍大剧院从设计到建成长达五年,这座占地面积13716平方米,建设面积8155平方米,总投资超过1.5亿元的剧院,建筑概念来源于“水印苍山”,如同苍山映于洱海的倒影,呼应周围连绵的地形。尚未揭幕,便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地。

它由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自然建筑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朱锫担纲设计,揭幕仪式上,朱锫称之为建筑家和表演艺术家的完美合作。他解读这座建筑的构思:“源于大理自然山川,特定的自然环境,以及人们在这里生存、生活方式背后所映射出的智慧”。所以,大剧院的设计具有某种开放性,一方面挖掘特定的地域气候,人的生活方式的根源;另一方面,它也提出了一个崭新剧场的概念:不仅仅是一个传统剧场,更重要的是将更现代的表演与大理人更需要的公共空间融为一体。

未来,杨丽萍大剧院将以展示大理本土文化艺术高端歌舞表演节目为主要功能,通过深入挖掘大理文化旅游内涵,传播大理特色旅游资源,形成集表演、展示展览、艺术空间、娱乐、休闲等多项功能形态的文化产业链,打造大理独特历史文化和艺术风貌,成为展现新云南、新大理形象的文化艺术中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魏 文/图/视频)

责任编辑:王凤一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