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时光的青岛手造你见过吗?青岛首届手造节·作品说⑬| 剪纸

点击图片进入大赛专题,看青岛手造视频,上传作品

编者按:

传统与时尚,厚重与精致,守正与创新,沉稳与活力。在几千年的发展中,青岛的手造业将“传统”与“时尚”融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手造艺术使这个城市拥有了更独特的吸引力。由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指导,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支持,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青岛市总工会、青岛日报报业集团主办,青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青岛市手工艺协会、观海新闻、智慧青岛、齐鲁工惠·青岛行承办的青岛首届手造节·青岛手造创新设计大赛火热进行中。

今天起,为您带来“青岛首届手造节·作品说”系列主题报道。看作品背后的故事,感受手造者的独具匠心。

一把剪刀,几张红纸。纸随剪转,心随纸动。

剪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剪纸艺术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李文玲,“十剪子”创始人,自幼因奶奶而结缘剪纸,奶奶所剪的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开启了她一辈子的乐趣。从此,一把剪刀,一张红纸,陪了她60多年。在2004年,李文玲被中国民俗学会授予了“剪纸艺术大师”的称号。

简练而不失细腻,逼真而不失灵动。

剪纸,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极其复杂。剪纸功夫的深浅都体现在纸上面,拐角是否圆滑,图案位置是否协调,稍有一点不到位都有可能影响剪纸的最终效果。

“一剪梅花开,二剪双喜来,三剪天鹅叫,四剪苹果笑,五剪吉猴闹,六剪金鱼跃,七剪蝙蝠到,八剪蝴蝶俏,九剪鲤鱼跳,十剪吉祥满园照。”

李文玲以自己六十多年来的剪纸经验,总结出了“十剪子”放刀直剪法。一张剪纸有时需要上万剪刀才能完成,而纸上的一个小圆孔甚至需要七八剪刀,极其考验剪纸人的耐心与能力。

在剪纸时,讲究“先外后内”,首先要剪外形,这时脑海中要先形成一个大体轮廓,剪制时技法要明快饱满,线条流畅。

轮廓仅是剪纸造型的基本骨架,一个完整的剪纸,还需要各种细节,使之不断充实、丰富、美化,这时就要进行所谓的“掏着剪”,先在纸上扎个洞,再将剪刀掏进去剪,剪波浪纹、剪锯齿。“锯齿”是剪纸的灵魂,考验着剪纸人的基本功是否到位,一个剪纸的呈现是否生动,关键在于“锯齿”上。

“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是剪纸的要点,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图案精气神,使剪纸生动传神、夸张而欢快真实。

剪纸的题材广泛、创意独特,透露着时代印记,也展示着中华文明。

一只蝴蝶、一双巧手、一段传承。

60多年如一日,手艺人也是“守”艺人。在她心里,时代在变,但如同儿时奶奶手把手教她剪纸一样,那份热爱剪纸艺术的古朴初心,始终没有变过。

扫码了解更多大赛详情

(智慧青岛记者 宁晓寒 赵振宇)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