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四年“阔步前进”!2021年青岛人均体育消费突破3000元

体育产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对经济的贡献不断扩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其重要体现之一就是提供更多更好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产品,而这也正是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题中应有之义。

作为青岛体育工作新的增长点,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体育产业,正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青岛市体育局刚刚出炉的一份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青岛体育产业总规模预计突破700亿元,增加值超过28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1%。市体育局体育产业处处长李莉说:“这已经是青岛市体育产业总产出连续四年实现大幅增长,产业规模的扩大,也推动了完整的产业链加快形成。”

与产业规模大幅增长呈现正相关的是不断增长的市民健身与消费需求。2021年度全市体育场地面积3347.18万平方米,人均3.26平方米,提前达到了《通知》“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的要求。充足便捷的场地供应,也让更多市民走出家门,投入“健身大军”的行列。根据第三方调查机构“维度数据”的统计结果,如今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接近50%,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羽毛球、长跑、篮球、户外徒步依然是青岛人最常从事的体育运动。“这个排名是按照国家标准,根据青岛市人口普查公告显示的区域和年龄结构分配样本,采取面对面的形式发放3000多张调查问卷,被调查者从30多个选项(运动)中勾选出3个选项,我们结合提及率进行审查和逻辑判定,还是比较准确的。”“纬度数据”山东分公司的张超逸说。

比数字让人印象更为深刻的是市民健身意愿日益高涨。自2018年受市体育局委托每年对我市的体育产业、体育消费、体育公共服务等领域进行调查统计以来,“纬度数据”记录的各项“体育民生”数据持续走高。“北京冬奥会最近两年的拉动效应非常明显,对体育健身感兴趣的居民越来越多,我们的调查越来越好做了。特别是体育消费,参与调查的市民中,90%以上都有这方面的花销,主要是购买运动装备、健身卡、体育培训和付费观赛。”张超逸说,2021年,全市居民预计人均体育消费突破3000元,占到人均消费支出的近10%。体育这块诱人且不断增大的“蛋糕”,吸引了越来越多人投身到这一“朝阳产业”中,目前,全市的体育产业从业单位数超过6000家,吸纳从业人员近16万人。

针对受疫情影响,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消费领域纠纷,市体育局防疏并举:一方面组织成立体育产业诚信联盟,规范240余家成员单位统一合同文本,倡导诚信经营;一方面试点成立全国首家体育消费纠纷巡回法庭,打通体育消费维权“最后一公里”。截至去年年底,该法庭已受理体育消费案件5件,诉前调解工作室受理涉体育消费案件24件,全部案件均得到妥善解决。

体育元素激发城市活力,青岛的城市魅力不断提升。以 “青马”发令枪响为标志,全国游泳冠军赛、CBA全明星周末、青澳国际帆船拉力赛、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国际国内大型赛事2021年先后在青岛成功举办,330项市级以上赛事活动贯穿全年。历时三个月以“数字赋能时尚体育 消费助推动能转化”为主题的2021青岛时尚体育季,举办了街头篮球、电子竞技、FPV穿越机、航模等50余场时尚体育项目,更是以超强的参与性,让市民有了更多融入感。在此期间,市体育局借助时下触达效率最高的线上直播形式,单场派发总价值近30万元的健身券“大礼包”,而在2021年,市体育局共投入500万元发放体育惠民消费券,超3万人领取、直接收益1000余万元,拉动消费6000余万元。

不仅仅是强身健体,体育产业不断“跨界”,还直接带来了行业间的融合升级。在国家体育总局和文旅部联合发布的14条“2022年春节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中,“青岛冬日时尚冰雪游线路”成为山东唯一入选线路,填补了青岛冬季旅游的空白;自2019年起大力推进的“体医融合”,将运动资源和医疗资源有机整合,让“推进健康关口前移”成为可能——旅游、文化、教育、医养、购物……当体育产业这根链条不断向前延伸,这一“引擎”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无疑将愈发强劲。

责任编辑:李慧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