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30日讯 在中车成立五周年之际,中车四方所组织开展了“中车开放日”系列活动。观海新闻记者走进中车四方所融合创新展示中心和钩缓智能制造车间,一睹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创新的高光时刻。
图为中车四方所融合创新展示中心。
中车四方所是中国中车集团旗下的一级子公司,1959年成立之初就肩负着推动轨道交通行业技术进步的重任——从全国第一部铁道车辆整车标准到成为国际铁路标准单位;从新中国第一辆地铁列车,到自主研发中国标准地铁核心技术;从历次铁路大提速及青藏列车到和谐号、复兴号、时速600公里磁浮等关键核心系统,从坦赞铁路“中国方案”制动机到技术产品服务出口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说,在各个历史时期,中车四方所都为轨道车辆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车四方所积极参与和引领高速动车组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自主核心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中国轨道车辆行业高端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从京张高铁到京雄高铁,中车四方所多项核心系统和关键产品装备高铁列车,为中国高铁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中车四方所将高铁技术移植到城轨领域,强化技术融合创新,在国内首次实现牵引、网络、制动三大系统一体化运用,提升了核心系统之间的协同。依托60余年的深厚技术积累,中车四方所牢牢掌握轨道车辆制动系统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具有城轨制动系统研发生产和推广运用资质的2家单位之一,多谱系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各型轨道交通车辆。
图为中车四方所钩缓智能制造车间。
中车四方所加快推进城际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核心技术研发,已经全面掌握核心技术,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列车牵引变流系统技术平台。目前研发、生产、供货的城际市域轨道牵引变流器设备已在成都、重庆、吉隆坡、安哥拉等国内外多地投入运营使用,并正在为台州市域铁路S1线、广州地铁18与22号线等城际动车组提供产品和服务,助力当地城际轨道交通发展。中车四方所长期研究轨道交通信号技术,掌握CBTC等信号系统核心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及产品集成能力,为国内多个城市城轨及单轨列车提供性能优良得信号系统。
近年来,中车四方所加速智能化转型,利用在轨道交通行业掌握的大数据和融合创新优势,提升自主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占领行业制高点,在软件与信息技术研发水平发力,打造自主核心技术为中国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软件支撑和相关服务——获得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ACS)、智能运维、智能检修机器人等7个国家示范项目,打造了轨道交通装备软件测评实验室,为用户提供高质量软件测评服务,2019年入选“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
图为中车四方所融合创新展示中心一角。
抢抓新基建、工业互联网的新风口,作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中车四方所在很多智能化项目方面早已在谋划、布局和实施之中,积极推进智能化转型升级,努力在新一轮“新基建”大潮中发挥作用。
在智能运行领域,中车四方所坚持技术融合创新和研发手段创新,凭借雄厚技术实力和丰富的牵引网络制动一体化应用经验,将车载关键系统与车下信号系统充分融合,基于此开发出TACS,让列车从此有了智慧。
围绕车载装备和运维系统两大业务板块建设一体化仿真平台,将研发过程的试验验证放在计算机上,充分验证,充分优化迭代,不把问题带上实车,树立了行业引领标杆。
在智能维保领域,中车四方所从智能检修、智能运维等多角度布局发力,强化技术融合创新,助力轨道车辆检修效率提升。
自主研发在地铁检修库应用的智能检修机器人具备自动导航和深度学习能力,能够在工作中“边干边学”,不断降低误报率,真正成为好“医生”,好“助手”,配合轨旁检测系统后,检修范围可达车侧、车下大部分,极大提高检修效率。
智能运维系统主要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核心服务,可提供列车状态远程监控、故障诊断等列车运维业务应用服务;可挖掘数据潜在价值,开展列车状态预警、系统故障预测和列车健康评估模型训练,支持车辆全寿命周期健康管理,目前该系统已在上海地铁进入工程应用。
在智能制造领域,中车四方所确立并实现了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生产车间为主要实施载体,通过智能设计、智能经营、智能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制造执行系统的集成应用,打造智能工厂的总目标。所承担的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重点示范项目“高铁核心机电系统产品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已顺利通过评审验收,以实际成果助力提升青岛“智造”水平。
中车四方所还坚持产融结合、产城结合,着力培育产业新生态。以牵引、信号、制动、运维等核心系统机电总包模式,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技术,提供“技术+产品+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图为中车四方所总部办公楼。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之下,中车四方所作为轨道交通领域核心系统和关键产品供应商,将立足于轨道交通,坚定抓住“新基建”机遇,打造全寿命周期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为轨道交通制造业转型升级,为打造智慧交通、智慧城市贡献力量。(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通讯员 赵鹏 王心义)
责任编辑: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