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北京汽车”?

被低估的“北京汽车”?

在智能汽车时代,青岛也许将因此拥有一张通往未来汽车产业赛场的入场券


■北京汽车制造厂外景。

仅仅将目光放在车型、产品数量、当前的产能和规模这些维度上,北京汽车制造厂并不出挑

智能化是百年汽车产业迄今为止经历过的最深刻变革。从传统的机械硬件到大型移动智能终端,行业的运行逻辑和游戏规则将完全重构

未来汽车产业真正的发展空间和竞争焦点将全部集中在上游,前端研发在整个产业链条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制造或将越来越被推至产业配套位置。如果没有总部企业支撑,城市在产业版图中或将越来越边缘

北京汽车制造厂已有研发人员1000余人,完全掌握整车正向开发能力,依托平台化、模块化、共用化核心技术,能快速完成车型的研发和制造

尽管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抗疫成为整个3月莱西的关键词,但位于莱西姜山镇的北京汽车制造厂却并没有因此而耽误太多的研发进度。在居家办公模式下,计划于今年7、8月份上市的MPV和皮卡等新车型的研发正在紧张进行中。届时,算上目前已经投产的212及勇士系列越野车、纯电新能源轿车和小卡产品,北京汽车制造厂的产品线将涵盖7大平台、13款车型。

从2020年落户至今,北京汽车制造厂的速度是令人刮目相看的。作为首个落户青岛的汽车总部企业,从资质搬迁到厂房建设、研发人员招募,再到如今生产、研发、销售网络搭建等一切均步入常态化运转,北京汽车制造厂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跑出了行业加速度。

但如果仅仅将目光放在车型、产品数量、当前的产能和规模这些维度上,无疑是低估了北京汽车制造厂作为总部基地的价值。

当前,汽车正在向智能网联方向加速进化,软件定义的汽车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交通工具,转而成为一种大型消费电子产品。在一定意义上,较传统汽车相比,前端研发在整个产业链条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而制造这一环节所扮演的角色将更加简单和单一。如果没有总部企业支撑,城市在产业版图中或将越来越边缘。

“另类”造车新势力

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北京汽车制造厂,是我国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后兴建的第二家大型汽车生产企业,是国内不折不扣的老牌车企。但如果从新掌舵人陆付军的角度来看,现在的北京汽车制造厂其实也算是一家造车新势力。它落户青岛的背后,实则是一家“初创”车企在汽车产业基础较好的青岛,谋求发展壮大的故事。

说起陆付军,很多山东人都不陌生。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他,早在1994年便下海创业,后创办了山东最大的低速电动车企业之一富路集团,被人戏称“低速电动车大王”。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造汽车才是他的“终极目标”。

虽然早在2015年前后,陆付军就通过资本合作为富路集团旗下山东丽驰汽车拿下了新能源专用车和新能源商用车生产资质,但对每一个有造车梦的人来说,只有乘用车才是真正的“诗和远方”。

军人出身的陆付军对北京汽车制造厂的经典车型BJ212越野车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因此当有机会与北京汽车制造厂合作时,双方一拍即合。2018年8月,富路集团与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双方共同成立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德州分公司,联合打造“北京牌”新能源汽车。2020年,富路集团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再发力,一举成为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

随着北京汽车制造厂的易主,陆付军也开始了以青岛为大本营的又一次创业。2020年7月,北京汽车制造厂总部基地项目正式开工。而陆付军之所以选择青岛,既源于青岛招商人员的积极主动接洽和贴心服务,也离不开青岛近年来持续发展壮大的汽车产业,能为一家“初创”车企提供足够的养分。

2021年初,随着“212致敬版”越野车在莱西正式发布,全新的北京汽车制造厂也由此“官宣”正式开启新征程。

为青岛赢得一张未来“入场券”

当前,汽车产业正全速由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转向。北京汽车制造厂落户的意义不仅是填补了青岛在产业链上一直空白的总部一环,更重要的是它有机会为青岛赢得一张通往未来汽车产业赛场的入场券。

没有人会否认,智能化是百年汽车产业迄今为止经历过的最深刻变革。从传统的机械硬件到大型移动智能终端,行业的运行逻辑和游戏规则将完全重构。

一个关于特斯拉的例子能极好说明问题。今年2月,国家市场监管局发布召回公告称,特斯拉部分国产车型在车外温度低于零下10摄氏度时,挡风玻璃除霜系统达不到法规规定的效果。大家熟悉的传统汽车操作是,将车辆开到4S店,对相关软件或硬件系统进行升级或更换。但特斯拉仅仅通过在线上更新控制软件就解决了问题,就好像我们给自己的手机App更新一样。

由软件定义的智能汽车改变了消费者的体验,也让车企的角色与过去截然不同。传统汽车时代,车企的工作简单说就是将成千上万个零部件按照一定的规则组装制造为一辆合格的交通工具。而且,近几十年来,随着行业越来越成熟,车企创新的空间越来越小,供应链协作水平、工厂规模制造能力以及品牌溢价能力成为车企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智能汽车则完全不同。车企不仅要能造出一辆车,还要给它装上智慧的大脑,要跟数据、软件这些东西打交道,要不断训练、升级和更新系统,制造环节在比拼竞争中的重要性则相对降低。

如果说传统时代车企的重点在制造,那智能网联时代的重点则在运营。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就曾预言,到 2025 年许多汽车主机厂业很有可能以接近成本价的价格销售汽车,并主要通过软件为用户提供价值。而根据麦肯锡的预测,汽车软件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340亿美元攀升至2030年的840亿美元。毫不夸张地说,未来汽车产业真正的发展空间和竞争焦点将全部集中在上游,制造或将越来越被推至产业配套位置。正如当我们谈论手机行业时,就很难将富士康划入其中。

对青岛而言,北京汽车制造厂的到来意味着全新的产业想象空间。

发令枪响,正式起跑

落户青岛后,意欲尽快在市场上大展拳脚的北京汽车制造厂一路狂奔。

2020年10月,北京汽车制造厂总部基地正式在莱西动工建设。在全市上下各级部门的全力支持下,一直保持着“5+2”“白加黑”的工作节奏,克服了种种意料不到的困难。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建设现场最高时有4000人和500多台设备在同时施工。2021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厂房基建和设备安装进入关键期,没想到却频繁遭遇阴雨天气,下雨天数总计有70多天,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但团队还是依靠后来昼夜奋战一点点抢回了时间。

2021年12月29日,北京汽车制造厂获得国家工信部生产准入公告,这意味着发令枪已响,北京汽车制造厂可以正式投入生产。从动工到获得准入公告前后历时仅15个月,相较行业惯例至少提前了3个月。

与时间赛跑建设产线的同时,北京汽车制造厂也在迅速搭建完善研发团队。依托青岛的区位优势以及较为良好的产业环境,很快便招募到一批志同道合的人。

研究院新能源高级技术总监徐战林就是其中之一。已经有17年汽车行业从业经验的他,来北京汽车制造厂之前就职于东风汽车。 对他来说,从一个成熟的团队到一个相对新的班子,虽然是冒险但也是新的挑战,在汽车行业大变革的时代中,全新出发的北京汽车制造厂能为他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北京汽车制造厂已有研发人员1000余人,核心骨干均来自上汽、长安、江淮等国内一线品牌汽车企业,完全掌握整车正向开发能力,依托平台化、模块化、共用化核心技术,能快速完成车型的研发和制造,将陆续推出越野车、越野皮卡、A级和A0级新能源轿车。而在新能源技术路线上,已在纯电动汽车、P1+P3混动、增程式混动技术路线以及天然气动力全系列产品上进行了布局。

此外,在智能网联产品开发上已经与青岛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青岛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展开了深度合作。

在销售上,北京汽车制造厂将以经济型用车为突破口,尝试打开市场。今年以来,营销团队已经开始在全国终端市场布局,全国已有350家一级经销商与北京汽车制造厂签订了合作协议,并缴纳了定金和首批货款。(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孙 欣)

责任编辑:张慕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