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青岛一季度经济数据——GDP增长5.3%,好于预期


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为3372.4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4.20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25.90亿元,同比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212.37亿元,同比增长5.9%。

“一季度,面对国内疫情多发频发和国际环境复杂严峻等多重考验,全市经济保持稳步恢复态势,实现平稳开局。”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伟表示。

全国排名第13位

迎难而上、开局平稳,稳中向好、进中提质,基本概括了青岛一季度经济运行特征。从多维度进行观察,青岛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从自身发展看。今年前两个月,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推动下,经济多项指标都出现好于预期的恢复。但三月初莱西突发疫情,超出预期的疫情“倒春寒”对经济稳定恢复形成较大冲击。果断决策、上下一心、迎难而上,14天内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20天内启动复工复产,这种以更大力度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心和勇气,自然在一季度成绩单中得到体现。一季度青岛GDP增速5.3%,高于全国、全省0.5和0.1个百分点。

着眼全国坐标系。24个“GDP万亿城市”中,除南京尚未发布数据、长沙未发布实际增速外,受多地散发疫情和基数抬升的影响,各城市一季度增速普遍低于2021年全年增速,且经济表现与当地疫情情况相关性较强。其中,13个城市一季度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个城市GDP总量排名与2021年全年相比发生了升降变化。


24个“GDP万亿之城”2022年一季度GDP总量排名

2021年一季度GDP总量排名胶着的宁波、长沙、青岛、无锡、郑州,在2022年一季度出现较大分化。宁波表现最出色,一季度GDP首次突破3500亿大关,与天津的差距从去年同期的292.74亿元,缩小到今年的22亿元。青岛紧随其后,一季度GDP增速与宁波持平,与天津的差距从366.62亿元,缩小到今年的166.05亿元,巩固了“北方第三城”的位置。与去年一季度城市GDP总量排名相比,今年一季度,青岛超越长沙,上升至全国第13位,且拉开与长沙、无锡的距离,分别从去年同期低于长沙28.07亿元、高于无锡23.74亿元,扩大到今年分别高于两市79.09亿元、135.5亿元。

对标城市增速对比


实体经济“压舱石”作用凸显

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在一季度持续发力,“一季度,全国范围一汽解放只有即墨顺利生产。”对汽车产业链生产的强力保障是青岛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的真实写照。一季度全市工业保持稳健增长,经济“压舱石”的作用更加凸显。

一季度,青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这一数据连续刷新去年12月和今年1-2月份同比增速。值得关注的是,3月当月增长9.8%,这与今年初青岛各项稳经济政策考前发力,支持高质量发展政策包落实到位密不可分。

分行业看,35个大类行业中,23个行业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分产品看,321种工业主要产品中有162种产品产量同比实现增长。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1%,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增长15.7%和17.6%。一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0%,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四新”投资快马加鞭

新春伊始,青岛一批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交通、新基建等重点领域项目集中开工,城市更新改造项目也加紧启动实施。与此同时,项目建设资金加速到位,财政部提前下达青岛市的政府债券额度238亿元在2月底前已全部发行完毕。

一季度,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8%。全市在建项目4195个,同比增加327个。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9.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8.8%;第三产业投资同比持平。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青岛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当季分别增长18.4%和14.9%,分别快于全市投资11.6和8.1个百分点。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4.9%,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49.0%。新经济持续发力,“四新”投资占投资比重54.6%,投资额同比增长32.6%,在建项目2200个,同比增加309个。

有效需求持续释放

疫情对消费市场的影响更为直接,但从今年初国家省市陆续出台政策促消费稳消费,青岛加强对电商企业的调度,推动网络零售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一季度,青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2.6亿元,同比增长3.9%,高于全国、全省同期0.6和0.2个百分点,逆风而动、跑赢“基本面”。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倍和2.3倍。线上消费较为活跃,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1.9%。

综保区开放平台、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以及RCEP制度红利开始释放,正尽可能抵减全球贸易形势滑坡、国际政治环境突发变化等一些超预期突发因素的发生,促进青岛外贸发展韧性强劲。一季度,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958.6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出口1151.0亿元,增长16.6%;进口807.6亿元,增长0.9%。贸易结构继续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7.2%,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67.0%。

数据可见,一季度青岛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实现协同拉动,有效需求潜力得以进一步释放。

“两业融合”平稳推进

青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基础雄厚,为探索“两业融合”经验提供了天然“试验场”。服务业发生的积极变化在一季度的平稳开局中光芒闪现。

一季度,青岛服务业整体呈现延续增长态势。服务业增加值2212.37亿元,同比增长5.9%。1-2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9个门类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实现增长。重点服务业领域表现活跃,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1%。新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城市数字化转型推动下,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等服务业分别增长20.2%、34.7%和75.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发展提速,营业收入增长48.4%。一季度,邮政业务总量累计完成20.91亿元,同比增长1.5%。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