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框眼镜、条纹衫、牛仔裤,堪称经典的工科男造型;少言寡语、表情不多、略显沉闷,无论什么话题几句话又绕回专业领域……从外形打扮到言谈举止,青岛电子学校郭德仁老师将工科男这一特质体现得淋漓尽致。但就是这名同事眼中“有点闷”的工科男,在学校低调了十多年,9月29日却因为一篇报道“高调”了一回。朋友圈里他把省赛资格让给学生的消息热传,作为新闻当事人的郭德仁却仍然云淡风轻:按部就班地陪着班级参加军训阅兵、去实验室看学生备战进程,如同过去15年的每一天那样,精准地完成每项工作。
“郭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说得很少做得很多,他的浪漫可能只有我们才会懂。”正如学生说的那样,在别人眼中枯燥的专业研究中寻找美与生动,在他人看来繁重的日常教学中感知学生成长的美好,在艰辛的大赛备战中体悟竞技触摸高点的兴奋,这是典型工科男“老郭”只留给教育的浪漫。
从未发过火
带出市级优秀班集体
“从高一到大一,老郭带了我们四年,却从来没有对我们发过一次火,总是那么好脾气,脸上带着笑。”在青岛电子学校2017级物联网应用技术班团支书张婕的记忆中,班主任郭德仁承担了最多的专业课授课工作。兼顾物联网、ps和编程三门专业,同时负责多个年级多个班级的专业课教授,还承担着物联网大赛集训队的辅导工作,但即便在如此忙碌的情况下,郭德仁对班级的管理却从未松懈。“最忙的时候老郭全天都有课,但午休他总会提前一点进班,给我们关灯、拉窗帘,提醒同学们穿好衣服别感冒。”从9月24日到29日,整整6天的军训时间里,在实验室陪伴学生进行物联网竞赛培训的同时,只要有机会,郭德仁就会跑到操场,陪着学生军训。
郭德仁担任班主任的青岛电子学校2017级物联网应用技术班在9月29日的学校军训汇演中获得最佳方阵奖。
遇到学生犯错误,老郭从不动怒,轻言慢语把前因后果分条缕析地细细分析下来,不动声色间把问题化于无形。班里的同学有经济困难,他自掏腰包默默补贴。“郭老师的专业特别厉害,班里男生都会变得对专业很感兴趣,特别服他。”张婕说,凭借在专业上的“大神”级地位,郭德仁总能轻松把同学们的心收服。都说一个班的学生随老师,平和的郭德仁总是笑笑的,却轻轻松松带出了一群乖学生,他所带的2017级物联网应用技术班也被评为青岛市先进班集体。
师徒情浓厚
遇到好机会先想学生
“老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然是他的专业,郭老师技术水平很全面,带过各种比赛,会的东西很多,自学能力也很强。”作为青岛电子学校2013级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生,现在已经工作的孙旭曾经跟随郭德仁进行过2年的大赛集训。“郭老师是网络专业的老师,为了带我们参加物联网大赛,又自学了物联网的知识。常常是前一晚他和王国明老师自学研究,第二天再讲给我们听。”通过层层选拔,最终与来自全国的行业高手过招,备战大赛的辛苦不言而喻,但在孙旭的印象中,郭德仁却一直与学生共同备战。“他让我们练到多晚,自己也陪到多晚;要求我们一天不休,自己也跟着一天不休。”师徒的共同坚守和砥砺相长,最终也得到了回报。在郭德仁的指导下,孙旭和队友如愿捧回了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维护”赛金牌。
只要是自己带过的学生,无论是毕业多少年,学生的事情始终牵挂心头,这是很多学生对郭老师的共同评价。“实习时我没有找到特别满意的工作,恰好我现在的公司到青岛电子学校选拔学生,郭老师二话不说就推荐了我,只要有任何好机会,郭老师总会想到我们这些他带过的学生。”孙旭说,多名郭老师带过的学生,经由郭德仁的推荐,进入了理想的工作岗位。
沉闷工科男
所有浪漫都给了教育
“不善言辞,稍微有点闷,郭老师从一入职就是这种性格,他是典型的研究型人才。”作为青岛电子学校物联网与大数据教研室的同事,李华老师与郭德仁共事了15年,见证了郭德仁从“小郭”到“老郭”的成长,更见识了他多年未变的坚守。“郭老师一入职就从我手中接手了学校网站,展现了过硬的专业水平。计算机等专业技术革新迅速,老师们需要不断学习,格外需要郭老师这样能静下心来钻研的老师。”在李华看来,注重实干注重钻研,几乎是学校所有老师的共同特质,无论是“教授级”老师外号“王大拿”的王国明老师,还是带出两届国赛金牌的蒋松德老师,身上无不具有典型工科男痴迷专业、潜心钻研、甘为人梯、默默付出的特质。
执教15年,郭德仁担任了14年的大赛培训辅导工作。
“郭德仁老师是专心研究、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大国工匠型教师,他虽然不善于言谈,内心却有一团火,那就是对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热情和对教书育人的热爱。”在青岛电子学校校长崔西展看来,郭德仁老师是学生身边真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在他看来,郭老师身上呈现出的对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热情、对教书育人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泊,是这名典型工科男身上最夺目的人文光彩。(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王晓雨)
观海评
为好老师营造“上升之梯”
本报评论员 王学义
郭老师的“让”是真让。如同一位参赛老师所言,“凭他的实力参加省赛那就是碾压”。对他来说,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会。一方面,42岁的他目前的职称仍然只是讲师,而这次如果获奖将是很好的专业晋升机会。毕竟谁都知道,对于教师系统来说职称意味着什么。另一方面,作为省内专业领域“顶尖高手”的他,当然也想跟全国的高手一决雌雄,缺了这分雄心恐怕压根也成不了高手。可郭老师就是这样决然地让出来了。正因为知道这一“让”的分量,人们才会颇感意外。
而在了解郭老师的人看来,他这一“让”也并不意外。因为他平时就是这么一个人,不争不抢,“只知道付出不求回报”。显然,这是他一以贯之的表现,是一种默默奉献的无私精神。他为了学生而放弃自己的大好机会,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只为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未来,这也是一种新时代的师道尊严。
郭老师的“好”表现在师德上,也表现在他会教书、肯带学生上。他带出的学生屡屡获奖;他是全省领先的物联网专业老师;他还肩负着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既挺立潮头,劈波斩浪,又勤勤恳恳,孜孜以求。可以说,这样的老师,才是真正可感、可佩、可敬、可爱的好老师。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如何为这些“甘为人梯”的好老师营造“上升之梯”,同样值得思考。今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教育部共同研究起草《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传达出的精神就是评职称不再以论文论英雄。现实中,怎样才能让那些会教书、肯带学生、精通业务的好老师,优先得到晋升,不让老实人吃亏,值得相关部门积极探索。
责任编辑:孙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