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25届“山东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揭晓,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岸带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刘大海获此殊荣。
青岛是海洋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海洋资源丰富,涉海科研院所云集。在青岛多年的求学经历让刘大海对海洋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博士毕业后,由于成绩优异,不少单位向刘大海抛来了橄榄枝。是选择优渥的工作环境和丰厚的薪资待遇,还是留在青岛搏击风浪,与大海为友?刘大海多次婉拒了其他一线城市的工作机会,选择留在青岛工作至今。
“中国海洋大学的创校宗旨就是‘应国家需要’,办学章程是‘谋海济国’。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个人融入到国家民族的事业中才有力量。”刘大海积极投身海洋强国建设,将科研成果写在了祖国大地上,写在了广阔的海洋里。“十一五”期间,刘大海参与了中国第一部海岛法的起草和第一部全国海岛保护规划的编制;“十二五”期间,深度参与极地、深海、大洋等各类课题研究,扛起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责任;“十三五”期间,参与国土空间规划陆海统筹专题、指南编写、海岸带立法、海域法修订及多层级海洋与海岸带规划试点编制等任务,为自然资源管理贡献“海洋方案”……
在单位里,刘大海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同事曾说,刘大海的字典里几乎没有“休息”两个字,从清晨到深夜,一年365天都在工作,与时间赛跑。工作17年来,他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7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等项目30余项,第一作者出版著作20余部;获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等表彰奖励20余次。成绩的背后是他近20年如一日的坚持和无数次与蔚蓝大海直接对话的结果。
海洋科学,必须到现场去,到一线去。“干我们这一行,很多危险是难以想象的。”刘大海说。2019年12月,智利大力神飞机在穿越德雷克海峡前往南极时坠毁,包括多名极地科考人员在内的38人全部遇难。此时,刘大海正在德雷克海峡北侧,计划乘机前往中国南极长城站开展科学考察。这条“魔鬼海峡”被称为“杀人西风带”“死亡走廊”,气候条件恶劣,却是通往南极长城站的必经之路。“飞,恶劣天气下可能就是另一架大力神飞机;不飞,第三次窗口期过后,能不能再上长城站,或者什么时候再迎来窗口期,都是未知,而南极考察的时间不等人。”经反复研判,刘大海毅然决定前往南极开展工作。针对极地调查难度大、成本高、风险高的现实情况,刘大海和团队提出了“多源数据挖掘-空间耦合模拟-区域综合评估-影响预测研判”的极地陆海资源生态要素评估技术体系,该体系有望高精度、低成本探明大空间尺度和长时间序列南极海岸带资源环境时空变化特征,为我国海洋战略制定和国际话语权提升作出贡献。
刘大海选择了青岛,青岛也选择了刘大海。“青年人,要有报国之志,爱国之情,更要勇于投身地方经济建设,助力全面增强向海图强发展优势。”刘大海说。“探索人类未知领域一直是我的内在研究动力。人类对海洋的了解很有限,想要取得前人没有的成果,海洋能提供这样的舞台。(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蔺君妍)
责任编辑:王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