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困,却不想睡 | “晚睡拖延症”到底怎么回事?

“好困啊......不过明天不用早起,再刷会儿微博。”

“看完这个视频再睡好了,也只剩下5集了.....”

“到2点再睡吧,也还有5个小时可以睡,应该没关系......”

一到晚上不舍得睡是当代很多年轻人的生活写实。造成的结果就是“熬夜一时爽,醒来哭唧唧”。

每当第二天顶着睁不开的眼皮打不完的哈欠时,都默默地问自己——为什么不舍得早点睡?!

一、不舍得睡也许是一种拖延

睡眠拖延症是什么呢?

国外一支心理学研究团队在最近一期的报刊《心理学前沿》中写到,睡眠拖延症(Bedtime Procrastination)指的是人们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比如工作、家庭)的影响,却仍然没有在计划的时间内准备入睡。简单来说,睡眠拖延就是主动选择了熬夜。

二、 人人都应该早睡早起吗?

我们常常听说晚睡带来的各种伤害,比如影响记忆力,影响自身的情绪控制能力等等。不可否认,晚睡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但其实我们的生物钟是会受到基因的影响。有些人的睡眠时间会比部分人群的睡眠时间更晚,我们通常会称之为“夜型人”。

但即使是“夜型人”也不代表可以无休止的熬夜。就好比“易瘦体质”的人群胡吃海喝也是会胖的啊。可现实却是,道理我们都是懂的,可仍然挡不住我们熬夜的步伐。

为什么就是拖延着不肯睡觉呢?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门:

“好不容易有一些自己的时间,当然不舍得睡了。”

“这部剧实在太好看了,我根本就停不下来啊......”

“一想到明天还要处理乱七八糟的事情就完全舍不得现在就睡啊......”

可见,睡眠拖延的背后有复杂的心理成因。

三、 为什么我们会睡眠拖延?

1、自控力不足

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社群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导致睡眠拖延的的最主要原因自控力不足。一方面,自控力不足可能会导致工作任务或学习任务的堆积,从而导致晚睡。另一方面,当沉浸在游戏、视频等高吸引力的事情时,低自控人群更难停下来准备睡眠。

2、弥补空虚

熬夜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我们弥补空虚的方式之一。特别是如果我们在白天的工作或学习没有带给我们充实感和成就感的时候,对弥补空虚的需求会更加强烈。

“不想就这样结束今天,不想面对同样无趣的明天”是许多睡眠拖延者的心理写照。正因如此,这种想要弥补空虚的心理需求使得我们总觉得“我一定要再做一些什么”。但真相却是,熬夜刷微博、刷抖音、看剧等等并没有让我们的人生因此变得更加充实。相反地,却消耗了我们自己,同时制造了新的空虚。

3、自我惩罚

有一些人主动晚睡,是刻意地想让自己处在睡眠不足的状态。听起来可能有一点匪夷所思,可却是一些人的内心需求。这个时候“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就变成了一种变相的自我惩罚的方式——身心状态越差,越有报复和解脱的快感。但这种快感只能是暂时的,对我们身心造成的影响却不可轻视。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在进行自我惩罚且已经产生影响时,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四、如何打破晚睡的“魔咒”?

1、睡眠窗口期

睡觉本就是一件放松身心的事情,我们并不需要特别军事化地规定自己一定要某个时间点前入睡。这样反而会给自己带来压力,不能很好地入睡。我们可以给自己设立一个“睡眠窗口期”,用时间范围来代替严格时间点,让睡眠计划更有弹性。比如,我们可以告诉自己在11点-12点之间关灯睡觉,而不是把睡觉时间详细到11点11分。

2、让“床=睡觉”

心理学家理查德·布辛提出的的刺激控制疗法,在告别熬夜上也可以有帮助。睡眠拖延者可以加强床与睡觉的关系,减少床和其它事情的关联。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在床上玩电脑、刷手机等。久而久之,在我们的大脑中,床和睡觉之间的关联就会更紧密。当我们躺在床上的时候,大脑想到其它事情的可能性也会减少,从而降低了入睡的困难度。

3、增强目标感

前面我们提到,熬夜是我们想要弥补空虚的一种方式。而我们会感到空虚往往是因为缺少目标感。缺什么补什么,既然缺少了目标,那我们不妨给生活设置一些日常小目标。当我们达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时,充实感和成就感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荷马史诗》里说道——如果今天的你还没有任何目标,那么明天的清晨,你用什么理由把自己叫醒呢?

当今晚又抱住手机不舍得睡的时候,不妨回想一下这篇文章,然后早点睡吧。

责任编辑:单蓓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