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池太小、土壤硬化、空间狭窄……部分银杏古树的“家”已不利于其健康生长——
银杏古树“枷锁”中求生
存身老城,隐居一隅,不发一语,道尽千年。
古树名木被誉为“活的文物”,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厚重的历史沧桑。银杏树是我国特产的活化石植物,是树龄最长的树种之一。近年来,随着城市不断建设发展,老城区的部分银杏古树的生长环境发生了改变,已不利于其健康生长。园林绿化专家建议,“治已病”不如“治未病”,应通过加强地方立法和出台新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行业标准,规范日常保护管理,改善老城区银杏古树树池过小、土壤板结硬化等现状,让银杏古树永葆青春活力。
部分古树生长环境堪忧
近百年老树无专业保护
根据市园林和林业局的最新调查,目前,我市共有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2575株,广泛分布于七区三市。现存百年以上银杏古树约294株,其中树龄在千年以上的24株,树龄最大的已超过二千年。该局在调查中还发现,部分古树名木健康状况堪忧。2022年,我市将对生长势弱的300多株古树名木保护复壮,其中包括树龄在300年以上的69株银杏古树。
近日,记者随市园林和林业局的专家来到位于青大一路的荒草庵。此处的3株银杏古树树龄都在500年以上,均遭受不同程度病虫害,其中一株古树树皮大面积脱落,树干腐烂严重,树体供养不足,需要紧急抢救。“古树医生”们采取了去除枯枝、疏松土壤、杀菌消毒、挖复壮沟、插通气管等救治措施。
荒草庵内,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人员救治一株500多年的银杏古树。
记者发现,健康状况最差的一株银杏古树被“禁锢”在直径约2米的树池内,在树下挖开的复壮沟中有建筑垃圾。专家介绍,古树的树池过小,周边土壤硬化、板结,导致根部不能透水透气,进而发霉、腐烂。
浮山所的600多年银杏古树被“圈禁”在高台上,因为排水不畅,长势衰弱。
四方利群停车场内的一株300多年的古树树干破损。
记者随后走访了竹子庵公园、东李村、天后宫、浮山所、香港路小学、观音寺、海云庵、四方利群停车场等地,探访了13株树龄在300年到1600多年之间的银杏古树,发现部分古树同样存在树池过小、土壤板结硬化、周围灌木争抢养分等隐患,部分古树因长势衰弱,已被列入市园林和林业部门的复壮计划。
延安一路黄海饭店墙外的百年老银杏扎根在路边配电箱和小屋的夹缝中。
除了已经挂牌保护的银杏古树,记者还探访了日照路、莒县路、居庸关路、湛山三路等道路两侧的银杏树,其中不乏树龄七八十年的老树。记者发现,有几株老树生长不旺,出现大片枯枝。另外,在延安一路黄海饭店的院内外有10多株近百年的银杏树,其中位于饭店院内的银杏树生长比较旺盛,而唯一一株位于饭店墙外的银杏树,则扎根在配电箱和小屋的夹缝中,根部已将路沿石顶起。据记者了解,不满百年的老树不属于古树名木,日常养护只有修剪枯枝、浇水等措施,没有复壮等专业修复保护措施。
人为因素改变生长条件
基层保护管理不够专业
据市园林和林业局的高级工程师王爽介绍,银杏树春夏翠绿,深秋金黄,病虫害少,寿命较长,是我市重要的绿化树种,但银杏树属于深根系,肉质根,根系呼吸需氧量大,如果土壤过于黏重、板结或者长期积水都可能导致根系腐烂,树体供养不足,进而长势不佳,直至死亡。
“古树不仅面临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衰老,而且在复杂多变的自然因素、社会历史变迁等人文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承受着生长环境的剧烈变化。而大量的扩张性建设更加速了对古树名木原有的生态环境的破坏,长势衰弱、病虫害、根部病害及腐烂等情况比较普遍。”市园林和林业局研究员桂天丽介绍。浮山所600多年的古银杏树在一战时受到炮击伤害,几十年前周边开发建设道路和居住区,又改变了地形,使其根系受到损伤,目前该树生长在排水不畅的高台上,根系透水透气不好,长势不佳。之前施工单位在高台设置围栏,隔绝游客的同时,也给日常养护管理带来了不便。
此外,有些单位出于美观设计考虑,在古银杏树下栽种了大量高密度的灌木,而这些灌木会与古树抢夺土壤养分,并增加局部的不透气性,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古树生长。
负责银杏古树救治的张晓军工程师认为,银杏树的生长除了受到青岛地下多石质结构、夏季多雨等客观不利因素影响外,基层保护管理单位由于缺乏专业技能,没有针对性的养护规范作为依据,也常常“好心办错事”。“有些保护管理单位出于保护银杏古树的目的,用混凝土或者汉白玉修建了围栏或树池,但树池往往尺寸太小,限制了古树根系的生长。还有些管理单位在银杏古树周围用水泥地砖或木塑板铺设观景步道,导致古树根系无法透水透气,甚至发霉、腐坏。”张晓军说。
针对七八十岁银杏树缺乏专业保护管理的问题,有专家解释,《青岛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保护的是树龄百年以上的树木以及树种珍贵、树形奇特、在国内外及本市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纪念意义、重要科研价值或在风景点起重要作用的树木。树龄不足百年的银杏树尚未纳入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由属地绿化养护单位进行日常养护。由于基层保护管理单位专业能力有限,无法充分保障老树的健康成长。
重视为古树“治未病”
将50年树木纳入保护
“我市在对濒危古树名木进行抢救性复壮的同时,也要重视为古树名木‘治未病’。”青岛市园林植物专家、市果树园艺总场研究员侯鲁文建议,我市古树名木保护主管部门须对现存古树名木做精细化“查体”,并对古树的生长环境进行摸底,在此基础上,联合属地政府部门和养护单位开展专项行动,从根本上改善古树的生长环境,同时发挥线上“古树名木医院”的作用,让专家通过“互联网问诊”远程指导基层养护单位对古树名木进行科学保护和病虫害防治。
“银杏树又叫公孙树,意思是公公种树,孙子得果,我们要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银杏古树,就要重视七八十年乃至五十年以上的老银杏树,将其作为我市古树名木的后备资源进行保护。”侯鲁文说。
记者了解到,上海市早在2002年就将80年以上、100年以下的树木列入古树后续资源,进行登记建档管理,并设立古树后续资源保护专项经费,用于抢救、复壮和保护设施的建设、维修。近年来,郑州等城市也相继发布保护条例,将树龄在50年以上、不满100年的树木作为城市古树后备资源纳入保护范围。记者获悉,市园林和林业局目前正在积极推动对《青岛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的再次修订,其中,古树后备资源保护是重要内容之一。
还有园林专家指出,《青岛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已经根据实际和形势发展需要进行过4次修正,而与其相对应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在2005年出台后一直没有更新。建议我市有关部门组织行业技术专家根据基层管理单位的实际需要,重新修订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行业标准,让基层管理单位遇到管理新问题时,有详细而精准的规范可以依循。(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邱 正)
责任编辑:王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