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应对社会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进一步提升老年人金融服务深度、广度和温度,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青岛农商银行增强责任意识,强化责任落实,把提升老年人金融服务质效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秉承“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核心宗旨推进养老领域多元化、全流程综合服务,切实满足“银龄”一族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
请进来,用心开展“亲老适老”金融宣教
“没想到在银行还能学到这么多东西,下次我要带老伴儿一块来银行里‘上学’。”参加现场活动的林大爷说道。近日,青岛农商银行组织20余位老年党员走进青岛市金融教育示范基地,以“追寻红色印记,共学时代金融”为主题,借助展厅内VR虚拟现实、3D模拟展示等30余项现代技术,以及金融书籍、历史实物等50余种教育产品,共同品读红色金融蕴含的丰富革命精神和厚重文化内涵,重温红色金融发展的光辉岁月。针对老年人群体金融防骗意识薄弱的现状,青岛农商银行通过组织金融讲堂、互动沙龙、有奖竞猜等多样化、体验式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地帮助老年人提升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建立青岛市金融教育示范基地是青岛农商银行不断探索受益面更广、传播效果更好的金融知识普及方式的创新实践,也是推动金融知识宣传教育由‘被动受教’向‘主动求知’转变的一个全新尝试,旨在构建金融知识普及长效机制,促进金融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青岛农商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部负责人介绍说。
走出去,用情纾解老年人“急难愁盼”
青岛农商银行各分支机构积极开展“关爱老人,走进社区”主题活动,成立特色服务团队为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失能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延伸上门服务、送去政策服务及关怀,为老年客户排忧解难,将金融温度传递到千家万户。2022年4月12日,家住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的孙大爷为青岛农商银行西海岸分行送上一面锦旗,“我一辈子无儿无女,幸好遇到了你们,以前只是听广播和其他人说你们多好,没想到你们对待我就像亲人一样啊!”孙大爷现年90周岁,双目失明,是五保户。在了解老人情况后,青岛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当起了老人的“子女”。每到月初,工作人员都会给孙大爷打电话,了解他的生活状况,带领他购买生活必需品。周围买不到的生活用品,工作人员就买好送到孙大爷家中。“在下班时间和节假日,我们都会轮换着去孙大爷家看看,陪他聊聊天,做做饭、打扫卫生、修理家具。”青岛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还约定好,再过10年,我们一起给他庆祝百岁生日!”
沉下去,用力守护老年人“钱袋子”
4月27日上午,77岁的常大爷与陈某某前往青岛农商银行李沧支行表示要给陈某某转账40万元。工作人员按照“三问二看一核对”防电信诈骗流程对客户交易对手信息、大额资金转账用途等情况进行询问,得知老人与陈某某是朋友关系,转账给陈某某一事老人家人并不知情。凭借平时防诈骗安全教育及日常工作经验,工作人员觉察老人可能被骗。此时,正在厅堂内巡检的支行行长在了解情况后示意经办柜员中止业务,立即启动反诈应急预案,迅速报警并联系客户家属。半小时后,青岛市公安局李沧分居浮山路派出所的民警同志、老人家属和社区工作人员陆续赶到青岛农商银行,经劝导,老人最终未进行汇款。当天中午,青岛农商银行接到老人电话,老人对工作人员的及时劝阻表示由衷感谢,原来,跟随他到营业网点的陈某某确实有诈骗犯罪前科。“我真是一时糊涂啊,那40万可是我的养老钱,如果没有你们,我辛苦一辈子的血汗钱就被骗走了。”2022年以来,青岛农商银行共阻断电信网络违法犯罪活动30起,切实筑牢电信网络诈骗“最后一道防线”,为客户资金安全保驾护航。
金融系晚晴,服务无止境。青岛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青岛农商银行将把发展愿景和使命与社会责任相结合,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以金融工作者的专注和社会工作者的担当,持续聚焦老年人社会群体,丰富适老内涵,完善保障措施,以有温度的金融服务护航“银龄”群体的幸福晚年生活。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