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山东外贸保稳提质!青岛海关联合济南海关推出19条措施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13日讯 今天,青岛海关、济南海关结合山东外贸发展实际,联合推出19条措施,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促进山东外贸保稳提质。

19条措施主要包括加快企业急需货物通关、保障大宗资源性商品进口供给、完善新冠疫苗试剂快速通道、加快农食产品进出口通关、提高港口集疏运效率、保障进出境邮路畅通、推动RCEP高质量实施、支持重点产业降本增效、推广税收管理新模式、积极培育外贸新动能、深化核查分类改革、加大企业信用培育力度、全面推行“不见面”业务办理模式、推介应用主动披露制度、推进“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建设、支持高水平开放平台建设、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完善企业问题清零机制以及强化统计监测分析和数据服务。

青岛海关关员在辖区外贸企业宣讲相关保税政策。高瑞刚 摄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山东外贸进出口总值9688.1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4.2%。其中,出口5727.1亿元,同比增长22.7%;进口3961.0亿元,同比增长3.9%。

外贸进出口连接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外贸稳定发展,能更好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当前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稳外贸面临诸多挑战。整体来看,山东外贸保持住了较大韧性,展现了较大潜力,实现了平稳运行。此次青岛海关、济南海关联合推出措施,旨在稳定外贸企业生产经营,帮助企业保订单保市场,确保外贸物流畅通,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完整和稳定,更好发挥开放平台在稳外贸中的积极作用,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

以加快企业急需货物通关为例,青岛海关、济南海关将引导企业应用“两步申报”“提前申报”“两段准入”等通关模式,将整体通关时间控制在合理区间,提供稳定的通关预期,并在符合条件的港口深入推进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试点,扩大“先期机检、码头直提”模式应用范围。

在保障大宗资源性商品进口供给方面,青岛海关、济南海关将对进口铁矿、棉花等大宗商品实行依企业申请实施重量鉴定、品质检测;对进口原油、部分矿产品实施“先放后检”检验监管方式;实施进口矿产品“船铁直转”模式;支持粮食进口企业自主选择靠泊检疫或锚地检疫。

为提高港口集疏运效率,青岛海关、济南海关将发挥黄河流域“11+1”关际一体协同机制作用,深化“陆海联动、海铁直运”改革,助推山东港口布局建设内陆港;复制推广智能“水水中转”模式,放大港口枢纽作用;支持企业开展铁路“快速通关”业务,助力“齐鲁号”班列关键物流节点城市建设。

此外,青岛海关、济南海关还将积极开展山东省RCEP实施“攻坚年”活动,成立“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原产地技术服务队”,支持开发上线“鲁贸通”平台,指导企业择优适用协定税率。今年前4个月,山东省对RCEP其他成员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进出口增长较快,增幅分别达到19.9%和26.6%,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比例达到36.9%和35.5%。(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责任编辑:郝媛媛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