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上天入地”抓项目,到年底新增泊位2万个

青岛优化调整停车位配套标准,重点推进60个公共停车场和4个公交场站建设

“上天入地”抓项目,到年底新增泊位2万个

“过去小区里的车乱停乱放,而且停车位常常‘一位难求’,现在有了这个地下停车场,解决了我们停车的大问题。” 自从湛山广场地下停车场正式对外开放,家住湛山小区的姜先生再也不用下班后绕圈找停车位了。焕然一新的湛山广场“挖潜”出570余个地下停车泊位,有效缓解了周边区域的“停车难”问题,将市民的“烦心事”变成“宽心事”,极大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指数。

焕然一新的湛山广场,地下可提供570余个停车泊位。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相比车辆数量的增长,用于停放车辆的土地面积却十分有限,以致两者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向空间要车位,无疑是破解城市停车难的一个有效途径。近年来,青岛不断打破空间思维,多点开花,“上天入地、见缝插针”,创造停车新空间。与此同时,还充分运用共享思维解决停车难题,全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停车设施错时开放共享,盘活既有停车设施资源。

瞄准“停车难”,各方力量统筹行动

城市停车难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破解这一难题,绝不是某一个部门或机构力所能及的,而是要在停车设施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等全过程形成合力,确保各司其职,切实推动城市停车建设管理工作发展。记者了解到,目前各相关领域已纷纷行动起来。

前不久,我市优化调整了《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中的停车位配套标准,助力缓解停车难问题。“此次《导则》的调整,将更多目光放在‘缓解老城区停车供需矛盾’上,进而提供更为有效的配建指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次调整,在差别化设置“停车严格控制区”“一般控制区”“基本满足区”三类分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停车矛盾突出区域”。针对停车设施严重缺乏、公共交通不便捷的区域,经交通影响评价和论证,对新改建学校、医院、广场、住宅等项目在配建标准的基础上提高10%。针对建设条件较好的项目,鼓励进一步超配。

有业内人士认为,停车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供需平衡问题,在一定的空间、时间范围内,停车需求超过了停车供给,就会造成停车难。因而要破解停车难题,主要也是从供需两方面做文章,在空间和时间上想办法。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刚性需求区域的停车设施建设,充分用好城市边角地、零星地以及绿地、广场、操场、人防等现有设施场地,因地制宜“上天入地”来建设停车楼、地下停车场、机械停车库等集约化停车设施。

“今年全市重点推进60个公共停车场和4个公交场站建设,涉及泊位超过4万个,到年底可实现新增泊位2万个,目前这些停车项目正按计划加快建设。”据市住建局市政公用工程建设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位于老城区的禹城路人防改造停车场、龙山人防停车场、六街口停车场项目均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距离完工再近一步。此外,备受外界关注的中山商城人防、禹城路连接通道停车场和聊城路停车场等项目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

整装一新的李村路社会公共停车场

停车场项目除了建好,还要管好、治理好,换句话说,就是除了通过建设扩大增量外,还要通过资源共享盘活存量。自去年起,我市充分运用共享思维解决城市停车难题,全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停车设施错时开放共享,盘活既有停车设施资源。

与此同时,借助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不断提升停车资源的数字化、智慧化水平。据了解,今年我市在巩固去年全市360个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开放共享的基础上,计划对具备改造条件的300个机关事业单位共享停车场进行智慧化改造,实现停车资源一网管理。开放共享200个商场、酒店、写字楼等经营性停车场,通过鼓励24小时开放、营业高峰期或工作时间以外时间段开放、不同种类包时段收费等不同共享方式,灵活释放停车资源。开展20个住宅小区停车设施错时开放共享试点,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动静相宜”,缓解供需矛盾

随着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打响,停车设施建设管理工作也正在走向纵深。据悉,未来三年,在做“增量”方面,全市将推进120个公共停车场和11个公交场站建设,建成后可新增7万余个停车泊位。在做“存量”方面,尽快建立完善全社会停车设施共享机制,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商场、酒店、写字楼等停车场开放共享,积极推进住宅小区停车设施开放共享,多渠道增加停车供给,缓解供需矛盾。

我们还可以看到,如今我市停车资源的挖潜,越来越多地结合到学校操场、口袋公园和路桥工程等项目内一并实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需求的变化,对于停车项目的规划设计和理念,越来越趋向于把静态交通的规划建设放在和动态交通同等重要的位置。比如在停车刚性需求较大的区域,停车设施资源的供给,无论是建设新增还是存量挖潜,都应该统一纳入到大的综合交通规划设计的考虑之中,只有统筹好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两大文章,才能更高效地发挥交通效益,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一位青岛业内人士说。

以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工程为例,地上采用全互通立交解决“动态交通”问题,地下则是规划约1600个停车位满足“静态交通”需求,如此“动静相宜”,工程完成后,不仅能缓解周边就医停车难题,还将减轻行车拥堵,提高出行品质,助力周边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当然,在破解停车难之路上,还少不了企业的参与和努力。记者了解到,作为市级停车建设管理平台公司,青岛静态交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将发力点之一放在“智慧化改造”方面。“目前我们已完成60余处共享停车场的智能化改造工作。除了停车场的智能化硬件改造,我们还在进行共享系统的优化,不断完善市民的共享体验。” 据青岛静态交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信息技术总监马振强介绍,如今市民通过该公司公众号,动动手指就能实现全市机关单位共享停车场导航和预约功能。

停车难是社会“小缺口”,却是民生“大问题”。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发挥公共资源配置优势,营造停车市场良好的发展环境,让停车市场激发出更大活力,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冰洁)

共有500个停车位,最长取车时间不超过90秒

青岭路停车场项目预计7月底完工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在土地资源紧缺的背景下,建设立体停车设施,“向上要空间”,无疑是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今在崂山区商务二区,两栋高约50米的智慧立体停车库和一栋配套管理办公楼已拔地而起。据悉,当前青岭路停车场项目已完成主体及玻璃幕墙施工,正在抓紧进行消防、通风、配电及停车设备等设施安装。再过不久,一辆辆家用轿车将坐着电梯上上下下,进行自动化停泊。

众所周知,建设立体停车场成为破解城市停车难的一种趋势。在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匮乏,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升高的情况下,立体停车场为“如何从有限的空间中获得足够的车位”提供了一种可行性解决办法。

作为全市最高的在建立体停车场项目,青岭路停车场成为全市停车资源挖潜扩容的优秀案例之一。记者获悉,该区域周边用地业态以办公为主,分布有大量的商业、商务办公和教育用地,是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商务综合区,因而停车难问题较为突出。

青岭路停车场项目

如何让这块闲置用地发挥出最大的停车价值?此前,崂山区城管局对该区域周边停车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在多次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按照“扩大增量,优化资源利用空间”的设计思维,最终决定在该地块建设智慧立体停车设施,将原本规划为26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设计成为拥有500个停车位的立体“停车楼”,进而有效解决黄金地段停车难。

“智慧立体停车设施具有占地面积小、单位面积空间利用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可靠,维护方便等优点。” 据崂山区城管局规划设计科负责人介绍,其工作原理是用提升机构将车辆或载车板升降到指定层,然后用横移机构将车辆或载车板送入存车位,取车为逆过程,最长取车时间不超过90秒。据悉,该项目预计今年7月底前完成全部施工。(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冰洁)

唐山路公交换乘枢纽年内将完成主体建设

既解决公交占路停车问题,也将有利于缓解社会车辆停车难

一辆辆运输货车不时地从场站内进出,土石方清运工作紧张有序展开……初夏时节,走进唐山路公交换乘枢纽项目现场,一派繁忙的施工场景映入眼帘。预计到二季度末,土石方清运和基坑开挖工作将完成,年内完成主体建设。该项目是我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中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坚项目,是列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94521”工程中的两个枢纽项目之一。与以往公交场站建设模式不同,该项目是我市首次在公共交通行业使用政府专项债券筹措资金的项目,为我市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项目落地蹚出了一条新路。

公交场站作为重要的常规公交基础设施,是公交线路的起止点和重要的换乘枢纽,关系到公交车辆的停放维保、公交线网的调整优化和公交乘客的方便换乘,是公共交通发展和公交都市创建的重要指标。受场站规划落地少、建设资金无法落实等因素影响,目前,主城区仍有部分公交车占路停放,既不利于公交企业运营,也增加了道路运行压力。为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针对唐山路公交换乘枢纽项目,研究通过政府专项债券方式筹措资金,发行10年期专项债券2亿元,探索实行“公交场站建设+公交车辆运营”多元组合还债。“开发建设模式的创新很好保障了项目落地开工,这一模式有效解决了项目建设资金问题,同时拓宽了专项债券应用范围,缓解了财力压力,降低了融资成本。”市交通运输局城市交通处处长臧忠伟说。

2021年12月,唐山路公交换乘枢纽工程正式开建。该项目位于李沧区唐山路以南、黑龙江中路以东,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建设地上三层立体公交停车库(125个车位)、地下社会停车库(120个车位),计划2023年2月完工。“因为没有专门的停车场,我们公司所属9路线和363路线中有很大一部分车辆要停放在未贯通的广水路以及奇峰路、月龙峰路两侧,跟社会车辆抢车位不说,有时候驾驶员要转很多圈才能找到车位。”自从项目启动建设以来,城运控股公交李沧巴士一分公司经理孙春伦就多了一件心事,每次路过都会透过施工围挡远远地瞧上几眼,盼望着项目早日投运。据了解,项目建成后,9路、123路、363路线的车辆将在这里集中停放,既解决了公交占路停车问题,还为公交线路优化提供了场站设施保障,在更好服务居民公交出行的同时,也将有利于缓解社会车辆的停车难。

唐山路公交换乘枢纽项目效果图

未来,这种创新融资促项目落地模式有望在更多场站建设中得以推广。4月22日,按照市委“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部署,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对我市公共交通行业发展情况开展“四进四问”专题调研。活动中,调研组实地观摩了唐山路公交换乘枢纽工程项目建设情况。市财政局经济建设处负责人徐明林表示,结合作风能力提升、城市更新建设攻坚行动,财政部门将创新思路,转变思维,加大政策及资金支持力度,对市区购买城市公交服务、公交车辆更新等工作继续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同时,对创新采用专项债券筹资模式建设公交场站的经验做法给予推广,多方合力打造便捷舒适安全的公共交通服务,推动公共交通行业更快更好发展,切实提高市民群众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青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提供公共交通服务保障。

“近年来,为解决公交车占路停放问题,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和相关区政府积极推动将公交基础设施纳入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加快公交场站规划建设,2021年底市区公交车入场率达到90%。”5月12日,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李虎成做客民生在线栏目时介绍,今年,以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为契机,将唐山路公交换乘枢纽等重点交通场站项目纳入攻坚行动,年内投用5处公交首末站,加快推进唐山路、麦芽厂、浮山湾、甘泉路等场站建设。

其中,“推动开工和投用公交场站6处”已列入今年市办实事项目。开工的1处甘泉路公交场站位于李沧区黑龙江中路以西、莲花山路以北、甘泉路以东,占地面积5736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规划公交停车位45个,在区域项目开发中配建,目前已开工建设,计划2024年建成;投入使用5处公交场站,分别为崂山区国金中心公交首末站,以及高新区祥源路等4处公交首末站,目前正在进行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后可解决约170辆公交车占路停放问题。(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青岛日报2022年5月16日3版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