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文学社“记忆·中秋”诗文云沙龙丨秋的圆心深处是中秋节(曹春梅)

《秋的圆心深处是中秋节》 朗诵:曹春梅



秋的圆心深处是中秋节

文/曹春梅

秋的圆心深处是中秋节。

八月十五,桂花开,百果香。石榴咧着通红的小嘴;梨雪白雪白,甜脆多汁;苹果红艳,酸甜适中;葡萄也熟了。秋葡萄比夏葡萄多了很多糖分,又口感馥郁,把秋天衬托得像一场华丽的盛会。河蟹、海蟹、蛎虾、虾虎都肥,蒸出来红艳艳的,鼓眼鱼、黄花鱼、鲈鱼、大头腥赶着趟地往岸上蹦。这么多美食一人歆享怎么比得上全家受用?于是中秋节成了家族聚会的一个盛大节日,仅次于春节。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就是重要的“佳节”。

以前家庭子女多,赶到中秋节这一天,祖辈早早备好美味食材,中年儿女带着孙辈从四面八方赶来,一家老小欢聚一堂,吃吃喝喝快乐无边。中国人的感情是通过食物来传递的。爱一个人,就要与他吃好多好多顿饭。最大的鸡肉,最好的鱼段,最肥的蟹肉被长辈毫不犹豫地布到晚辈碗里。把饭菜通通吃光是中秋节最大的诚意。吃饱喝足,一家人聊天看月亮吃月饼。月饼里的冰糖、青红丝、小小的核桃仁像是平淡日子里的赏赐,甜着嘴甜着心,令人惊喜。窗外月圆而清朗,要把蓝湛湛的天空洗一遍似的,天即便是黑下来,也风清月明,坦坦荡荡,没有一点渣滓,桂花树旁不知有没有人在荡秋千,人间的香甜从饭桌上蔓延到空气中,不疾不徐,不冷不热,在大自然最好的时令里舒展地深呼吸,人也变得和月亮般晶莹剔透,像透亮的玻璃瓶子里盛满糖桂花、酒酿圆子一样了。

这时候苏轼的《水调歌头》正应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边吟诗,一边拜月焚香、阖家祝祷,有的地方还会挂彩灯,猜字谜。饮食文化添加了文化因子,过中秋,赏明月、吟诗词、忆往事、诵经典……既是一种文化享受,也是中秋佳节的过节姿势。像《红楼梦》里林黛玉与史湘云凹晶馆联诗,像妙玉的即景联句。每年中秋前后,钱塘大潮也要开始了。这长年雄踞在吴越一带的盛景引得万人空巷,令多少英雄竞折腰。月是静柔的,高悬在天上;潮是喧闹的,怒吼在江中。自唐以来,一静一动、一天一地,横陈在华夏,让中国的秋,内容格外丰富,中国的人间烟火气格外繁盛。许多光影、形象、文化符号,由此诞生。

而我们——热爱中国的子民们——此刻赏春华,品秋实,邀玉兔,浅斟酌。把酒冰壶接胜游,岁岁喜不负中秋,皎皎玉盘今日满,清光万里弄潮头。与月同欢,岂不美哉!


(曹春梅,青岛作协成员,编著《用美向教育做最深情的凝望》等4部图书。)


扫码了解观海文学社“记忆·中秋”有奖征文详情

摄影:崔超

责任编辑:单蓓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