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爸妈就教我们,不要做一个自私的人,因为自私的人会没有朋友,别人是不会喜欢的。
在爸妈、老师的言传身教以及传统观念下,我们都习惯压抑自己的天性、克制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欲望,去忍受、去委曲求全。我们很少去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也很少去听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但我们知道 ,很多时候,我们过的很不开心,很不快乐。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社会心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都一致表明:人类的本性不仅仅存在生理需求还存在情感需求,情感需求即快乐以及痛苦的情绪表达。
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自私是一个人的本性,造成快乐与痛苦的因素其实有很多,但适当的自私的确可以让人更快乐。
这里所说的自私,不是说让你做一个什么都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不管不顾,对他人都漠不关心。我们应该是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多为自己考虑,不为了讨好和面子而去帮助对方,更多的是应该遵从自己内心,让自己觉得舒适,以自己开心为重。
晚上九点你还在加班赶方案,同事让你帮忙去拿个资料,你不得已放下手上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完成的工作;
好不容易放个假在家里休息,朋友让你帮忙搬个家,虽说你知道他东西不多,其实一个人能搞的定,但还是不好意思拒绝去了;
下班回到家,老公坐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看着电视等着你回来做饭,即使你有一肚子的火想发,但还是忍了;
……
你扮演着好朋友、好同事、好员工、好家人的角色,却不知道的是,这些“无私”“理所当然”的事情压的你喘不气来。你一边压抑着自己的心性、觉得委屈,一边又觉得不答应别人的要求心里过意不去。所以,你一直两边为难,一直觉得不快乐。
其实,你完全可以自私点。
尼采曾经说过:最高尚的人恰恰是最自私的人。
我们所说的自私,是一种尊重自我内心,强调自我价值的自私。在现有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里,我们很容易因为讨好别人、过度迎合别人, 以致于迷失了自我。很多人在习惯讨好别人后,而把自己变成了讨好型人格。
虽说,我们所作所为确实是在助人为乐,没有所求的付出,但我们要知道的是,我们的内心其实是不愿意的,我们是被动的接受的,我们只是为了让别人开心、让别人快乐。
当我们内心时常陷入这种矛盾时,只会对自己造成身心不健康。
所以,为了能够让自己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尊重自己的内心,我们应该适当的学会自私,学会拒绝,表明自己的态度 ,以保证自己最基本的快乐。
适当的对别人自私,不是真正的自私。
你认同专家的观点吗?你有过不迎合别人、坚持自我的“自私”行 为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责任编辑: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