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备考创佳绩,这些常见心理小毛病不要踩雷

不知不觉间,新的学期已经走到了尾声,伴随夏天的到来,不论是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同学或是为毕业答辩的毕业生,又或是众多面临期末考试的我们,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这一学期的最后测验。面对考试,不少同学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有些并不助于我们在考试备考中发挥高效率,来看看以下这些常见的心理小毛病你踩雷了吗?

1、鲶鱼效应

大家应该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原因就是他的鱼槽里有一只鲶鱼。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己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鲶鱼效应”指的是如果贪图安逸,保持懈怠,就容易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遇之中,因此要求我们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坚持不懈,才能最终提高自己。因此在备考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咬牙坚持,而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

2、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原本运用于犯罪学中,意思是当有一面窗被打破而长期没有人去维修时,其余的窗户也会被打破。而放在学习中,则会产生另一种表现,即有些同学的学习规划或者漏洞如果当时处于懒惰等心理没有及时处理,便会产生破窗效应,任其走向彻底放弃的结果。

破窗效应则告诉我们,在学习中,我们常常会有惰性,但其少成多之后,庞大的漏洞将会让我们在考前感到焦虑不安,以至于考试时心里没底,成绩无法达到自己的预期,因此我们需要克服拖延,及时完成每日安排,就能让复习的效率变得高效起来。

3、门槛效应

门槛效应说的是,若是简单的任务,人们会更乐意去做,成功的机会更大,后续再慢慢加大难度。若任务难,首先人们就会先怀疑自己能不能做到,影响成功率。其次是做的时候经常失败则会放弃完成任务。门槛效应告诉我们设定的任务不要太难,刚开始可以简单一点,先提高自信心再慢慢提高难度。 

运用到学习备考中,门槛效应同样给我们很大的帮助,面对较难的科目复习起来较为晦涩难懂的知识,我们可以将其往后安排,先将容易的较易投入的科目着手复习,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责任编辑:单蓓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