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新闻记者援藏日记121 | 昨天,我哭了4次

时间:2022年6月6日

地点: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海拔3860米)

天气:8℃/26℃ 多云

昨天,我被一个人说哭了4次。他,是焦波。

最近一个月,受山东省广电局的委托、按照山东省第九批援藏干部中心管理组的安排,摄影家、文化学者、纪录片《俺爹俺娘》《乡村里的中国》总导演焦波老师率摄影师覃猛、濮演一直奔波在雪域高原,拍摄纪录片《雪域那一抹绿》,以展现山东援藏干部投身雪域、奉献高原、建功边疆的精神风貌和感人事迹。

焦波老师是山东最负盛名的摄影家,用时30年拍摄的《俺爹俺娘》感动了无数国人。我刚踏入新闻摄影行业之初,曾经在淄博工作过两年,对《俺爹俺娘》的拍摄地、焦波老师的老家博山也曾经很熟悉,更是从无数人的口中了解了焦波和他的《俺爹俺娘》,但就是无缘见他一面。没想到,时隔16年之后,能够在雪域高原朝夕相处、日夜相守,更从焦波身上学到了摄影人的坚持。

焦波老师提着相机风尘仆仆去拍摄。

这次拍摄,焦波不顾古稀之年,不顾高原反应,往返于山东援藏对口支援的桑珠孜、白朗、昂仁、南木林、聂拉木5县区。青岛援藏在对口支援的桑珠孜区所做的学前教育三个百分百、青稞博物馆、乡村振兴学院、青少年科学院等工作也让他深受感动。早先,他听说了我做过阑尾炎手术的事情,想深入了解一下,但是我一直觉得,本身我到西藏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新闻宣传,我就是一个采访者、记录者,而不是被采访者、被记录者,所以一开始并不想说。

直到昨天上午,在几位领导和同事都说起那场阑尾炎手术后,他直接敲了我的门,提着相机就进来了。没办法,说吧。其实当时手术并没什么可说的,就是平铺直述地说了说过程,但是一说到手术后住院期间援藏组同事们对我的照顾,不禁让我想起了去年那段时间的感动,一时竟无法克制自己,眼泪不争气地就流了下来。这是第一次哭。

焦波团队跟随青岛援藏“山海情·红马甲”医疗志愿者服务队下乡义诊。

做了18年的记者,以前都是我采访别人,这还是第一次被采访。焦波老师的采访功底让我大开眼界。上午的采访被一场会议打断,会后,焦波老师追了上来说:“继续!”那就继续吧,然后就说起了我们这个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集体,说到了我们做的一个个援藏项目,说到了每位援藏干部身上发生的一些事情,说到了那些令人感动的一个个瞬间,说到了“虽然我们要回去了,但是我们要不留遗憾地离开西藏”,说到了青岛援藏干部们在面对家人留下的那些遗憾,又一次没有忍住,失声痛哭,这是第二次哭。采访的最后,焦波问起我自己的家人和孩子,我又第三次哭了。

焦波讲述他拍摄《俺爹俺娘》的过程。

晚上,应青岛援藏干部的请求,焦波给青岛援藏组的援藏干部们、第八批青岛援藏医疗队的医生们、桑珠孜区部分老师讲述了他拍《俺爹俺娘》的过程,并播放了纪录片电影《俺爹俺娘》。虽然焦波老师提前开玩笑说准备好纸巾,但是我自认为干了18年记者,什么样的悲欢离合也都见过了,影片的前半段也都忍住了,但是当播放到91岁的老母亲面对70岁的大儿子因癫痫摔倒不幸去世而不断自责的画面时,我泪奔了。老娘啊,不管儿子多大,在她的心里还都是个孩子。 

我与焦波老师在青岛援藏公寓合影。

天下的爹娘都是有共性的。焦波说:“儿子的脚印是一条河,河的源头就在爹娘的心里。”这条河是牵挂之河,儿子走到哪里,这条河就流到哪里,一刻不曾停息。这条河是思念之河,儿子走到哪里,思念就在哪里。

如今,我这条河流到了雪域高原,但是源头还是在4000公里外的青岛,在爹娘的心里。去年我手术之后,妈妈心疼得不行,说过一些冲动的话,背地里也不知道哭过多少次。这些我嘴上不说,但是都知道。不过娘啊,儿子总是要出去奋斗的,总是不能一直待在你身边的。往大了说,为了国家战略、为了建设边疆,往小了说,为了情怀、为了家庭。面对组织的召唤,援藏干部们义无反顾,舍小家为大家,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忘记了亲情。

娘啊,所有的别离,都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相聚,只有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壮阔事业中,才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够为以后与你们更好的相聚注入踏实、坦然、自豪与幸福。娘啊,请你千万不要太挂念我,我一定会保重身体的。(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王建亮)

责任编辑:管佳宇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