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8日讯 在今天举行的“2022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北海局分会场活动中,《2021年北海区海洋生态状况通报》《2021年北海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通报》在青岛正式发布。这是北海局首次对外发布北海区海洋生态状况及修复通报。
《生态状况通报》以2021年北海局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数据为基础,整体呈现了c生态基础状况、典型生态系统状况和海洋生态灾害发生情况。结果显示:2021年北海区海洋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往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盐沼生态系统、海草床生态系统面积较2020年相比有所增加。浒苔绿潮规模为近五年最大,辽宁营口首次发生南方浒苔聚集情况,赤潮发生次数和面积为近五年最高。
《生态修复通报》以2021年北海区三省一市生态修复工作、北海局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工作为基础,反映北海区中央资金支持海洋生态修复项目、“渤海攻坚战”修复项目成果,呈现海洋生态修复监管、制度建设及技术研究等工作成效。2021年,北海区累计修复滨海湿地392.9公顷、海岸线28.1公里、海岛6个。北海局以推动中央资金支持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和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回头看”为抓手,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不断提高项目布局的合理性、生态保护修复技术的科学性,提升监管效能,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新模式,推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高质量发展。
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成立于1965年,是自然资源部在北海区承担海洋自然资源监管职责的派出机构。近年来,北海局统筹推进海洋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严格加强海域海岛和海岸线监督管理,不断加强对海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增强海洋观测和预警能力,及时科学应对各类海洋灾害,系统性推进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组织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和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加快完成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生态修复任务,通过退围还海、退养还海、岸线整治、海堤生态化、牡蛎礁构建、互花米草治理等多种方式综合施治,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趋势得到遏制,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得到有效提升。
“经过多年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北海区海洋生态状况趋于良好,但赤潮、绿潮等灾害依旧存在,不容忽视。”自然资源部北海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于庆云说,在海洋日发布通报,目的之一就是营造人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氛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责任编辑: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