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发布公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七一勋章”获得者,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表演、导演艺术家蓝天野同志,因病于2022年6月8日13时43分于家中逝世,享年95岁。
蓝天野,原名王润森,1927年5月4日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自1944年底,在国立北平艺专以沙龙剧团演员的身份第一次登台初演《日出》以来,回顾蓝天野七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他在戏剧,影视与书画等领域均有建树。曾在经典话剧《北京人》《蔡文姬》中饰演重要角色,尤其在《茶馆》中,他所饰演的“秦二爷”,至今仍被观众视为中国话剧舞台上的经典形象之一。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他参与拍摄了古装神话历史剧《封神榜》,成功塑造“姜子牙”;在我国第一部室内电视连续剧《渴望》中,出演的“王沪生”的父亲“王子涛”等角色,早已成为一代人不可磨灭的记忆。自幼学习书画的蓝天野,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向李苦禅和许麟庐两位大师潜心学画,坚持“勤于笔墨、独辟蹊径”的创作思路,作品饱含鲜明的艺术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为一名18岁便投身革命,拥有着77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2016年,中央组织部研究决定授予时年89岁的蓝天野“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以中共中央名义授予蓝天野“七一勋章”。
2021年6月2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举行,蓝天野获得“七一勋章”。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早期生涯
进步青年积极投身革命工作
1927年,蓝天野出生在河北省饶阳县,原名王润森,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尚在襁褓之中,曾祖父便带着全家四代从冀中迁居北平。蓝天野曾形容自己的家族有点像巴金笔下的《家》,也有点像曹禺的《北京人》的家,但既非名门望族,也没有那么多的书香气,只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族。1948年,因革命工作的需要,王润森正式改名蓝天野,而这一被他称之为没有任何寓意脱口而出的名字,伴随他走过了一生。
蓝天野曾表示,年少时,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能成为演员,那时候满心兴致都在画画上。1942年,还在北平三中读高一时,第一次看话剧,便是曹禺的《北京人》,其中自己的老同学苏民在戏里饰演“曾霆”。因酷爱书画,1944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也是在苏民的引领下,在《日出》中出演了一个并不重要的小人物“黄省三”。
1945年初,在姐姐石梅的影响下,蓝天野以“地下交通员”的身份开始参加革命工作,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平解放前,在“北平剧坛运动”中,以“祖国剧团”的名义展开活动,广泛团结联系多个学校剧团,发挥了引领青年进步的核心作用,通过话剧的形式传播革命思想,发展党员。1946年,在演出了李健吾编剧的《青春》之后,蓝天野被派到演剧二队工作,从那时起,他便不再去北平艺专上课,毕生工作在戏剧舞台上。
1948年底,为了迎接北平解放,由演剧二队,祖国剧团的骨干,以及华大工学团等人马组成华大文工二团,蓝天野自然也身在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华大文工二团改组为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那一时期,蓝天野参演了解放初期影响较大的新创话剧《民主青年进行曲》,宣传“反饥饿反内战,学生民主运动”的话剧作品。
1952年,根据上级指示文艺工作要求专业化的要求,中央戏剧学院歌剧团、话剧团、舞蹈团与原北京人艺(后习称“老人艺”)同专业的三个团,按专业归口合并,在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兼市长彭真“北京只要一个话剧院”的指示下,两个话剧团合并,于1952年6月12日建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话剧人生
在北京人艺从25岁演到了93岁
回忆起北京人艺创立之初,蓝天野曾这样形容过自己“那一年我25岁,标准的青年演员,对未来满怀憧憬。”那一时期,他先后参演了独幕剧《长海来了》,改编自苏联作家的《非这样生活不可》,以及曹禺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新作《明朗的天》等作品。
相比起上述作品,《北京人》里的“曾文清”,则是蓝天野一直以来最想演的角色之一,从他第一次看话剧开始,便对这一人物形象印象深刻。1957年,正在主持剧院在职演员学习班表演教学的蓝天野,接到调令,北京人艺决定建院后第一版《北京人》里的“曾文清”由蓝天野来饰演。经过长时间对于角色的揣摩,以及对于诗词,绘画,养鸽等方面的专心研究与专门请教,从演出结果看,蓝天野认为,自己所演的曾文清还算是成功的。尤其当年周恩来在看过《北京人》演出之后,专程到后台与演员谈话,还将蓝天野叫到前面,表示“你这个文清演得很好。”令当时还是年轻演员的蓝天野很受鼓舞。
也是在这一年,蓝天野在话剧舞台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茶馆》也开始了首次排练。多年后,蓝天野回忆,这部作品花在体验生活上的时间和精力,远比用在排练过程中的还要多,也是他个人演剧生涯中,对一个不熟悉角色,达到熟悉并鲜明体现出人物形象的有益例证。“1957年,排《茶馆》的时候,我30岁,正是角色第一幕年轻时期的年龄,但体现人物意气风发并带有些许傲然自得的性格状态,还是要花工夫创作的,尤其演第三幕秦仲义晚年时期,就更需要用心从生活体验中去探索创造了。”
1963年演出时,蓝天野又逐渐找到了人物头部不断痉挛颤动的病态特征。全剧最难演的部分则是,最后一幕“王利发,秦二爷,常四爷”仨老头,在茶馆里互道衷肠,彼此告别的那场戏。据蓝天野回忆,当年导演焦菊隐先生专门用了一个晚上排这场戏,诱导演员找到那种历尽沧桑,从心底发出倾诉的感觉,从而使这一部作品成为在老舍先生和焦菊隐先生两位大家的引领下,打造出的经典篇章。
自1992年《茶馆》告别演出之后,蓝天野便再也没有登上首都剧场的舞台,直到2011年,84岁的蓝天野,迎来自己人生中的第七个本命年。那天春天,时任北京人艺院长张和平在剧院食堂设宴,邀请了蓝天野与朱旭,分别携夫人狄辛,宋雪如两家人。这一次,日后也被蓝天野戏称为“鸿门宴”。那一年,剧院决定由导演李六乙排演,巴金原著,曹禺改编的话剧《家》。由于1984年,曾导演过该剧,本以为顶多担任个“艺术顾问”的蓝天野,最终时隔九年后,重登首都剧场的舞台,出演了《家》中“冯乐山”一角,朱旭则出演“高老太爷”。2020年,在北京人艺举行“曹禺诞辰110周年纪念演出”时,蓝天野以93岁的高龄,时隔数年再度出演“冯乐山”,这也是他最后一次以演员的身份,站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之上,而此时,老友朱旭已去世三年。
2020年10月18日,蓝天野在话剧《家》中扮演冯乐山。新华社记者 史春阳 摄
复出舞台一年之后,201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迎来建院60周年,剧院则以“盛典计划”为名,举办十项活动,而其中,最难的一件事,便是要创作一部“原创·当代·北京”的新剧目演出。著名编剧何冀平受时任院长张和平之邀创作了话剧《甲子园》,蓝天野以“艺术总监”的身份参与了此次创作。剧中的男主角“黄仿吾”,蓝天野曾提出由濮存昕饰演,但由于《甲子园》是一部写老人的戏,最终,85岁的蓝天野与几乎同龄人的郑榕、朱旭,时年90岁的朱琳,70多岁的吕中、徐秀林出现在同一舞台上,缔造了继《茶馆》告别演出之后,北京人艺舞台上的又一段佳话。在这一次的演出结束之后,蓝天野还曾自备了一件写有“《甲子园》——蓝天野告别舞台”的圆领衫,上面签满了所有主创及演职人员的名字。蓝天野曾在自传中提及此事,当时朱旭曾对他说:“天野,这不对啊,你怎么又写‘告别舞台’?蓝天野则答道:“告别是为了回归。”
影视“跨界”
参演《封神榜》《渴望》等经典,自称“没白干”
蓝天野曾在自己的自传《烟雨平生蓝天野》里提及过,也有电影剧组来找过他,但当时他个人的想法是“我的工作是舞台上。”虽然上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北京人艺与北影厂合作,将《蔡文姬》与《茶馆》拍摄成电影,但这种形式始终并不被蓝天野所苟同。他曾表示,电影《茶馆》就叫做故事片,但基本上都是用舞台剧原来的样式,只是场景的空间稍稍扩大了一些,加上了极少量的外景。“认真讲,《茶馆》就是一部舞台剧,而且是焦菊隐先生话剧民族化的经典之作,电影是难以体现的。还算幸运的是,电影由谢添导演,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导演和演员,懂表演,尽可能留住些原剧的精华。”
与观众熟悉的蓝天野曾出演的电视剧《封神榜》《渴望》相比,一直深耕于舞台创作的蓝天野,于1984年第一次拍摄电视剧,出演了《末代皇帝》中,“醇亲王载沣”一角,虽然出演这一角色并非自己主动请缨,由于是北京人艺与“电视艺术委员会”合作拍摄,因此这一次经历,也被蓝天野在日后的自传里,形容为“被绑架去的王爷。”蓝天野曾说过“拍《末代皇帝》之前,都知道我从来不拍戏,也就不找我。但是拍了这个戏之后,再找我就不好推辞了。我没有统计过到底拍了多少影视剧。人们印象多些的,可能还是《封神榜》和《渴望》吧。但就是这样两部戏,从接拍到完成,我都有若干纠结之处。”
1987年,60岁的蓝天野正式从北京人艺离休。第二年,当时正在扬州拍戏的蓝天野,如往常一样每隔一段时间,便往家里打电话问平安。突然有一天,电话那头的夫人狄辛告诉他,“上海电视台找你。好像是找你演姜子牙。”恰巧过几天,正值北京人艺带着五个剧目到上海演出,最后一个戏便是《茶馆》。蓝天野回忆,自己当时对于拍《封神榜》还是有些兴趣,这是小时候看小说和“封神”题材京剧的印象。初看剧本,由于是香港人改编,过度商业化的写法,让蓝天野感到,艺术格调并不高。虽然,蓝天野坚持要看了修改后的剧本再做决定,但内心里抱着对神化故事的兴趣,小说原著摆在那,剧本应该不会太离谱的想法,最终还是决定出演“姜子牙”。
蓝天野在《封神榜》中饰演姜子牙。
《封神榜》从1989年4月开机,拍摄近十一个月,内景用了上影厂最大的摄影棚,外景地则去了浙江建德和瑶琳两大岩洞,还有新疆哈密、敦煌、武夷山以及深圳等地。在蓝天野看来,《封神榜》拍摄周期长,虽有遗憾之处,其中也有很多乐趣,借着拍摄出外景,东南西北去了很多地方。最让蓝天野兴奋的,便是第一次参观了敦煌莫高窟。据他回忆,当时敦煌研究院派了最好的导游,特别为他们开了几个专业洞。这些“专业洞”的壁画都是最精美的,不对普通游人开放,只有专业人士获得批示后,才能一睹真容。敦煌的外景拍完后,回程中在柳泉站等返京的火车,蓝天野还买了一套《敦煌莫高窟壁画雕塑全集》,而敦煌绚烂的艺术品,则又一次唤起了蓝天野对绘画的兴趣。在回京后,蓝天野在一篇文章中,曾写到“我现在专业是演戏,但最有兴趣的还是绘画,不过,我只能是一个驻足在美术门外的欣赏者,不敢陷到这里边去。”
在拍摄《封神榜》期间,导演赵宝刚便来找过蓝天野,提及他正和导演鲁晓威在筹拍我国第一部室内电视连续剧《渴望》,想请他去演戏里的父亲王子涛。说明来意,照例将剧本交给蓝天野,但看完剧本,他并不想演。在蓝天野的自传中曾解释过缘由,他认为“剧本很好,但这个人物不在故事情节当中,如果我现在给你讲一个‘渴望’的故事,不提这个人物,也照样能讲出一个完整的戏剧故事。”不过在赵宝刚的盛情之下,蓝天野答应了这个邀请,在改写剧本的过程中,他也被导演鲁晓威的真诚所打动。蓝天野在自传中曾描写过,鲁晓威力求人物丰富,自己动手修改剧本的过程。“特别是后二十集,从三十一至四十一集,他一边改一边拍摄;到了最后的十集,他是关在房间里改剧本。今天改完了,马上刻蜡版油印,只能印几份。现场则交给赵宝刚去拍。”在蓝天野看来,赵宝刚就是从这里开始了自己的影视导演之路,他也是个有心人,对于他日后在导演上取得的成就,蓝天野认为,绝不是偶然。
《渴望》播出后引起了轰动,据后来,张凯丽回忆,由于这部作品在当时影响太大,小偷都不偷东西回家看电视去了,公安部为此还授予《渴望》“维护社会治安奖”。蓝天野认为,《渴望》之所以感动人,主要因为它符合了人们的一个心愿“人们期望我们的现实生活里善良多,期望好人多。《渴望》让观众感受到了真情。”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蓝天野先后参演了单本剧《将军暮年》,电视剧《中国商人》。1993年,与《西游记》的总导演杨洁先后合作了《板桥轶事》与《武夷仙凡界》两部电视剧作品。直到数年之后的1999年,精力全部放在绘画上,已经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两次个人画展的蓝天野,再度出山,在电视剧《月落长江》中,出演“老年”席仁甫。2002年,蓝天野受邀参演了女导演杨阳执导的《记忆的证明》,则被其视为个人演艺生涯中,拍摄的最后一部影视作品,该剧播出后,获得了2005年第25届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优秀导演,编剧奖等大奖。回顾从1984年首次触电,至2002年收山,蓝天野曾在自传中回顾过,出演这些影视作品之后的感受,他写道“合作中我见过更多才华卓越的演员,创造了非常优异的成就,我常琢磨:他们是怎么走出自己表演道路的,他们塑造人物的方法和诀窍是什么样的?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这大话不敢说,太难了,但确实学有所获。拍影视剧没白干,得到很多乐趣和历练。”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美术之缘
拜会名师,勤于笔墨,独辟蹊径
蓝天野自幼喜爱画画,中学时期开始正式接触中国画,从初中一年级,蓝天野便在齐白石的弟子美术教育家陈小溪影响下学习绘画。1944年,蓝天野与高中同学的苏民,一起报考了国立北平艺专。据蓝天野回忆,“当时的北平艺专,考试只重专业,主要你专业好,即使你现在水平并不突出,如果老师看你有潜力,有灵气,就会千方百计地把你招进学校。”1945年,抗战胜利后,内战随即爆发。那时已经将全部精力用在通过戏剧宣传革命工作的蓝天野,对美术的爱好与兴趣一度被中断。后来,他曾在自传中写道,“在长期的舞台生涯中,我一门心思在演戏、导戏。但还是觉得,我一生中,最感兴趣的还是美术。”
1961年,在北京人艺历时数月的上海演出期间,蓝天野借机拜访了著名画家程十发与张正宇,令他再次萌发了对绘画的兴趣。尤其,从1962年,先后结识两位恩师李苦禅与许麟庐之后,更是在绘画技艺方面得到二位书画大家之点拨,深得精髓。许麟庐曾在1996年,蓝天野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时,为画展题词八个大字“勤于笔墨,独辟蹊径。”蓝天野认为,老师知道他多年忙于演戏,动笔作画少,嘱咐自己“勤于笔墨”,而后半句“独辟蹊径”,则是让蓝天野深刻体会,许先生传承白石老人“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深意,鼓励蓝天野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创作道路。
从1992年,《茶馆》告别演出之后,便将自己的重心,有意识地从戏剧舞台转移。1994年,他重拾画笔,将大部分精力用在了绘画上。更是分别在1996年,1998年,2011年在中国美术馆连续举办了三次个人画展。在蓝天野看来,自己画画还是很认真,不想总画那些习惯性的千篇一律的题材。“我早期的绘画经历对我后来的演戏,导戏都很有帮助,现在回过头来,我演戏的那种创作状态和创造欲望,同样作用于绘画。我常在琢磨,还能画些什么自己有兴趣的东西?有时候,想的时间比动笔画的时间长。我还是把它当成一种创作,任何一门艺术,如果没有创造,就没什么意思了。”
耄耋之年
2021年复排经典剧目《吴王金戈越王剑》
2013年,在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开幕式上,蓝天野与杜近芳、张春华、郑榕、徐玉兰、章宗义六位艺术家共同荣获“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当所有人都认为,这位早已步入耄耋之年的表演艺术家,行将功成隐退之际,2015年,蓝天野以88岁的高龄合作华人戏剧大师赖声川,与中国台湾表演艺术家李立群共同出演了,曹禺女儿剧作家万方编剧,央华制作的话剧《冬之旅》,与此同时,他再度重返北京人艺,执导了瑞士剧作家迪伦·马特的代表作《贵妇还乡》。这一年,蓝天野不仅荣膺“全国德艺双馨终身成就奖”称号;也同时荣获第五届国际戏剧学院奖终身成就奖。
2019年4月15日,蓝天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指导话剧《贵妇还乡》排练。新华社记者 史春阳 摄
2016年3月,蓝天野主演的话剧《冬之旅》在首都剧场展演。5月,作为戏剧界唯一入选者,蓝天野更是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时年90岁的蓝天野与北京人艺青年导演联合执导,北京人艺65周年院庆演出季献礼剧,由曾创作《李白》《天之骄子》《知己》等作品的人艺著名编剧郭启宏执笔,取材于传统戏曲《四进士》的全新话剧作品《大讼师》,90岁的他再度老将出马执导新剧,这在北京人艺乃至中国话剧历史上,已可被称之为壮举。随后的四年时间里,蓝天野几乎每年都有一部自己执导复排的话剧作品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演,而《大讼师》则是蓝天野在晚年新创剧目的最后一部作品。
2020年6月,“北京人艺建院68周年纪念演出”受疫情影响,只能在线上举行,作为当晚的压轴演出,93岁高龄的蓝天野带着青年演员徐岑子,共同演出了话剧《蔡文姬》,一老一少的“跨代”组合,也是北京人艺跨越时间的传承缩影。演出时,数百万观众纷纷弹幕致敬。10月,为纪念曹禺先生诞辰110周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家》在首都剧场上演,时隔九年,蓝天野以93岁高龄登台,再度出演“冯乐山”,成为了中国戏剧舞台经典的瞬间。
2021年1月21日,蓝天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指导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排练。新华社记者 史春阳 摄
2021年,94岁高龄的蓝天野,亲自复排了自己艺术生涯里,与老友白桦合作最得意的话剧代表作《吴王金戈越王剑》,这也成为其数十年导演生涯的绝唱。(观海新闻综合自人民日报微博、北青网、蓝天野自传《烟雨平生蓝天野》)
责任编辑:单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