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三五” 奋进新时代①| 这五年,青岛城市能级蓄势跃升

青岛日报2020年10月9日1版


开篇的话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这五年,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

对青岛而言,“十三五”是特别不平凡的五年,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特别是近年来,青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等殷殷嘱托,紧紧抓住一系列国家战略叠加的重大机遇,历史性地站在了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以更高的视野谋篇布局,勇担国之重任,奋力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放大坐标找不足,提高标准找差距,把“学深圳、赶深圳”作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推动城市向更高处攀登的阶梯;把15个攻势作为开创性、突破性事业的主战场,攻“山头”,炸“碉堡”;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取向,着力打造“三化三型”政务服务环境;不断提升思想方法,改造工作方法,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用生态思维优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路数打法,不断拓展发展空间……眼下,青岛正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阔步行进在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的征程上。

感恩过去,奋斗现在,开创未来。为系统梳理青岛“十三五”时期的成功做法和取得的重要成就,本报今起推出《辉煌“十三五” 奋进新时代——向着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阔步前行》系列报道,与全市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们一起回顾过往,启示未来。

放大国家战略叠加效应聚力高质量发展 做大平台做优服务集聚全球优质资源

这五年,青岛城市能级蓄势跃升

这是极不平凡的五年,这是砥砺奋进的五年。

从2016到2020年,“十三五”这五年,注定将深深地铭刻在青岛这座城市的发展历史上。

在这具有重要意义的五年里,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青岛,作出了“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等重要指示。

牢记总书记嘱托,青岛进一步焕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对标上海、深圳等先进城市,全面发起15个攻势,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以开放促进创新、以创新倒逼改革,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回望 “十三五”时期,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的青岛,“体格”也更加强健,在昂首挺进“万亿俱乐部”的同时,交出了一份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含金量”更足的经济社会发展答卷。

即使在2020年遭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上半年青岛经济依然完成V形反转,率先实现正增长,展示出强大的韧性。初步预计,五年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全市生产总值将实现年均增长7.2%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万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7.8%左右,提前一年完成“两个翻番”目标。

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放大开放能级

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自贸区建设第一次被列入国家中长期规划,也是在“十三五”时期。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是“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探索方向,更是青岛责无旁贷的使命。

“十三五”时期,上合组织青岛峰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成功举办,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获批,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挂牌运行,为青岛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青岛主动服务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国之重任,开放发展带动国际城市战略纵深推进。

2019年,青岛成为首批国家物流枢纽,以青岛港为龙头的山东省港口集团成立,“一带一路”节点支点功能逐步提升。目前,青岛港已率先建成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6.02亿吨、2183万标箱,均居全国第五位;开辟海上航线175条,布局19个内陆港,航线数量和密度稳居北方港口第一。中亚、中欧、中蒙和东盟等6条多式联运国际班列开通运行,基本形成东接日韩、西联亚欧、南通东盟、北达蒙俄的国际开放大通道。

国际贸易稳增提质,今年前8个月,青岛外贸进出口总值395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占同期山东省进出口总值的29.6%。

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今年前8个月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15亿元,增长334%;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全面展开,累计进口整车5万余辆,入选首批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开启国际原油生产商保税现货原油交易“直销”模式;橡胶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落地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提升我国在全球天然橡胶市场的定价影响力和产业链服务能力。

用平台思维集聚全球优质资源,青岛把自己变成开放创新、便利舒心的发展平台,推进“国际客厅”建设,让资源要素在此加速流动,互动耦合。青岛设立数字科技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三个国际招商产业园;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加快建设;发起“双招双引”攻势,举办“央企青岛四季行”“海外院士青岛行”等活动,精准导入高端资源。

“十三五”以来,青岛实际使用外资322亿美元,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119个,世界500强企业签约项目137个。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30%,东盟国家成为第一大出口市场,对外投资预计完成278亿美元。

新旧动能转换显成效,提升创新能级

创新发展,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的重要理念,也为青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机遇。

“十三五”时期,青岛新增省级以上各类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137个,面向海内外引进高校和研发机构35家,高速磁悬浮列车、全自动无人码头、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耐盐碱水稻试种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一项项见证城市科创能力的核心指标实现了跃升:青岛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829家,比“十二五”末增长21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5件,是“十二五”末的2.7倍;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8%。

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青岛蓝谷,已经集聚了高校和科研院所46家,科技型企业500余家。像蓝谷这样的一个个创新高地的加速崛起,让青岛的创新生态日臻完善。在金家岭金融区,聚集了金融机构和类金融企业1018家,备案私募基金278只,基金管理规模658.3亿元。以此为基础,青岛正发力建设全球创投风投中心,以资本之水激荡城市发展的“大江大河”。在国际院士港,签约引进院士已达108名,其中外籍院士占86%。依托“青岛英才211计划”,青岛引进领军人才256人,人才总量达到230万人。

创新“驱动轮”的带动下,青岛产业结构在优化。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9%,比2015年提高8.1个百分点,是经济增长重要的稳定器。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8%,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9%,市场主体达到171万户,较“十二五”末新增75万户,为产业转型提速提供动力。

新业态新模式在壮大。新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0%,海尔卡奥斯平台居全国十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首位,为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提供强大助力。

陆海统筹在深化。大洋钻探船、海上试验场、载人深潜器等国家大型科技设施群持续推进;自升式海工平台、世界最大的深海网箱、最大吨位级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等一批高端装备填补国内空白;海洋生产总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7%,海洋科研和产业优势进一步凸显。

区域协调在深入。胶东经济圈启动建设,青烟威潍日五市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多领域合作发展率先突破。

向“深水区”探索突破,释放改革能级

推动改革迈向纵深是“十三五”时期的重要任务,治理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为青岛构建了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十三五”期间,青岛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在全市21个经济部门设置市场配置促进处,聚焦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三化三型”政府建设,建立顶格协调和扁平化管理机制,落实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制度。

青岛在上合示范区全面实施管理体制、金融、司法等领域改革,落实省级经济管理赋权清单108条。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承担的106项改革创新试点中有32项取得进展,特色化、差异化、首创性探索成效显现。

畅通政民互动渠道。青岛实施重大行政决策公开答辩,开展“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青岛政务网在全国地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位居第一。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青岛深度再造政务服务流程,实施国家和省级改革创新试点102项。市级行政许可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3%,“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全国推广。在全省率先推行“秒批”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控制在85个工作日以内。

财税金融改革不断深化。深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在青岛,小微企业减税受惠面达到100%。青岛财富产品交易中心投入运营,累计引进金融机构274家,较“十二五”末增加24%。发布突破性“创投风投十条”政策,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科创母基金。

国资国企改革实现新突破。市属企业控股14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2343亿元,市属企业资产证券化率达到45.9%。

民营经济稳步发展。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162.8万户,较“十二五”末增长76.21%,民营经济实现税收、就业分别占全市的64.2%、81.83%。

发展更加绿色安全,聚焦幸福能级

民生福祉是“十三五”规划纲要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十三五”期间,青岛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正在让城市更“蓝”更“绿”,也正在为市民生活带来福祉。

“十三五”期间,青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深入推进,胶州湾西翼段、红石崖段等重点岸线全面整治修复;“绿满青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4.5%,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70%;环境保护精准发力,细颗粒物(PM2.5)浓度较“十二五”末下降24.5%;低碳城市试点持续深化,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8.27%,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7%。

五年来,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人民群众感受到了不断提高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青岛聚焦平度、莱西和特殊贫困人口,构建精准脱贫、稳定脱贫长效机制,200个省定贫困村、310个市定经济薄弱村、10个市定经济薄弱镇全部摘帽,3万市定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工作扎实推进。

城乡就业扎实推进。城镇新增就业累计94.5万人,政策性扶持创业14.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住房补贴扩大至本科毕业生、“先落户后就业”扩大到专科毕业生,在青高校毕业生留青率达48.6%。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五连涨”。七区、三市月最低工资标准分别提高到1910元和1730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19%。

教育医疗事业取得突破。新建改建幼儿园338所、中小学198所,完成300所农村薄弱学校信息化改造,全市普通高中计划录取率由52%提高到64%。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3.98人,基本医疗参保人数达到884万人,较“十二五”末增长7.7%。

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青岛密织交通网络,胶东国际机场建成并启动转场运行调试;济青高铁、青连铁路、董家口疏港铁路建成,潍莱高铁即将竣工;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60公里,全市公路密度达到150公里/百平方公里;青岛城市轨道交通从无到有,运营里程达到245公里;中心城区增加公共停车泊位7.39万个。与此同时,青岛加快谋划布局新基建,作为首批5G试点城市,5G基站数量已经破万。

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今年3月份以来,“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有序有效持续开展。听民意、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三我”活动凝聚起了“爱青岛”的强大力量,老百姓反映问题的渠道更加畅通,关心关注青岛发展的热情更加高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日臻成熟。

就在当下,在“十四五”规划编制中,青岛开启了市长热线、网络、邮箱等多条工作意见征求渠道,以五年规划为蓝图,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下一步的接续奋斗目标,推动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攀升。(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 光)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