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集来福士,多型海工装备正在建造和维护中。YMG全媒体记者 唐克 摄
海洋,是烟台的天然宝藏、城市名片,也是烟台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未来所在。
1038.14公里绵长海岸线,2.6万平方公里蔚蓝色国土,蕴藏着烟台向海图强的梦想!
波涛成颂,碧海倾城。乘风破浪,筑梦深蓝。烟台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进一步开阔视野看海洋,扎实推进现代海洋强市建设,海洋发展新动能不断蓄积——
现代渔业、海工装备、海洋文旅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21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170亿元、同比增长13%;海洋牧场“百箱计划”提速推进,建设省级以上海洋牧场43处,其中国家级18处,居地级市首位,海洋牧场总面积达130万亩;高质量开展陆海污染防治,高水平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实施美丽海湾生态修复工程,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殷殷嘱托
“海洋牧场是发展趋势,山东可以搞试点。”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烟台时强调。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您的牵挂·我的回答
奋笔书写“海洋资源综合开发”答卷
“基础的、核心的东西是讨不来买不来的,要靠我们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来实现。我看你们有这个信心,希望你们迎难而上、再接再厉。”2018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中集来福士视察时强调。
“总书记撑着雨伞,趟着积水,先后查看了‘蓝鲸1号’、海洋牧场平台等装备,详细了解高端海工装备自主设计建造情况。” 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王建中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了我们极大的鼓励和信心。”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勾勒出了经略海洋的总体框架和思想,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王建中深有感触地说,“总书记出了‘经略海洋’这个题目,我们要‘答题’并且要交上一份优秀答卷。”
四年来,中集来福士扎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经略海洋奋力突破,交出一份“海洋资源综合开发”答卷。
在海洋油气领域,中集来福士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蓝鲸1号”助力中海油出色完成我国南海首个自营深水气田“陵水17-2”首口开发井作业。“蓝鲸2号”作为我国第二轮可燃冰试采的核心装备,创造了产气总量和日均产气量两项新的世界纪录。“仙境烟台”号开赴挪威北海作业,在这片全球最恶劣海况的国际主流油区擦亮了中国高端制造的招牌。与此同时,中集来福士实现了由钻井到开采的突破,为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建造的大型FPSO P71交付。参与建造的“深海一号”能源站从烟台奔赴南海。
在海洋渔业领域,中集来福士致力于为“乡村振兴”提供创新抓手。24座海洋牧场平台相继投放,国内首座坐底式智能网箱“长鲸一号”、首座休闲渔业综合体“耕海一号”以及全球最先进的三文鱼养殖工船等装备先后投产,“九仙云”海洋渔业大数据平台上线,成为贡献优质海洋蛋白的“海上新粮仓”。“烟台市委市政府更是以先行先试的魄力,推动‘百箱计划’落地,目前已经投放4座,每座网箱的年产量可达200万斤。”王建中说,“我们还建立了中试基地、种业研究院、线下直营店,进入育苗、饲料、深加工、销售等现代渔业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
在清洁能源领域,中集来福士为“碳达峰、碳中和”持续贡献力量。先后与国电投、中广核、华能、华电、三峡能源、挪威国油等国内外领先企业牵手,朋友圈不断扩大。联合华电重工、博强重工发起“绿色践行者”倡议,得到业内广泛响应。推出自主设计的“3060系列风电安装船”,提供平价时代的适用于各种海域的经济型装备。承建全球最大最先进的风电安装船,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四年来,中集来福士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近千名研发工程师自力更生,取得授权专利143件,储备海上制氢、海上光伏、海水淡化等先进概念,汇聚成新的产业框架。今年5月23日,中集与烟台国丰集团签署合资合同,将在6月30日前完成出资成立海洋科技集团,打造深海产业发展引领平台。
“当新产业孕育成长,创新平台落地生根,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总书记高瞻远瞩的经略海洋大有可为。”王建中说,“我们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相信随着海洋资源综合开发体系的构建,海域开发、海洋产业、海洋科学连接融合,将绘就波澜壮阔的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图景。”
不负厚望·山海回响
乘风破浪筑梦深蓝
5月16日,由中集来福士为瑞典航运巨头Wallenius SOL公司建造的5800米车道双燃料冰级系列滚装船的第一艘RORO 1#项目离港启航。该船已于5月13日成功通过验收并交付。
RORO滚装船项目作为中集来福士进军国际滚装船市场的探索与尝试,设计和建造团队都经受了来自产品本身和外部环境带来的各种挑战,最后克服困难成功交付。LNG是目前航运界低碳减排的首选燃料,中集来福士积极推动船运的低碳清洁绿色发展,为相关方创造更多价值,共同为全球低排放与绿色航运贡献力量。
逆势求变,创新弄潮,烟台海工装备制造业继续成为最具活力的增长领域之一:2021年,组建烟台深海海洋科技集团,打造国内领先的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基地,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插桩式抢险打捞工程船交付。东方航天港中国火箭公司海阳基地、海上新型发射船等3个项目开工,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获评省级技术创新中心。
加快培育发展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烟台在发力:
——海洋文旅产业提质增效,丰富拓展海岛特色游、海上休闲游、海上运动游等业态,提升中心城区滨海旅游发展能级,构建多元化滨海旅游体验产品体系,滨海旅游产业集群入选省新旧动能“雁阵形”产业集群。
——海洋新兴产业突破发展,华能4号和国电投3号海上风电60万千瓦全容量机组在全省率先并网发电,年可发绿色电能超16亿千瓦时。加快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建设,蓬莱区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集群入选2021年度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
——港产城一体发展,大力发展临港产业,铝矾土进口、对非班轮稳居全国首位,烟台港西港区原油码头二期工程开工建设。
海洋牧场是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农牧化的重要途径。
带为线、群为珠、线穿珠,在莱州湾、庙岛群岛、四十里湾、丁字湾海域,“耕海1号”“国鲍1号”“经海001号”“长鲸1号”“长渔1号”等海洋牧场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在海平面上。
位于烟台高新区金山湾海域的东宇海洋牧场平台,伴随马达阵阵轰鸣声,船员将捕捞上来的海参装船,海螺、螃蟹、扇贝等新鲜海货跟着一同上岸,海风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瞧,这海参一个就有半斤多!现在正是海参大批量成熟时,每天能捞1万斤以上,多的时候能有2万斤。”烟台东宇海珍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效平说,海参从幼苗到成熟要成长四五年时间,春季和秋季是捕捞作业最繁忙的时节。
2020年,烟台启动“百箱计划”,旨在通过“百箱”带动“千箱万箱”,触发万亿级海洋经济产业链。同年,由中集集团与烟台市共建的中国海工北方总部战略合作首个落地项目——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成立,有效推动海洋牧场建设从“分散经营”向“集团化运作”转变。
目前,烟台拥有省级以上海洋牧场43处,其中国家级18处,居地级市首位。海洋牧场总面积已发展到130万亩。
曾经铺风盖浪、摇橹撒网的海洋渔业,开启了改天换地的历史性变革。
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烟台始终把海洋生态保护摆在首要位置,躬身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多年未见的大叶藻等藻类在海岸丛生,白江豚、鲸鱼等高级海洋生物频频出现,斑海豹数量增多,北海狮、黑天鹅首次出现,鲍鱼等野生海珍品、渤海刀鱼等传统鱼类资源不同程度出现恢复,东方白鹳、黄嘴白鹭、苍鹰等迁徙鸟类数量明显多于往年。据统计,长岛境内发现的鸟类已占全国鸟类种类的24.2%……眼下,在长岛,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徐徐展现在世人面前。
长岛将生态保护修复作为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山水林海城”系统谋划、一体推进。山上,一鼓作气拆除了全域80台风力发电机组,全面完成风机基座5万平方米生态修复治理。陆上,禁止旅游车辆进岛、淘汰燃油公交车、禁止岛内新增燃油机动车辆,全面实施岛内公交新能源车替代,全面完成城区集中供暖的“电代煤”改造。
岸上,拆除岸线育保苗场86万平方米,自然岸线和旅游岸线占比由38%提升到85%。海上,坚持“生态优先、规划引导、保障民生”的工作原则,科学实施近岸养殖腾退工作,完成近岸养殖腾退1.8万亩。持续开展“海底森林”、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海洋修复工程,累计投放人工鱼礁127万空方。
烟台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坚定,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2021年,烟台高质量开展陆海污染防治,做好入海排污口整治试点工作,制定“一口一策”方案,建成入海排污口管理平台,实现数字化监控。高水平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实施美丽海湾生态修复工程,开发区八角湾入围美丽海湾案例。
经略海洋,烟台展示强大力量;向海图强,烟台全速启航。
新征程再出发
勇当海洋强国之先锋
碧海映空,惊涛拍岸。
经略海洋,是烟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
新起点上,烟台如何深耕蓝海?突破路径在哪?
持续增强蓝色动力,勇当海洋强国之先锋!烟台将坚持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加快建设现代海洋强市。打造海洋经济发达的标杆城市,大力发展海工装备、海洋工程、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文旅等产业,全面实施海洋牧场“百箱计划”,争创蓝色金融改革试验区,构建起更具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到2026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
打造海洋科技先进的创新城市,建设高能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与青岛国家实验室共建海底深部探测与开发平台,加快“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等国之重器研发建设,形成更加完善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打造海洋生态环境优美的样板城市,严格海洋空间管控治理,推进海岸带综合保护利用,提高海洋固碳增汇能力,实现入海河流国控断面全面消劣,塑造海岛保护与开发的烟台样板。
2月16日,烟台市“七网”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现场,总投资148亿元的烟台港西港区原油码头二期系列项目全力开建,包括西港区原油码头二期工程、原油码头二期外接管线及原油管道复线等项目今年将实现新突破,成为烟台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全面起势的标志性项目。
港口是烟台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打造海洋强市的基础。2022年,烟台将实施港产城一体化发展行动,大力发展现代临港产业,推动港口由货物中转港向综合服务港和国际贸易港转型。加快推进烟台港原油管道复线、龙口港南作业区泊位工程、烟台港西港区原油码头二期等项目建设,持续推动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升级。
建设现代海洋强市,加快培育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关键。2022年,烟台将实施海洋优势产业示范行动。推进现代渔业示范工程,深耕“水产种业芯片”,积极打造中国水产种业北方繁育基地。加快“百箱计划”重点项目建设,争创深远海养殖试点。推进海洋旅游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养马岛整体提升改造项目、海市蜃楼-烟台八角湾海上艺术城等示范项目建设,擦亮“仙境海岸 鲜美烟台”旅游品牌。
推进海洋能源利用示范工程,加快推进莱州市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建设山东省(蓬莱)风电母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实施海洋潜力产业突破行动,突破发展海工装备产业,加快大国重器研发,持续推进海工装备产业关键技术瓶颈突破。突破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新动能。做优海水淡化利用业示范工程,不断提升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水平。
创新,再创新。2022年,烟台将实施海洋科技创新强基行动。启动科技平台提升计划,推进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山东省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烟台八角湾海洋经济创新区等载体建设,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启动科技专项攻关计划,启动深远海智能化养殖技术与装备、超深水海洋装备、海上风电专用装备等关键技术研究,争取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启动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重点围绕“海洋牧场3.0、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海洋蓝碳”等前沿技术,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落地实施。
深耕蓝海,生态为本。2022年,烟台将实施海洋生态保护固本行动。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构建流域—河口—海湾联动防治污染机制,积极储备一批省级美丽海湾项目,实施“一湾一策”,组织莱州湾、庙岛湾等6大市级海湾开展专项整治修复,争创国家级美丽海湾。高标准建设长岛综试区,优化长岛区域生态系统,打造生态修复样板工程,推动创建国家公园。
激情水花,浪尖跳跃;发展浪潮,梯次奔涌。蓝色的海洋,承载烟台无限期待和美丽梦想。
新征程上,烟台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汇聚变革力量,扬起“蓝色”风帆,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烟台贡献”。(YMG全媒体记者 李仁 苗春雷 逄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