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四年来,烟台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聚焦聚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奋力谱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烟台篇章。
放眼山海大地,一座座“蓝色粮仓”加速崛起,数百个美丽乡村连线成面,百万亩果园焕发新颜——北起长山列岛,南至黄海之滨,西起莱州湾畔,东至昆嵛山麓,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徐徐展开。
殷殷嘱托
农业大省的责任首先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要把粮食生产抓紧抓好,把农业结构调活调优,把农民增收夯实夯牢,把脱贫攻坚战打好打赢,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2018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期间,在听取山东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您的牵挂·我的回答
小山村成了“世外桃源”
从“守着金饭碗讨饭”到“捧着聚宝盆致富”,栖霞市松山街道代家村的村民,亲身见证了乡村振兴战略在烟台的伟大实践。
“总书记视察山东时,不仅到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考察,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让我们备受鼓舞。”代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衣殿英说,代家村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调活调优农业结构,夯实夯牢农民增收,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代家村位于艾山东麓,依山傍水,风景宜人,春有鲜花冬有果,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民风淳朴资源丰富,有着发展旅游的天然优势。但在2014年以前,代家村还是省级贫困村,可以说是“守着金饭碗讨饭吃”。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代家村充分利用农业基础和自然资源优势,夯实基础配套,打造乡村旅游。“村民以前认为的‘穷山恶水’,却是发展旅游所需的‘绿水青山’。”衣殿英说。
在她的带领下,村里注册了栖霞市博采旅游合作社,广大村民尤其是村里的闲散女劳动力自愿进社。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共同抵抗市场风险,共同分享发展成果。
为了接待外来游客,村里开始发展有机种植和特色养殖。村民首先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质含量,引进苹果、葡萄、樱桃等新品种,建立草莓、樱桃大棚,且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化肥、杀虫剂,走绿色种植路线;在山上散养鸡、鸭、鹅、猪,在水库养鱼,走原生态养殖路线。
“我们开办的农家乐,用绿色无污染的新鲜水果和蛋禽产品招待来客,并介绍游客亲自到大棚采摘新鲜果实、在田间地头挖野菜、在养殖场地喂鸡捡蛋、在农户家院子里自助烧烤。”衣殿英说,“现在,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赚到大钱。”
尝到甜头,有了干劲,合作社也吸引了更多的村民加入。如今,代家村的优质葡萄种植规模达到40亩,还与周边村“抱团”发展了11个蓝莓大棚。
随着集体收入增长,群众收入增加,村里的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村庄面貌大为改观,6米宽的进村水泥路,深水井、扬水站、大水库样样俱全,村民浇地实现了自流灌溉。村里还有10户烟台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1户省级美丽庭院示范户。
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代家村从一个无人知晓的小山村变成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衣殿英说,下一步,村里将继续发力富民产业,挖掘文化特色,探索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通过旅游采摘、休闲垂钓、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体验农家大火炕等项目,吸引更多的城里人前来做客。同时,做出产业链效应,真正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不负厚望·山海回响
广袤田野绘就振兴画卷
“在这里,能看见中国苹果未来。”置身新时代烟台苹果产业旗舰园(海阳),烟台市农科院青年科技人员刘笑宏说,这个果园将从模式、品种、品质、机械化、品牌五个方面探索烟台苹果产业的转型升级,引领中国苹果产业健康发展。
新时代烟台苹果产业旗舰园(海阳)是烟台乡村振兴的最新成果。近年来,烟台市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
特别是去年以来,烟台把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1+233”工作体系2条工作线之一,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高位推进乡村振兴全面起势。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方案》及22个配套文件,成立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指挥部,下设7个工作专班统筹推进;首次将乡村振兴项目纳入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观摩范围,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思路更加明晰、工作重点更加突出、组织领导更加有力。2021年,全年农林牧渔业产值1176.9亿元,同比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74元,同比增长10.2%。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风吹麦浪,满目金黄。又到一年麦收时,招远市穗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瑞山满眼喜悦:“今年又是丰收年。”
烟台按照“要把粮食生产抓紧抓好”的要求,持续在稳步提升粮食生产为核心的农业供给保障水平上下功夫。去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做好新发展阶段稳定粮食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2021—2025年)》,与各区市签订粮食生产责任状,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制。采取市直农业农村系统干部包村、种业攻坚、改造撂荒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八个到位”强化小麦条锈病等病害防护等办法,逐村、逐地块做工作、提面积、稳生产。2021年,粮食面积产量分别达到454万亩、183万吨,同比增加17万亩、9万吨,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
“目前饲养西门塔尔牛4500多头,最终存栏量可达15000头,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西门塔尔牛繁育基地。”在龙口市黄山馆镇,荒山薄地上建起了田园综合体,主推农牧业“三产”融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烟台牢牢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把现代农业做优、做强、做精,做出核心竞争力。2020年,烟台开启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幕,推进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累计改造老龄苹果园132.6万亩、梨园4300亩,建设提升现代示范果园297处、6.6万亩。“1+6”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全面推进,烟台苹果1个千亿级和葡萄与葡萄酒、花生与食用油、白羽肉鸡、生猪、海参、龙口粉丝等6个百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布局。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到239家,2家企业进入国家级龙头企业公示名单;“农”字号上市企业达到15家,其中畜牧业上市企业达到6家,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振兴。烟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在农业领域人才培养、使用、引进、管理和服务等关键环节,用心部署和研究,人才政策相继出台和落地,各类招才引智平台载体建设不断推进,人才服务措施不断优化,高效农业领域高端人才引进工作成绩突出,乡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去年,举办2021首届烟台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嘉年华”系列活动22场,引进高层次人才62人,签约项目42项。设立引才工作站、发布“求贤榜”,解决农业人才岗位需求341个。去年以来,组织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5.55万人次,512名基层专技人才获得基层高级职称,253人取得农民职称。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通过“三大招”释放家风细胞正能量基因,通过“三平台”彰显家风孕育主旋律,通过“三项工程”铸牢乡村振兴文明之魂,牟平区龙泉镇逐步实现家风优良、民风淳朴、乡风文明,进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像龙泉镇这样通过各种形式推动文化振兴的,在烟台比比皆是。近年来,烟台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现县镇村全覆盖。实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完善,建成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全市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100%。全市县级以上文明达标村5601个,其中,省级文明达标村562个、覆盖率9.7%,市级文明达标村1450个,市级以上覆盖率34.6%,超额完成2022年市级、省级文明达标村覆盖率30%和8%目标。
“春有花,夏有果,秋观红叶,冬赏雪景”,招远市金岭镇山里陈家村在保存好古迹古物的基础上,对淤堵多年的河道进行了彻底清理和浆砌,沿岸修筑花墙,安装水车、喷泉,修建了亲水栈道、吊桥和仿古木亭,全村“白墙灰瓦、小桥流水、鸟语花香”,具有浓郁胶东民俗特色。
山里陈家村的变化,是烟台改善人居环境的缩影。烟台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重大工程,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广袤乡村面貌一新。“四抓四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验做法获国家和省级层面肯定、推广。龙口市以全省第一的成绩入选全国清洁村庄行动先进县。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以打造美丽乡村样板示范片为“自选动作”,践行“两山”理论,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68个。截至2021年底,一类样板示范村占比提高到42%。
基层党组织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心骨”。烟台实施党建引领,强化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去年以来,市级示范培训1000名村党组织书记,累计培训村“两委”干部331期次、3.9万人次。全市共有3421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占总村数54%,带动新增集体收入3.93亿元,带动群众增收5.32亿元。建成党建融合发展区368个,覆盖村庄3500余个,以组织融合促服务、治理、产业融合,推动公共服务事项下沉办理,共建共兴、共治共享格局初步形成。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莱阳市姜疃镇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充分发挥濯村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依托鲁花集团、禾丰牧业等龙头企业,立足五龙河生态、濯村文旅、北宋格庄和院上特色农产品等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就业渠道,稳固脱贫成果,坚决兜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去年以来,烟台严格落实5年过渡期内政策总体稳定,持续巩固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目前,全市共有监测帮扶人口430户、839人,2191名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人口通过乡村公益性岗位上岗。创新实施“20100”重点镇村帮扶行动,在全市筛选确定20个镇100个村作为重点帮扶镇村,市级财政对每个村每年支持20万元,同步实行领导干部包村、企业结对联村、第一书记驻村,补齐要素短板,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新征程·再出发
推动烟台乡村振兴全面起势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谱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烟台篇章任重道远,仍需接续奋斗、久久为功。
如何绘就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烟台篇章?烟台将坚持“五个振兴”协同发力,打造市级以上乡村振兴示范片区20个,加快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市。
产业兴,事事兴。促进农业持续升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是重要抓手。
烟台将实施“1+6”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强化龙头企业示范引领,重塑烟台苹果千亿级产业集群先发优势,做优海参、葡萄及葡萄酒、生猪、白羽肉鸡、花生和食用油、龙口粉丝6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助力规模化种养、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实施种业攻坚工程,培育高产、优质、专用品种。粮食生产是“国之大者”,我市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加强高标准农田及水利设施建设,稳定粮食生产。
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促进农村持续进步,需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台阶。烟台将以村庄建设现代化为着力点,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建设行动,健全运营管护长效机制,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制度并轨、功能衔接互补,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8%,三级以上村道占比达到20%,规模化供水覆盖率达到81%,具备千兆光纤网络接入能力家庭达到80%,通公交村占比达到95%,生活污水治理完成率达到66%,建成运营乡镇快递共配中心75个,实现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老岚水库建成蓄水。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应当建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烟台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机制防止返贫和新致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培养更多创业创富带头人。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全市上下将牢记嘱托,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在广袤田野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