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八小时、庭审到夜间!胶州法院法官耐心调解化解两企业尖锐纠纷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14日讯 近日,胶州法院胶西法庭法官郑晓鹏历经近八个小时的庭审——从下午两点一直到晚上九点多,成功调解一起案情复杂、矛盾尖锐的两企业间纠纷案,促进两企业最终握手言和。

原告是一家环保设备公司,被告是一家特种设备制造集团公司。2019年双方签订多份承揽合同,由原告为被告生产的大型压力容器进行铆焊工作,工作量按照施工图纸据实结算,工期一个月。被告提供原材料,原告加工完成后书面通知被告验收,验收合格后发货,双方约定了逾期交付货物、延期付款的违约责任。合同签订后,原告组织30多人进厂加工,有关合同履行问题双方建立了工作微信群,通过微信沟通协调。

因原告方人员经验缺乏且缺少必要配件,导致出现质量问题,被告在群里告知了原告,原告也在群里多次通知被告缺少配件,要求及时补件,被告未予否认;因工期紧张,被告多次进行催促,要求原告增加人手加快进度,原告对此并未直接否认,且延期一个月才向被告交付。双方因此发生争议,互相指责对方违约给自己造成巨大损失。原告以被告逾期支付加工费为由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支付剩余加工费60万元及逾期付款违约金30万元。被告在答辩期内提起反诉,要求原告承担延期交货和设备存在质量问题给其造成违约损失200万元。在办案过程中,承办法官面对着多套版本的施工图纸、上百页的微信聊天记录、工作进度记录单以及十几个小时的通话录音,沉着耐心的梳理着每一份证据,把握好每一处细节,确定本案的争议焦点。在庭审过程中,双方律师对工程具体情况不熟悉,在事实的认定方面双方提交的证据均不充分详实,承办法官便要求原、被告公司负责人及经办人到庭。从下午两点开庭,承办法官围绕争议焦点和原、被告的本诉、反诉主张,逐一对证据进行审阅核对,耐心的记录着当事人的每一句陈述,为当事人详细讲解法律规定及证据规则,面对面、背靠背的做着双方当事人的工作。

近八个小时,案件事实逐渐从混沌不清到柳暗花明,当事人的态度也逐渐从剑拔弩张、恶语相向转为换位思考后的平心静气,双方分歧从100多万元逐步缩小到了几万元。代理人和当事人体会到了法官的不易,也体会到了人民法官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在法官的主持下,为了及时止损,双方本着互谅互让的态度,互相做出让步,接受了法官提出的调解意见,最终握手言和。

胶州法院将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都是法院形象”理念,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全力提升办案质效,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戴谦 通讯员 张海洋)

责任编辑:李慧

分享到 分享